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秀良

初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秀良

湖北房县白鹤镇石堰河初中 刘秀良

摘要:新课改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更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因此,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 数学 探究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 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更要应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探究中发展。在新课改的环境中,新课改、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1、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意义

探究能力在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能真正学会从寻求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体验创造性工作的真实过程,领会归纳式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养成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及科学素养。

2、初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教学原则

2.1多样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考虑到中学生大多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因此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趣味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例如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学过程如下:(1)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纸片做一个等腰三角形,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2)等腰三角形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所具有的性质外,还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你能发现什么结论?比一比,看谁发现的结论多;(3)指名三位学生到黑板板写出自己的结论:(4)请学生对三位学生的结论做出评析;(5)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猜想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把性质定理发现的权利还给学生,创造开放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地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每个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都可以全部地投入,思维充分参与。同时感受发现的乐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考虑到初中学生大多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因此,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趣味性和多样性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2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问题的根源,将问题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逼近分析问题,为学生理清思路、消除困惑,掌握解题的技巧。

2.3归纳和深化原则

当前,大多数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就是“反复的练习”,这种拖沓的学习方式只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中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尽量减少学生的重复劳动,在习题的安排上坚持归纳和深化的原则让学生多尝试不同层次的练习,逐步深化,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觉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内心接纳和喜欢数学,自发自觉地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2.4发展性及创新的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师积极诱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形成具有方向性、选择性、创造性的学习行为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在个人学习中的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个性品质;而注重尝试创新性探究的过程,可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3.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3.1观察力的探究

要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首先要靠观察。所以敏锐的观察力会开启学生求知的大门,从而培养其探究能力。例题:比较x2+2x-3=0与x2+2x+3=0两个方程的异同。通过仔细观察,可以看到两个方程的相同点:(1)都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且系数均为整数;(2)二次项系数均为1;(3)一次项系数相同,均为2;(4)常数项的绝对值均为3等等;x2+2x-3=0与x2+2x+3=0两个方程的不同点有:(1)常数项的符号相反;(2)判别式不同,前者有实数根,后者无;(3)考虑方程左边的表达式,前者可分解因式,后者不能分解因式(实数范围内);(大部分的学生难以发现这一点区别)等等。由此可见,老师在授课时应先让学生充分的观察题型,题目的结构,充分的把问题看透看懂,在来做题,这样才能在解答问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建构性能力的探究

(1)建构性探究能力设计的基本环节。

①提出问题、创造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研究之中,教师要设计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究的情境,使问题呈现巧而生趣,准而能思,产生探究的内驱力。②进行猜测、联想、提出假设。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猜测、联想,提出假设,支持和强化学生对假设合理性的探讨,明确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③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体验假设的检验和推理过程。教师要设计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反思,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④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对所获得的资料和事实进行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是探究者思维B方法与水平的提高的表现,也是学生对知识完全意义建构的关键。③整合、迁移与应用。教师要启发学生整合知识,变换问题角度与方式,将结论迁移动用于不同场合,以达到数学知识完全的意义建构

(2)建构性探究活动的示例。

探究性学习应该照顾到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提高,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课后作业分层,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我思考,融会贯通,在各自探究的同时,为自己的课堂学习查缺补漏,补全知识的漏洞。

3.3应用性探究的设计

应用性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贴近学生的数学现实,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求解中不需要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第二,有较明显的生产、生活与理化等其它学科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第求解中能充分体现数学建模的特点和过程,并可以在不同水平上运用多种模型来分析和求解;第四,有较强的挑战性、探索性、可延展性和趣味性。

论文作者:刘秀良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初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_刘秀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