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歌剧艺术的丰收_艺术论文

金三角歌剧艺术的丰收_艺术论文

“金三角”戏曲艺术的丰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戏曲论文,艺术论文,金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5月下旬,北国名城太原风和日丽,凉爽宜人。

秦晋豫三省的戏曲盛事——中国戏曲第二届“金三角”交流演出,在这里举行。恭逢如此盛举,学而无所得,得而无所示,能交代过去吗?

关注现实生活,参与时代变革,与老百姓共呼吸,同时代和着脚步,我以为是这次交流演出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收获。

参加这次交流演出的新创剧目共9台,其中就有7台现代戏。这在非现代戏戏曲专场汇演中是不多见的。说明三省戏剧工作者及组织者的眼光和胸襟。弘扬主旋律,发展多样化,落到了戏剧生产(包括艺术创作和组织工作)的实处,也显示了突出重点抓精品的实绩。

雄踞优秀剧目奖榜首的《油灯灯开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排演的这出现代戏,讲了一个山村民办教师催人泪下的故事:在太行山深处一个小山村当了23年民办教师的苏耕田,为了让“山里娃”从昏暗的教室和油灯熏染下解放出来,课余跋涉县城代课,以换取发电机为学校安电灯。偏偏走山路摔伤了腿,耽误了“转正”考核,苦熬了多少年的希望又一次泡汤。妻子和村长立逼他去乡里“活动”,他却连“托人情”“送礼”都不会。而当学校终于“电灯亮了”时,他却因积年劳累、油灯熏烤又无力延治而双目失明。这是一盏照亮山里娃心灵的“油灯灯”,燃烧了自己,熬干了自己,造福于山村。这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普通人,又何止苏耕田,何止民办教师这个行业!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厦不正是靠着千千万万个“苏耕田”,用他们瘦弱而刚直的身躯支撑着的吗?

剧作在塑造苏耕田形象的时候,丝毫没有简单化。他是凡人、普通人,他也有祈求、期盼,也有苦恼、哀怨,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当我们看到他妻子充满希望地说:“听说民办转正就有了公费医疗,好好把你眼睛治治,咱也过两天好日子!”而此时此刻转正已经无望,他不得不埋藏起悲痛和失望强颜应对时,谁能不潸然泪下!谁能不为之动容!

剧作的震撼力不仅在歌颂了崇高境界,赞扬了无私奉献,称道了牺牲精神;它还促使我们思考生活的另一侧面:公款摆阔,公款捧“星”,灯红酒绿,人欲横流。报载:近些年公款旅游、公款吃喝一年开支800至1000亿元。报载:香港某歌星1993年重庆演出三场,卷走人民币300来万元;钱的主要来源则是政府领导人出面,向企业摊派,令高价认购……如此等等。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容许一些人肆意挥霍、糜费国家资财,而让民办教师们困穷至此?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拿公款寻欢作乐、醉生梦死,而苏耕田们就应该舍命奉献、穷愁潦倒终生?多想想这些,自会促进和增强反腐倡廉的觉醒,会更加懂得中央新近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深层意义。

豫剧《王屋山下》,是近年来戏曲舞台上不多见的工业题材。作为县级市的河南济源市豫剧团有这样的胆识,小团碰大戏,小丫扛大旗,的确值得钦佩。可喜的是剧作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通过人物的情感纠葛,把人性中的善恶美丑同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命运前途有机地结合了起来。题材重大,戏却举重若轻。这里,用了一点习见的误会法:女秘书姜艳和新厂长金东方配合默契,同进同出,招来了流言蜚语;姜艳的对象、副厂长司马贵嫉恨在心,撂了挑子;厂长家也后院起火,妻子梁淑娟愤而出走;吸引外资搁浅,刚有转机的工厂眼看陷入困境……误会消除,矛盾冰释。这是“误会法”,却又不是简单地拿误会作基石构建戏剧大厦。剧作的高明处在于形象地揭示出传统的积弊陋习以及落后观念,会如何地影响和左右人际关系,束缚和羁绊改革者的手脚,进而妨碍和损伤改革的大业。你道是飞短流长,无关大局么?阮玲玉当年可是呼喊着“人言可畏”走上自裁之路的!你道是“身正不怕影子斜”么?那些“桃色新闻”会扰得你家庭不睦,军心涣散,事业无成!在推进改革中,阻力来自方方面面,以折射式的笔触,着墨于此,不亦可乎?——当然,人们也有理由希望剧作把这两个方面结合得更自然,更缜密,更合理,挖掘得更深更广些。据了解,这次获得“金三角”交流演出优秀剧目奖之后,他们还将作进一步的加工。

历史题材的新视角,新解释,新开掘,新发现,是这次交流演出的另一大特色,也是另一大收获。

这次参演的历史题材大戏只有两台,豫剧《风雨行宫》和越调《七擒孟获》,都很富新意,很见光彩。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演出的大型历史故事剧《风雨行宫》,是根据台湾小说家高阳《乾隆韵事》部分章节改编而成,来源于四王子胤祯(即位称雍正)和行宫种莱女奴的一段民间传说。

作者用血泪斑斑的事实,鞭辟入里地揭露了皇权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我以为,《风雨行宫》的诸多功绩之一,是再一次用艺术形象宣告了抽象人性论的破灭。在“皇权”扭曲和摧残人性的冷酷画图中,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了剧作悲剧力量的沉重。

这出戏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尊重戏曲艺术规律,充分发挥戏曲艺术的特长,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突出重点,一咏三叹,尽情挥洒,把感情推向极致。使女主角金桂的扮演者王红丽充分发挥了声情并茂、声如裂帛的优长,那一浪高过一浪的撕心裂肺的悲怆,大有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气慨。我曾经想过,这样的情绪渲染,这样的激情推进,既通过直接的形体动作,又通过间接的背景音乐烘托,更通过人物尽情挥洒的演唱,形成了艺术的综合力——渗透力,捕捉力,感染力,震撼力。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除了戏曲(自然包括歌剧)这样的舞台艺术,其它文学艺术样式,恐怕都断难做到。

河南省越调剧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七擒孟获》,是诸葛戏的新收获,也是越调表演艺术家“活诸葛”申凤梅塑造的又一个流光溢彩的诸葛亮形象。剧作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历史,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和睦、共进共荣的主旋律着眼,着力挖掘富有现实启发性的内蕴,艺术地展现在舞台上。诸葛戏人们看过很多,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安定南方,挥师北伐的种种,也早就搬上了舞台。但我们今天看越调《七擒孟获》,仍然感到新风扑面,意趣盎然。这,不能不说是基于编、导、演、音、美有机协作的整体功力。

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史有所载。尽管他是出于维护和加强蜀汉统治者的利益,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他施行的安抚政策,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却有着积极的意义。从根本上说,应归宗于多民族和睦团结的主旋律。——我以为,必须如实地承认我国历史上贯穿至今的这个主旋律,否则,便不能解释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今天的团结和睦共同前进的政治局面。剧作围绕民族团结、统一安定的主题,通过具体描写诸葛的战略思想,用兵布阵之道,以及以诚相待的襟怀,对于多所杀戮的自谴,加强农耕等中原文明的传导,……使这出戏既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又有很好的观赏性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剧作略去前三擒三纵,从第四次放归入手,选取了大破擒龙岭、智斗诈降计、火烧藤甲兵、泸水祭亡灵等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表现了诸葛亮的大智大勇,也展示了他的政治眼光。这里,所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同他的安抚边地、和睦共处的政治思想,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体化为七擒七纵、孟获诚服的积极效果。

诸葛亮的扮演者、老艺术家申凤梅,在这出戏中又有上佳的表现。真可谓宝刀不老,炉火纯青。看申老师的演出,是极大的艺术享受,也是一大幸事。在这次“金三角”交流演出中,评委和组委一致通过将表演奖的最高奖荣誉表演奖的桂冠,奉献给申凤梅同志,这也表达了广大观众的共同意愿。

寻求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推出百花竞放、绚丽多姿的格局,是这次交流演出的又一特点,也算一大收获吧。

现实生活是异常丰富繁复的,反映生活的戏剧也理应多姿多彩;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变化万千的,我们的戏剧艺术也应该万紫千红。而无论内容的丰富多彩也好,形式的千差万别也好,关键是要有艺术的独创性,力求做出独特的贡献。人们常说,艺术的生命和价值在于创新;我看,相应的,艺术的坟墓则在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有出息的艺术家总是追求独创,而力避平庸。

这次交流演出中,前边论及的几部作品,都应该说是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佳作,尽管文化艺术的成就有所不同。这里,笔者还想介绍一部颇具特色的秦剧《日本女人关中汉》。

这出由西安市易俗社演出的新编秦腔现代戏,编、导、演、音乐、舞美俱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动情处,剧场唏嘘一片;大幕合拢,人们还久久佇立,不愿离去。其实,剧情很简单:1945年,抗战胜利不久的中秋之夜,关中汉子高德年从黄河波涛中救出了轻生的日本少女佐藤芳子,两人患难相识,结为夫妻,生儿育女,过着平常的日子。其间,经历了乡亲的基于不理解的歧视,十年浩劫的冲击,他们始终相亲相爱,相濡以沫。改革开放,中日修好,芳子找到了久别的亲属,回归日本;高德年故土难离,独留汉中。……又一个中秋佳节,他迎来了回国的子女,也迎回了她的骨灰。

剧作的时间跨度长达40余年,历经的世事何止万千!要熔铸在两小时多的一部戏里,自有相当的难度。作者机巧地摘取了生活中内涵丰厚、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片断,借一个又一个“中秋”环链联接起来,组成一幅生动鲜活的历史风情画。剧作不靠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求壮阔博大的场景;而是着笔于展示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抒发人物深厚淳美的内在感情。以情塑人,传情感人,即便是写“文革”中的噩运,剧本也未去咀嚼和展示血淋淋的残酷;一个月夜推车送妻上“劳改”工地,包蕴了多么深重的情,多少无言的义啊!这样的笔墨,确实堪称高手制作,读来韵味无穷。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同州梆子团演出的现代戏《继母情》,涉及到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老年婚姻,家庭重新组合。剧作通过一对老年人的婚姻及婚后带来的家庭成员间的利害冲突,感情纠葛,颂扬了陈秀花的一片爱心,以真情感化全家的风格,谱写了一曲精神文明建设的颂歌。在呼吁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今天,这出戏的演出显然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陕西省商洛地区剧团演出的花鼓现代戏《山魂》,则是对军民关系的老题材,作了全新的处理。在战争时期,老百姓为掩护我军伤员作出牺牲的事例,人们已经在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见过不少。这出戏却有其独到之处:贯穿其中的诗的意境,诗的韵味,使全剧就像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诗。这样的艺术境界的营造,反映出创作者的匠心。

此外,反映晋剧老艺人、名满三晋的“果子红”丁果仙的现代晋剧《丁果仙》(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团演出),反映山区人民为脱贫而艰苦修路的上党梆子现代戏《路魂》(山西省上党戏剧院第二演出团演出),也都各具特色,收得了一定的成就。

这次交流演出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人材济济,新人辈出,特别是表演人才。秦晋豫这个“金三角”地区,向来是“梅花”(奖)盛开的地方,这些年,又添加了一批文华奖摘取者。且不说戴春荣、王红丽、栗桂莲、张爱珍等表演上相当成熟的“梅花”;后起之秀中也是大有人才,饰演“丁果仙”的青年演员谢涛,功底厚实,唱、念、做俱佳,是一位很有实力、很有光彩的梨园新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的李娟,一折《杀嫂》,令观众和评委们折服,她获得了折子戏优秀表演奖第一名。类似人才尚多,不一一例举。

标签:;  ;  ;  ;  ;  ;  

金三角歌剧艺术的丰收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