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营川[1]2002年在《营口港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1年下半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港口体制改革。营口港作为东北第二大港,无论是交通部,还是省政府、市政府,都十分重视。本文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营口港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港口管理的先进模式,以行政管理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财务管理等理论为依据,运用系统的方法,重新建立营口港行政、国有资产和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以解决国有资产由谁管理、如何管理,由谁经营、如何经营的问题,以及港口行政由谁管理、如何管理的问题。研究表明,在新的营口港管理模式应主要分为叁大部分,即国有资产管理、港政管理、港口经营管理。其中,要将原营口港务局的国有资产由中央转到营口市地方政府,由营口市财政局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投资、运营、收益管理,做到产权清晰,投资主体明确,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营口港务局要实行政企分开,港政职能交由营口市交通局承担,依法行政,并适应入世需要,逐步将部分行业管理职能交由中介组织实施;原营口港务局港口经营生产职能由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成立的营口港务集团承担,并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按管理社会化、管理法制化、管理标准化、管理职业化、管理人格化和人性化要求,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原营口港务局承担的公安、医疗、教育等社会职能要剥离到社会,改变企业办社会的局面。这种管理模式,将加速营口港口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加强和改进原营口港务局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形成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的新型财务制度框架体系,将促进原营口港务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其结构调整,也必将增强港口企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更好地发挥营口港口行业在营口市经济中的龙头作用和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经济走廊作用。
江芳[2]2008年在《营口港装卸劳务用工流失案例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沿海的港口企业,软硬环境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观。营口港也一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到二00七年跃居成为全国第十大亿吨港口。在跨入21世纪后,营口港的吞吐量突飞猛进,管理日趋完善,当企业正在“以安全促生产,以质量创效益,以服务创品牌”时,营口港遇到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装卸劳务用工流失比较严重,促使装卸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港口的安全、质量、效率和服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的生产已成为现实生产力的推动力。港口间的竞争不再仅是财力、物力的竞争,而成为更深层次上的管理的竞争、服务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现实与未来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今的装卸劳务用工,已不再是以往的手捧肩扛靠苦大力赚钱的纯体力劳动者,而是需要有技术、有技能和有体力的“叁有”人才。因此,装卸劳务用工的流失,对营口港的经营和对外服务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在把握人才流动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分析营口港装卸劳务用工流失的现状和特点入手,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深刻总结装卸劳务用工流失的原因,突出地表现为企业文化因素、国家政策调整和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及组织行为学等原理,结合港口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适合公司特点的、可行的体系。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吸引人才。通过员工内部忠诚度的提高,可转换成公司的外部顾客满意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为港口带来实际的收益,也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洪辉[3]2015年在《营口港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营口港现代物流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在港口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的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其战略目标是整合营口港的优势资源,在港口吞吐和仓储配送的基础上,通过搭建第叁方物流交易平台,吸引各类货主、物流商在网上进行交易,带动营口口岸周边经济的繁荣,包括交易市场、竞价交易、运单运力、线上受理、资讯中心等内容。同时利用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港口的各种资源利用率和港口的经营效益。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和港口本身的功能不断增加,现有平台的服务单一、功能不齐全的弊端开始显现,并严重制约了港口的利用率,本文从对现有平台进行研究、分析和调查开始,找出营口港物流平台建设的不足和提升方向,对平台提出了电子商务、仓储运输、通关业务等功能方面优化的设计方案。论文研究了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的应用和安全等问题,分别就平台的会员窗口、应用企业的沟通方式、电子商务的支付和安全保障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对仓储管理在平台中的应用提出了实时监控措施和智能仓库的建立方法,通过优化设计,能显着提升仓库的周转和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对海关窗口的建设提出了政策公开、单证查询等优化方案。本文通过对平台使用者的问卷调查方式,对相关的统计数据应用科学的数理统计知识,从实际出发,对设计内容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平台优化的关键点,制定了具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性的港口物流平台优化策略,希望借此研究能够使营口港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在功能上有所提高,同时为促进营口港及周边物流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做出贡献。
暴公力[4]2008年在《营口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港航合作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竞争的模式也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作用,供应链中的企业就必须进行加强合作,这已成为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共识。在航运领域,营口港集装箱码头同相关航运企业一道成为整个港口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在激烈的港口竞争中营口港集装箱码头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如何提高竞争能力,如何扩大市场份额,建立适合自己的、可操作的港航合作关系是本文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加强同航运企业的合作对营口港的发展有及其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以营口港集装箱码头公司为对象,研究其依托供应链建立同航运企业的合作问题。本文首先从港航合作的背景谈起,描述了营口港和航运企业所面临的残酷竞争环境,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营口港集装箱码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构造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将营口港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予以明确,同时在供应链理论层面上阐述了港航合作化的必要性。接下来,论文就港航合作的进程以及港航合作的现状详细阐述,比较了不同的典型港航合作形式,重点分析了营口港同航运企业合作分析,选择适合营口港的港航几种合作模式,最后,本文从几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确保港航合作的实施。
苏子茗[5]2008年在《营口港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际现代港口发展出现了建设深水化、布局网络化、业务物流化、格局港城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经营民营化等趋势。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港口取得了很大发展,港口的功能由最初的地域性贸易港发展到多港合作的港口群,同时也存在规划战略高度不够、大型集装箱深水码头不足、港口布局尚未形成网络化、相关部门物流不顺畅、尚未完全实现港城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民营化程度不够等缺陷。论文从战略管理理论和港口发展战略研究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对目前港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关键、核心的问题在于港口缺乏战略管理,使得港口不能从战略的高度、长远的角度推动适合我国港口发展的经营体制的尽快实现,阻碍了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同时也会影响港口发展模式的选择。同时对现有港口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分析,认为现有研究未能将相关学科进行有效的结合、缺乏系统的数理方法等不足,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港口发展战略研究。论文对发展战略研究的一般程序进行系统梳理,同时对常规的发展战略研究程序进行了改进,针对港口的特殊性,用港口吞吐量预测弥补了常规战略分析的不足,对未来港口货源及吞吐量进行详细的分析,有助于为港口发展战略选择提供充足的依据。对营口港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了分析,将SWOT分析方法应用于营口港内外部环境分析,通过构造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将营口港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予以定量化,从而得出营口港应该采取增长型发展战略的结论。论文将构建的港口发展战略研究的理论构架具体应用于营口港发展战略研究之中,提出了营口港发展战略目标,对营口港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并选择低成本高差异的服务竞争战略、现代化港口物流战略、突出主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国际化合作战略等方面作为战略实施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职能战略和战略重点顺利实施的战略措施和对策,包括组织机构改革、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港口形象塑造和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对外合作等对策。
李禹霖[6]2015年在《营口港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产品内分工和信息经济的纵深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因深刻地改造着传统产业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创造经济发展新生机而越来越受到各国和地区的重视,成为企业、区域、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对于营口港而言,传统的服务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现代生产服务业新兴业态挑战,亟待探索现代港口发展战略,加快港口转型升级。文章首先对营口港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利用分析其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现实需求,进而利用波士顿矩阵法、PEST分析方法、VAR模型、SWOT分析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条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外部效应以及发展的内部优势与不足、外部机遇与挑战进行研究,提出营口港未来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方向,进而对营口港现代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文章最后所提出营口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对策建议,可为营口港的转型升级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并且对营口港解决目前存在的业务结构单一化与传统化、不能满足经济社会需要以及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并对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宋准[7]2016年在《营口港鲅鱼圈港区照明节能改造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类自从步入工业革命以来,对于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进入20世纪中期,人类逐渐意识到需要改变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节能、减排和可持续逐渐成为发展中的关键字。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日益严重化和复杂化,保护、治理环境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在能源方面则存在浪费严重以及产品能耗高的问题,节能潜力巨大。但在我国号召企业节能减排的同时,仍遇到一些问题,一是企业节能意识不够,二是缺乏经费且不愿承担风险。而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改造项目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营口港鲅鱼圈港区LED照明节能改造项目为案例,总结了项目中所出现的节能量无法确认、财务净现值为负等问题,对于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且分析了方案中的优缺点。本文提供了项目完成的结果以及完成后初期的一些节能减排效果,以供类似项目参考。最后将案例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对类似项目提供经验,对于行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梁南南[8]2013年在《环渤海港口企业物流联盟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港口经济的强势崛起,港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成本差异竞争转向服务竞争,物流服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区域港口物流战略联盟的建立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港口竞争力提高和培育国际性港口的有效途径。具体来看,区域港口物流联盟有利于区域港口资源的整体开发和高效利用,降低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有助于形成临港产业集群,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物流运输系统,形成合理高效的区域物流网络。现阶段,环渤海港口企业物流联盟的发展促进了区域港口资源的整合,对临港产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带动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环渤海港口物流联盟的模式及具体运行情况进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论文的研究是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的:首先,论文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港口企业物流联盟的概念,并综合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理论、企业战略联盟理论以及区域物流一体化理论,对区域港口物流联盟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综合阐述。其次,论文总结了环渤海港口物流联盟的现有模式,分析了当前环渤海港口企业发展及其产生的联动效应对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发现这一影响作用正在逐渐减弱。但随着环渤海港口和区域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区域港口仍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再次,论文分析了当前环渤海港口物流联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区域港口物流联盟管理方面的问题,港口生产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港口企业在横向与纵向物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影响环渤海港口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症结所在。最后,论文将环渤海与国内外叁大典型区域港口物流联盟进行了对比分析。借鉴成熟港口物流联盟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完善环渤海港口物流联盟管理和运行模式的思路与对策,包括建立完整严明的联盟管理体制,确立明确合理的港口功能定位,以及打造先进高效的港口物流合作平台等。
宋兵兵[9]2016年在《港口外贸集装箱物流需求预测与发展模式创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港口在沿海区域经济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更好的发展集装箱外贸业务,成为港口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港口外贸集装箱物流需求的准确预测,以及基于需求规模的合理发展规划,有利于港口外贸集装箱贸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港口集装箱物流发展趋势,总结现有外贸集装箱物流需求量预测方法,并进行方法优缺点分析,找出最适合的叁种方法:灰色预测模型GM(1,1)、多元线性回归法、BP神经网络预测法,构建了港口外贸集装箱物流需求量组合预测模型;其次,对现有港口外贸集装箱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并给出各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提出港口外贸集装箱物流创新发展模式;最后,对营口港进行实例分析,在对港口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出未来5年营口港外贸集装箱物流需求量,并给出了营口港外贸集装箱创新发展模式建议。研究表明,应用组合模型进行港口外贸集装箱物流需求量预测,相比于独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组合模型为港口物流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港口外贸集装箱物流创新发展模式的提出,为港口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参考。
张敏[10]2012年在《辽宁省沿海港口竞争与合作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港口的建设以及成为港口城市发展的重点。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港口城市已经成为各港口城市发展的重点。随着辽宁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战略构想的提出,辽宁省沿海港口的发展也逐步得到重视。“十一五”期间,大连港投巨资于港口建设与发展方面,其重点项目的投资在“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就高达40亿元左右,大窑湾二期和二期续建工作、其他多个项目也在2006年着手建设。营口港也受到政府的重视,欲建设和完善功能多样化的现代化港口。其他各港口也加快建设和发展港口的步伐,与国家挂钩,发挥各港口的优势和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资源的短缺,港口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我国港口之间的竞争是一种不科学,不合理的,低效的竞争。辽宁省沿海港口也将面临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条件下,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对辽宁省沿海港口的合作竞争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章绪论:论述了本论文研究的问题提出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综述与现状,本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研究的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是全文的纲领。第二章:港口竞争与合作理论基础研究,从港口竞争的角度阐述了港口及其港口的发展演变过程和相关的竞争与合作理论。通过对国内外港口竞争与合作模式的研究,对成功和失败的港口竞争合作模式的借鉴,运用各模式的经验与启示探讨合作竞争中适合于辽宁省沿海港口的实现模式。第叁章:辽宁省沿海港口现状与发展,本文从东北沿海各港口现状与发展,通过指标模型综合评价各港口的竞争力及其竞争力分析,以此为依据对各港口进行战略定位分析,以提高辽宁省沿海港口的竞争力。第四章:辽宁省沿海港口竞争力评价,以辽宁省沿海港口为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沿海港口的自身特点,探讨合作竞争中适合于辽宁省沿海港口的实现模式。第五章:辽宁省沿海港口的竞争与合作,主要通过上述的结论,结合辽宁省沿海港口的发展现状,对辽宁省沿海港口的竞争与合作的发展和实施提供相关建议。第六章全文总结,主要是对二、叁、四、五章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 营口港管理模式研究[D]. 赵营川.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2]. 营口港装卸劳务用工流失案例研究[D]. 江芳. 大连理工大学. 2008
[3]. 营口港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案优化研究[D]. 李洪辉. 吉林大学. 2015
[4]. 营口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港航合作模式研究[D]. 暴公力. 大连理工大学. 2008
[5]. 营口港发展战略研究[D]. 苏子茗. 大连理工大学. 2008
[6]. 营口港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D]. 李禹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5
[7]. 营口港鲅鱼圈港区照明节能改造案例研究[D]. 宋准. 大连理工大学. 2016
[8]. 环渤海港口企业物流联盟模式研究[D]. 梁南南. 北京化工大学. 2013
[9]. 港口外贸集装箱物流需求预测与发展模式创新[D]. 宋兵兵. 吉林大学. 2016
[10]. 辽宁省沿海港口竞争与合作研究[D]. 张敏. 东北师范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