【摘要】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我院血透室实施护理干预前的血透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再选取实施护理干预后的血透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透室护理过程中,制定和完善各规章制度,提升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大力推广实施。
【关键词】 血透护理;不安全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249-02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护理风险[1],医疗纠纷事件随之增加。血透室是肾衰等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治疗的场所,我院搜集了最近几年来血透患者资料,并进行详细分析,现将结果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未实施护理干预前的血透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2例,女性46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46.5±8.7岁),患者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11年。将实施护理干预后的血透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50例,年龄23~84岁,平均年龄(44.6±8.5岁),患者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11年。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在分析了相关不安全因素后,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以下护理干预:①分析原有血透室规章制度的不合理之处,并加以完善和落实,委派专人管理、检查、保养血透室的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按照说明指南进行操作。为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护理操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对护理工作予以监督。②分析并讨论血透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相关对策,加强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的培训,每月考核一次。由高资质护士向工作经验较少的年轻护士传授护理心得和经验,提高对护理仪器、制度和相关技术的学习,严遵护理中各操作步骤与规章制度,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维护患者权益。③与患者交流时要积极热情,向其讲解健康教育知识,关注心理护理,建立友善和谐的护患关系,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避免医疗纠纷事件。
1.3 观察指标
观察血透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患者资料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x-±s)、(%)表示,并分别展开t与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血透护理中,常见以下不安全因素。
①设备因素。血透室通常电路复杂,仪器较多且精密度高,对仪器的操作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血透室缺少检修、维护仪器的技术人员,每当仪器发生故障时都无法及时排除,因此影响患者治疗。
②环境因素。血透室中各设备如果布局不合理,极有可能引起患者的摔伤和跌倒。另外,污染区通道和清洁区一次性医药用品如果消毒不彻底,也有可能引起患者感染,医务人员如果做不到无菌操作,会进一步提高患者感染的风险。
③人员因素。血透护理工作繁多复杂,护理人员搭配不合理,如果没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也会增加风险事件的发生率[2]。一些年轻护理人员通常缺少临床经验,细节处理不够规范,也无法做到无菌操作,加上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无法及时解决既有安全隐患。
由此可见,血透室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治疗场所,治疗仪器数量多,大部分比较先进和精密,操作相对困难,对专业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加之患者众多,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繁重,故尔更需要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以此杜绝各类风险事件[3]。通过分析护理过程中常见不安全因素,制订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建立和谐友善的护患关系,避免护理中的操作失误,对提高治疗疗效,保护患者身心安全与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旨在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从思想上引起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加强培训力度,令年轻护理人员掌握过硬的操作技术与技巧,加强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其防患于未然的风险意识[4],在高资质医护人员的引领下,从整体上提高护士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其面对突发风险事件的应变能力,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从而使护患关系友善和睦。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仅为7.4%,远低于干预前的42.6%,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较之以往大幅度提高,达到了97.2%,而在干预前,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只有69.4%。
由此可见,积极有效,并且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控制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对血透患者而言,可提高治疗效果与就医质量,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治疗安全性更高,因此值得普及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月侠.血透室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5,28(22):127.
[2]郑慧琳.血透室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3):3114-3115.
[3]陶敏茜.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探讨[J].健康前沿,2016,23(4):90.
[4]吕静.小议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医学信息,2016,29(13):291-292.
论文作者:林芝,何萍,王亚文,李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发生率论文; 事件论文; 不安全因素论文; 操作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