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论文_杨正

浅议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论文_杨正

珠海市红旗镇军建小学 广东 珠海 519000

内容摘要:在现代多元社会文化体系下,小学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一方面学生思想日趋多样,对于创新性教育有更多的需求,另一方面,将心理教育融入到小学教育体系中,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寻求有效的教育路线。作为小学教师,要进一步创新教育路径,寻求新的教育方式,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丰富现代心理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构建起自身的思想认知体系,发挥心理教育的指导作用,推动小学教育进一步提档升级,满足新时期学生的教育需求。塑造小学生健康心理,让他们适应时代的发展,做21世纪的主人。

关键词:心理教育 性格塑造 重要性

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然而我们现代社会的小学生面临着不同以往的压力,他们所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其它时期压力。当然这样说是相对的,因为小学生时期是身体、心理各方面还远远没有成熟的时期,这时他们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关于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幼稚心灵已经不堪重负,而这反过来恰恰严重影响着他们身体、心理各方面的发展与成熟。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及意义。

一、重视小学生心理教育是小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重视小学生心理教育,是助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不容教师忽视。在开展小学心理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部分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导致整体心理教育效率的低下。在开展小学心理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被迫接受知识,整体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作为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教育改革目标激活学生,让重新找到学习心理知识的兴趣和动力,是小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推进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探索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模式要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核心,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开展心理学习,提升综合教学效果。

根据小学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现代心理教育以提升学生思想认知为中心,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在开展小学心理教育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没有有效的结合起来,学生总体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对于此,小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创新开展小学心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普遍存在着实践教育的要求,但是由于缺少有益的心理教育探索,整体小学心理教育改革效果还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创新。

二、重视小学生心理教育对小学生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了解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作为现代教育者我们知道“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小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许不只是教师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教师能否把握小学生心理,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知道性格方面因素是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表现在自私狭隘,常为一些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受到委屈或遭受到贬抑后,耿耿于怀,为小事而烦恼,不能自解,其表现的另一形态是嫉妒心极强,自我估计过高,当看到别人取得比自己优异的成绩后,便无缘无故地怀恨在心,缺乏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另一种类型是自卑怯懦,这类型的人缺乏自信心,常常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或做事,生怕别人耻笑自己,他们较为孤僻、不合群。还有一种是对立和破坏,这是当小学生对教师不信任时产生对立态度,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轻视自己,伤害自己,以致产生极端不满情绪,从而处处与人作对,恶作剧、无理取闹,破坏公物或公共秩序等行为。

在工作中,针对一部分小学生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自卑及缺乏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别人的闪光点的情况,我开展了一个名为——“正确认识自我,争做一名自尊、自强、自信、自律、自理的好小学生”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我请了几位同学对自己作出评价(包括几个有自卑性格的同学),正如所料,几个自卑的同学他们都是几乎不说自己的优点,只知道自己这方面不好那方面又不对,发言时也只是低着头。后来我请班上的同学从发言的同学身上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开始同学们对一些同学无从下手,不知从何说起。我从中点拨,引导他们去发现、寻找别人的闪光点。同学们的赞美使得那几个有自卑型性格的同学,脸都红了,而且还抬着头,睁着一双似乎难以致信的眼睛。这次班会我主要是要帮助自卑的同学建立自信,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正确认识自我,以及让小学生学会去欣赏别人,学会真诚地去赞美别人。

作为小学教师,是小学生心理教育的引导者,在小学心理教育过程中,不能仅仅进行强制管理,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不管是在班级教学与管理当中与学生积极进行沟通。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关系,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将学生摆在首要位置,理解学生的想法与认知能力。通过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学生也可以提升对教师的接受能力,通过和谐的沟通交流,可以在心理教育中融入生活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公正,对于学生心理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展小学心理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在现代社会体系中,文化是教育的精髓,而且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学生虽然接受了很多知识,但是由于途径和来源比较分散,很难构建起现代知识体系。对于此,小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心理教育,深入挖掘心理教育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有效的组织整理,为学生提供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文化体系中来,通过有脉络、有架构的系统学习,提升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与领悟能力,进而结合现代生活,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提高小学心理教育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1世纪青少年素质教育全书》;《教育理论》;宋·戴复古《寄兴》。

论文作者:杨正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浅议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论文_杨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