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硕士研究生 154002;2.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1540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流行感冒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探讨其变化特点对流感诊断及评估病情发展变化的价值。方法:在诊疗中进行血细胞、肝肾功能、无机离子、心肌酶、血糖及血气等实验室指标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细胞分析中有35%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下降;生物化学指标中有29%的患者钾离子下降,13%的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30%的患者肌酸激酶升高或明显升高。数据显示部分血细胞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与病毒的感染时间长短有关,病毒感染时间越长,上述指标的变化越大。结论:动态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实验室诊断;结果
引言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流感的流行病学最显著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临床症状可能与促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有关。流感病毒体外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可导致IL-6、IL-8、IL-11、TNF-a、RANTES和其他介质的产生。临床人体感染试验中,鼻腔灌洗液中的一系列细胞因子都会升高,包括:IFN-a、IFN-γ、IL-6、TNF-a、IL-8、IL-1β、IL-10、MCP-10和MIP-1a/MIP-1β,血液中的IL-6和TNF-a也会升高。人H5N1禽流感死亡病例中MCP-1、IP-10及MIG等细胞因子往往过度表达,这可能是造成人禽流感患者重症肺炎和多器官损伤的部分原因。本文就流行性感冒实验室诊断与结果进行分析。
1.实验室检测采集与检测
(一)样本采集
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暴发疫情病例样本的采集。本组共50例确诊流行性感冒患者,男 26例,女24例。对照组为同一时间收诊的在校健康学50名,男女各半。
1、采样种类
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鼻拭子或含漱液,以及血清样本。
2、采样对象
(1)咽、鼻拭子/咽漱液:发病3天内,未服用抗病毒药物(奥斯他韦、金刚烷胺、连花清瘟胶囊等)的流感样病例。
(2)急性期血清:发病后7天内的流感样病例。
(3)恢复期血清:发病后2~4周的流感样病例。
3、采样方法
(1)咽拭子采集:对婴幼儿患者采集样本时,先将棉拭子用Hank氏液(PH7.4)蘸湿,在试管壁挤干后,在被检者鼻咽部涂抹数次,然后将棉拭子置于含有3ml Hank氏液的试管内送检。对大于5岁患者采样样本时,棉拭子可不必用Hank氏液蘸湿。为了提高采样效率,可以对同一患者,采集咽拭子2~3次,分别放入采样管内。
(2)鼻拭子:将棉签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以同一拭子拭两侧鼻孔。将棉签头部浸入3~4ml采样液中,尾部弃去。
(3)含漱液采集:先让患者咳嗽数次,然后用Hank氏液5ml~10ml昂头含漱几次后,吐入无菌广口瓶中。
(4)鼻咽抽取物:采集方法同耳鼻喉科的常规操作方法:电动吸引器+三通管+导管,三通管与导管接通后,再与电动吸引器连接,将导管插入人咽部,长度从入口处算起约10~15公分(儿童)或15~20公分(成人),打开电动吸引器,将导管在咽部反复吸动4次,取出导管。将导管插入含1ml采样液的小试管中,待导管内液体全部吸入到三通管后关闭电动吸引器,将三通管内的所有液体转移到1.5ml Eppendorf管中,整个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
(5)血清采集:采集静脉血5ml,离心后取上清液装至血清管中。
4、样本采集数量
每一起暴发疫情一般采集10份以上咽拭子样本(如果现症病例在10例以下的,就全部都要采样)及10份急性期血清与恢复期血清。原则上一起暴发疫情采集一批次标本即可明确实验室诊断的,不必采集第二批次标本。但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可酌情增加采样批次和采样数量。新发生的地点(学校)必须要采集,老地区出现临床症状明显不同时也必须采集。
5、样本检测方法
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RT-PCR检测、病毒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测。其中流感快速检测和RT-PCR检测可用于早期、快速的实验室检测。具备流感快速检测和RT-PCR检测条件的地区,可选择这两种快速检测方法,尽快明确疫情性质。不具备流感快速检测和RT-PCR检测条件的地区,应尽量采集标本,送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开展常规的流感病毒分离鉴定。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研究前后疗效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细胞分析中有35%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下降;生物化学指标中有29%的患者钾离子下降,13%的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30%的患者肌酸激酶升高或明显升高。数据显示部分血细胞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与病毒的感染时间长短有关,病毒感染时间越长,上述指标的变化越大。具体见表1、2。
表1 50例流感确诊患者的血细胞5项检测结果
3.讨论
流感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上属正粘病毒科。根据病毒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不同,把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流感病毒,尤其人甲型流感病毒HA基因能经常不断的发生点突变,导致其编码的HA蛋白分子上氨基酸序列发生替换,造成其抗原性经常不断的发生漂移,每次抗原性漂移常带来不同程度的流感流行。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H7N7等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不断引起人类发病。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可以引起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自20世纪以来,有明确记载并且有病原学依据的世界流感大流行一共有5次。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暴发。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流行 一般均发生在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世界性大流行常有2~3个流行波),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感染率最高的为青少年,高危人群为年迈体弱或带有慢性疾病患者。每次流感流行后在人群中总要造成不同程度的超额死亡。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约7天)都有传染性。流感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的。
本文的检验结果显示,部分轻症流感患者存在着动脉血PCO2升高,肺泡通气不足,氧分压降低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这与临床上患者呼吸急促及轻度缺氧的症状相符。提示临床医生对于流感患者,血气分析的动态观察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兴华,曹先斌,王明敏,彭勇.流行性感冒暴发性流行653例临床回顾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03)
[2]陈敬贤,张卫东,钟南山.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及其对策[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01)
[3]刘靖,王林.对抗流行病威胁的抗流感药物[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06)
论文作者:宋英杰1,代立娟(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流感论文; 患者论文; 病毒论文; 流行性感冒论文; 血细胞论文; 导管论文; 实验室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