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与青年学生工作的社会视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休日论文,视野论文,青年学生论文,社会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双休日的青年学生
双休日的学生生活究竟如何?本文将借助于文献与调查对此作一描述。
首先,征看学生记者1995年10月28、29日对浙江工业大学校园情景所作的描写:
28 9:00 图书馆 540座位的阅览室里有318名学生在学习。据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说,双休日来学习的人数相对于上课日要少一些,但比未实行双休日时多了一些。
13:30 宿舍区 学生相互打招呼,相约去观看’95F1 世界摩托艇锦标赛杭州站比赛。该校有200多人去湖滨志愿维护秩序。
17:00 校书店 11位学生在翻阅各类图书。 据书店工作人员介绍,双休日是书店售书的高峰, 二天进出的人数约250,营业额可达900元左右。
18:30 学生之家 台球室内23人,里间的录像室已有50 余人。
29日 8:00 图书馆西侧草坪 20多人三五成群,或躺或坐,高声低语。
11:30 家教招聘台 从10:30活动开始,已有51位学生报名。
如果说,上述走访仅是点的描写,那么笔者分别对100名大、 中学生同年12月2日3日二天活动所作的调查,则可补充以上的不足。
首先,调查表明看书学习仍是青年学生双休日的主要活动。 在100名大学生中,每个学生在双休日中平均有20%的时间在学习。这一情况在中学生中,尤其是在我们调查的某高三毕业班学生中更为突出,除了学校在周六组织的半天补课外,学生至少还有半天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可以说,学习在青年学生的双休日生活中,其比重大大超过了其他内容的活动。
其次,体育运动与比赛在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集体生活中占有相当份额,成为大学生双休日的第二大活动。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前青年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要体现为观赏型,占双休日时间总数12%的体育活动中,观看校园内或电视中比赛的占去了39.6%,参加运动者仅为2.4%。
第三,青年人的交友,尤其是大学生之间的交友成为双休日的第三大内容,其中仅校际走访便达到双休时间8%。如果考虑到同学之间, 特别是同班同学之间的共同娱乐、外出、集体活动等,那么,学生之间的交往在双休日所占的比重更大。
二、双休日的青年学生工作
双休日的实行,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在保障青年学生休息的前提下,更好地利用相关资源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双休日的现实作用是,既增加了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利于其个性的充分发展,同时也可能造成学生无所事事,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更可能因在社会上处于体制外的环境中而造成负向的社会效果。因此,双休日的青年学生工作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首先,各级各类学校注意到双休日的教育资源的可利用性,进行了各具侧重点的探索。在普通中学,不少学校都在周末组织了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学生足球联赛、电脑学习班、读名著兴趣小组等。各校在升学的压力下,还都在双休日对毕业班学生补课。在高等学校,由于原来六天的课程被压缩为五天,这就给某些课程的统考安排增加了难度,双休日往往成为选择。当然,在高等学校,学校各级组织还是着重在本专业之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推出“名家名著”讲座、组织一系列中国文学史、美学、音乐和新闻采访等方面的讲座。某些高校还在双休日期间组织专业性学术报告。
实行双休日以来,青年学生的周末活动已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一些教育与青少年工作机构组织了大量培训班,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学生。特别是有的街道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推出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双休日俱乐部,更是集体能锻炼、挫折教育、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公益公德教育以及其他知识性、趣味性活动为一体,大受欢迎。教育机构、共青团组织配合各重大活动,组织了一系列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帮助某些家境贫困学生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我省公益事业基金会有的组织创立特困生钟点工介绍中心,为特困生与用人单位免费牵线搭桥。所有这些活动都丰富了青年学生的双休日生活,从不同方面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机会。
除了上述基本上属于体制内的活动外,还有体制外的、面向青年学生的活动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在一些学校的周围,尤其是大中专学校集中的地区,人们不难发现某些主要面向学生的服务机构、设施。这类服务机构和设施种类繁多,吃住行玩乐一应俱全,层次也各不相同,其赢利性的目的取向,给学生造成的影响远比体制内的活动复杂。值得注意的是,在自我满足与赢利等多种目的的支配下,目前不少高校的学生也投入到这种周末活动、尤其是文化性活动的组织之中。其范围不仅是学校所在的社区,而且还直接渗入校园,并且与校内某些部门创收结合在一起,其影响不可低估。
应该肯定,双休日在不同层次上使青年学生与校园外社会的接触机会增加了。社会各个角落,从各类专业市场到书店、图书馆等文化场所,从旅游景点到奔驰的列车上,在双休日几乎都可以找到青春的身影。这就使得体制外的青年活动进一步跨越所在的社区,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背景。这是当前分析研究双休日的青年学生工作所不可忽视的。
三、双休日青年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学校与社会各界对双休日的青年工作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由于这项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加上其背景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当前双休日的青年学生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相当部分青年学生之中,尤其是大学生中存在着无聊。应该承认,青年学生的这种无聊心态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并且在实行双休日之前便已经存在,但是休息日的增加使问题突出了。在笔者调查的大学生中,有4位学生感觉到自己在12月2、3日无所事事。23 %的人认为双休日最不满意的事是无所事事,分别有10%、4%和7%的学生最不满意的是打牌、睡觉和看录像。然而事实上该周末却有5.3 %的时间被用来打牌、3.6%的时间被用来睡觉。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更为深入和更大数量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切实做好引导工作,克服其无聊心态已成为当前双休日青年工作刻不容缓的问题。
其次,双休日的学习未与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相吻合,学生逆反心理严重。笔者调查的高三年级中,95%以上的学生最反感的是在双休日做作业、上课、考试和回校等与学习有关的事。同样,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也有12%的人对作业多、必须复习和考试表示不满。我们不能否认,在大中学中都确实有一部分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但是具体到双休日问题上,答案并非如此单一。据调查显示,24.8%的大学生认为双休日可有更多的时间用以培养各种能力,17%的人认为双休日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15.7%的人认为双休日有利于学习。这说明了学生渴望双休日能够为自我个性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笔者的调查也发现,近1/5的大学生不希望自己双休日的安排计划被打扰。由此可见,双休日的教育迫切需要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
第三,具有主旋律性质的体制内的课外活动并未充分深入到双休日的学生之中。诚如前言,学校和社会各界在双休日组织了大量积极进取、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各方面的促进作用的活动。然而,在笔者的调查范围内,这类活动由于数量不够,形式也不够多样,因此在一般学生中影响不大,参加的人数廖廖无几。12月3日, 恰好被调查的学生中有一个班组织了主题班团活动。但是从该班学生的时间安排表上看,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参加,甚至还有不少学生明确表示最不喜欢双休日安排各类集体活动,尤其是在未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这些现象说明,双休日的青年学生工作当前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和数量上都不够丰富,与学生的个性化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第四,青年社会工作不力,校外体制外渠道的市场自发导身作用明显。双休日的实行,对青年学生来说必然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融入社会,尤其是融入所在的社区。近年来城市以社区工作为中心的社会工作发展迅速,青年社会工作受到关注。某些街道组织了多种形式的青年服务项目,如联合所在地区有关机构人员组建的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以及街道双休日俱乐部等。但是,我国城市的青年社会工作由于基础薄弱,又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难以适应双休日实行后带来的众多问题,这就使得当前的社区青年活动更多地处于市场这一“无形的手”的调控之下。为此,有关学校,尤其是有关青年研究工作者理应与广大青年工作者加强合作,共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社区文化氛围。
四、双休日学生工作与青年工作理论的新探索
双休日青年学生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呼唤青年工作理论的新探索。
首先,双休日与青年工作的地位问题。双休日的实行必然减少学生在校受教育的时间。对此究竟是利是弊,人们并未取得一致意见;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却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工作的目标取向,影响到双休日青年工作的地位。应该说,缩短工作时间是世界范围内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而出现的一个共同趋势,它有利于公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个性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从这一角度认识双休日对学生的影响,其结论是十分明确的。尽管学生学习的性质与一般职工的劳动并不相同,但是在社会的发展对人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却是一致的。双休日的实行从表面看减少了学校的教学时间和学生在校的受教育时间,但它对于改变我国传统教育“填鸭式”的模式,适应市场经济背景下使学生与社会增强联系,促进学生个性更充分自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与当前教育领域的众多改革在总体方向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该以双休日的实行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为契机,改变与时代不相适应的传统教育观,尤其是那种以分数为标准、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观,从人的素质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并处理新情况下的教育问题以及青年学生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双休日的青年学生工作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之上。
第二,在大社会的背景中,构建青年工作新的理论体系,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南。双休日普遍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加上当前高中高年级、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就学)市场意识愈益明显,可以说,当前的青年学生工作具有广泛的大社会背景。我国的青年工作一直是在共青团的具体组织之下进行的,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并总结出一整套理论。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也提出了一系列传统理论不能解答的新问题,原有体制在大社会背景下也暴露了众多的局限性,特别是社会工作体系不完善,缺乏体制外的调控能力。双休日的实行,更是明显提出了在大社会范围内整合青年工作的任务。我们应该弘扬原有青年工作理论重视人的工作的传统,以新世纪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发展为中心,改革、发展和完善青年工作理论体系。
第三,双休日引发的青年学生工作的理论探索,除了上述基础方面以外,还应包括对诸如组织机构以及工作方式方法一些应用和操作问题的研究。其实,双休日带来的众多青年学生工作问题只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青年学生工作新特点的反映,双休日只不过使这些问题更为突出、明显。当前,为了适应这一新的体制,使青年学生工作纳入到社会大系统之中,特别应该重视青年工作的专门化,以便更好、更深入地满足青年学生的需要,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专业化机构的确立将使青年工作在服务与教育之间建立内在的联系,超越当前社会上青年活动市场取向自发性、教育功能淡化的问题,从而使组织机构在市场体制下的发展与青年工作的发展目标更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