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东东 广东省兴宁市新圩中心小学 514500
从事或学习某一行业或某一专业的人都应具备相应的感受力,才有可能认识它、领会它并驾驭它。一位高明的音乐家,能够从他指挥的乐队的演奏当中听出某个乐手偶尔的差错,是因为他具有很好的乐感。高明的画家,能够从色调近似的颜色中看出它们的不同,是因为他对色调具有强烈的感受力。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除了自己应具备很强的语言感受力外,也应努力培养下一代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这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在愉快而富于情趣的学习氛围中培养语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如能巧妙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情景,就能充分吸引学生整堂课的注意力。如语文课本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看课文录像,那万里雪飘的白色世界以及那带着喜悦与惊奇的小动物在雪地里“画画”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他们个个目不转睛,不时还发出“画得真像”的赞叹。看完之后,他们仍被生动形象的录像所感染,学习兴趣高涨,认真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内容,最后还非常有感情地把整篇课文背诵了下来。整堂课,学生都在充满情趣、生动活泼的教学中度过,深切感受童趣盎然、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感。
2.创设情境,品词赏句。创设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品词赏句的学习语言的活动。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及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有些词句学生还不能够理解,甚至一些优美的描写也无法从语言中体会。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的《海滨小城》描写小城庭院美的那段,如果没有见过那小城美景的,就无法体会到作者的描写是多么的细致而生动。如:把凤凰树开的花比作红云的那句,很多学生误以为真的是描写红云。为了使学生能真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境,可采用软件、录像等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加深认识,形成表象,知道凤凰树多,花开得热闹、开得茂盛,远远看去犹如红云,真切地体会作者的这个比喻是多么的恰如其分而又形象生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以读会意,提高语言感受力
朗读在语文教学、文化生活和宣传工作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朗读优秀的作品,可以更具体地学到艺术语言的表达技巧,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自己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朗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怎样才能朗读得好?朗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朗读要有感情,要有条理,从容自然,抑扬顿挫;要顺应作品思想感情的发展,不能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不能言不由衷、单调呆板。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教者可以要求他们注意理解朗读的内容和运用朗读的技巧。
1.指导学生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对作品的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所以在朗读前要对作品作深入的理解、消化。先弄清作品的中心思想,然后对作品的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仔细揣摩,激发真挚感情,使朗读出来的词句有血有肉有感情,从而引起听者的共鸣。
比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小珊迪》这篇课文时,可先交代这篇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朗读基调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朗读时语气应该是低沉的。而在深入指导学生朗读小珊迪要求“我”买火柴的对话中,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想象小男孩满怀希望请求“我”买火柴,遭到拒绝后乞求“我”,听到没零钱不买时转为苦苦哀求。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充分发挥想象,使他们的朗读语气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令人可怜,使全班同学都为小珊迪的悲惨命运产生更多的同情。
2.要掌握朗读所需要的表达技巧,仅仅有了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善于表达。
(1)朗读语言必须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朗读要做到琅琅上口、亲切动听,必要时可运用一定的表情和手势来强化表达效果,借以唤起读者的共鸣。(2)朗读应注意句中的停顿,声音的快慢、轻重以及高低的变化。除了注意读音正确、吐字清楚、念得自然顺口外,为了增强朗读效果,还要讲究语调,在停顿、语速、重音、句调等方面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
三、读中悟,悟中读,提高学生的语感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重视感悟和情感的熏陶。小学阶段的重点是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感知和感悟……”把读书作为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在低年段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优美的范读、领读、引读、伴读、导读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朗读课文。小学生模仿能力特强,他们通过听读、跟读、仿读,能够逐步感知和领悟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等,在点点滴滴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在中、高年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初读、议读、精读、美读、诵读等多层次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处于可塑性强的时期,老师如能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将会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及其它能力的全面提高。
论文作者:彭东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语感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红云论文; 感受力论文; 作品论文; 课文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