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政党逻辑与中国作用-新型政党关系与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研究论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政党逻辑与中国作用-新型政党关系与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研究论文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七)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政党逻辑与中国作用
——新型政党关系与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研究

郑长忠1沈大伟1 孙 鹏2李亚丁3王志鹏3

(1.复旦大学 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2.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3.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433 )

摘 要: 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生成是当前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推进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的重要方式,也是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同时,随着现代政党功能的全面发展,各国政党之间的联系机制成为促进国际关系机制创新的关键力量。如今,由中国共产党推动建构的新型政党关系正在生成,需要在价值维度、制度维度和组织维度等方面实现机制创新和整体建构。为此,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应着眼于新型政党关系中的价值交流机制、制度运行机制和组织互动机制的生成,全面提升党的对外理念引领力、对外规则影响力和对外关系塑造力,从而实现通过推动新型政党关系建构,既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政党关系;党的对外关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既要在中国国内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要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背后都蕴含着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生成逻辑。新型政党关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机制,由此,顺应新型现代文明生成逻辑,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就成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新型政党关系构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从价值、制度和组织维度实现全面的机制创新;相应的,党的对外工作也要在这三个维度实现创新发展,既要在创新党的对外工作过程中实现新型政党关系构建,也要通过推动新型政党关系以服务党的对外工作。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

建构面向未来的新型现代文明形态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命题,其与现有文明形态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资本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既要通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新型现代文明形态在中国生成,也要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促进新型现代文明形态在世界范围的生成。随着网络—智能社会的到来,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被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迫切需要克服现有国际关系机制的不足。因此,基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既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要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再次,乌江保护联动抓手不足。近年来,重庆、贵州两省市不断强化乌江环境保护,不断深化经济产业合作,各级地方政府间交流日益密切。在乌江生态保护方面,两省市均在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思想指导下展开大量细致的工作,但基于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的联动合作相对不足,缺少跨区域、常态化、工作化和考核化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与平台途径,省市间生态保护工作互动顺畅度不够、联动性不强。因而,应当建立渝黔地区乌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联动机制平台,强化跨区域政府工作联动考核机制,找准文化旅游产业联动抓手,为乌江生态廊道建设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和产业经济保障。

(一)建构面向未来的新型现代文明形态:当前人类的根本任务

现代社会为人类文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的逻辑推动着全球化的兴起和生产力的不断繁荣发展,这从根本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极大地提升了人类世界的物质财富,正如马克思所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 。然而,随着以资本主义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形态不断发展,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张力并未消除,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依旧伴随着以支配和剥削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为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也制造了深刻的社会危机。因此,建构面向未来的新型现代文明形态就成为了当前人类社会的根本任务。

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是建构新型文明形态的价值内涵。新型文明形态的建构是对以资本为中心的既有文明形态的扬弃,易言之,在充分吸收和接纳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新型文明形态而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不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附庸品,而是真正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和活动空间的内涵体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型文明形态建构的最终目标是要将人类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就回归运用到人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由此,通过建构新型文明形态的进程,人的发展由手段转变为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涵也就成为了外部世界发展的最高准则。

另一方面,以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内容的活动空间是建构新型文明形态的依托平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交往方式,信息的流通速度和范围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扩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人的交往和互动不再受到物理空间的局限。此外,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使得未来生产力得到充分解放逐渐成为可能,而人类现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根本变化。面对技术的革新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变革,建构面向未来的新型文明形态成为了摆在全人类面前的迫切任务,新型文明形态应当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其价值内涵,以网络化与智能化作为其依托平台,并在此基础之上推动形成全新的活动空间与生产生活方式,从根本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

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由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历经艰苦的奋斗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根本上提升了十几亿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水平,从任何一个角度而言,中国的崛起都是人类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归纳起来,中国崛起的成功经验就在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实现了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主义逻辑。

中国的经验充分证明,通过一个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的领导,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资本和技术的作用,为人民服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两者有机的统一和结合。作为国家建设和现代化进程的中轴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本质上是对现有以资本为中心的文明形态的全面超越。实际上,在对资本主义本质性内容深刻揭示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部本身就蕴藏着对现有文明形态的超越性,而这一超越性通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摸索,终于形成了以党的领导为主体支撑的一系列制度和组织安排,使得理论的超越性化约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先进性,并以此成就了十几亿人民的幸福生活。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经验也就为建构面向未来的新型文明形态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模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部门在消除贫困、提升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方面的努力应当被大范围推广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发展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毫不动摇地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发展理念又从历史上一度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由此,对于建构新型文明形态而言,中国的崛起有两个方面的历史意义:一是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推动国家和社会实现快速的现代化;二是在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始终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动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的。

(三)网络—智能社会出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

自工业时代以来,机器生产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也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然而,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并未给人类社会带来生产力的全面解放,以资本为中心的生产形态存在于工业化社会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生产力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愈发紧密,因此,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生成也将随着生产力的飞跃而成为人类社会下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方面要坚持国内整合。通常来看,国家的对外工作主要是外交部门的工作,与其他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主体关系不大。然而事实上,在全球化时代,国内越来越多的主体与国际社会发生关系并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外交效应,影响着国家的对外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积极参与外交工作和发挥外交功能的意识,导致国家外交力量的内部整合不足。因此,在党的领导之下整合国内各类主体协调推进对外工作成为了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对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要强化统筹协调,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确保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① 习近平:《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6/23/c_1123025806.htm. 。

伴随着相类似的重大问题、不断扩展的活动空间以及愈发紧密的联系,人类社会逐渐成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其他人的命运共同体。这既是网络—智能社会到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建构面向未来的新型文明形态的重要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历史进程规律的深刻洞悉和把握,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使命担当。应当说,网络—智能社会的到来使得建构以人民为中心、充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成为可能,而在这一进程之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必将贡献重要的力量。

(四)新型文明形态生成、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

建构新型文明形态需要一系列新的工作方式,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体现为两个方面的重要内涵。

港口城市以发展经济为导向投资港口时,无论Y市投资多少,D市的投资回报率都高于9.59%,因此会以最大能力投资港口市投资能力<40亿元时,Y市的港口投资回报一直低于城市平均投资回报(8%),此时他显然没有投资港口的意愿,不会投资港口市投资能力>40亿元,其港口投资回报率>8%,他会以最大投资能力投资。

研究区出露地层为长城系星星峡岩群、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下石炭统甘草湖组和第四系[9](图1b)。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中期晚石炭世花岗岩[10]。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主要断裂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卡瓦布拉克断裂为NW—SE向,次级断裂多为NE—SW向分布。

第二,根据新时代全球格局变化和网络—智能社会的到来,全面发展党的对外工作,为建构面向未来的新型文明形态贡献中国力量。不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现实中,中华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中华文明的发展不仅得益于人类整体文明的发展,受过其他文明的影响,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这体现出一个伟大文明发展的规律与机制,也体现出一个伟大民族的责任与使命。当代世界,中华文明的发展不是站在人类现代文明之外的发展,而是主动融入、引领世界潮流的发展。也正是在构建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的过程中,大跨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倡导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世界梦连结起来,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深刻的世界意义,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由此,面对全新的世界格局和建构新型文明形态的需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应从整体战略布局出发,牢牢把握住两条主线:一是对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进程;二是对外着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积极将中国发展的经验,分享和传播给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自觉担当起建构新型文明形态的历史使命。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政党关系生成与国际关系机制创新

跨国政党互动机制要得以长期有效运行,就必须具备组织保障。现有的国际组织,无论是地区性的还是全球性的,都是以主权国家或社会层面的非政府组织为主要参与主体,而专门以政党或政治组织为参与主体的国际组织尚不多见,其中又有很多由于意识形态的界限而缺乏包容性。新型政党关系建构在组织维度上就是要推动新型组织互动机制的生成,从而使政党在国内的组织优势向国际层面延伸,将政党的国内功能与对外交往功能串联起来。

因此,推动新型政党关系建构使得政党外交脱离了“术”的层面而进入到“道”的层面,不仅仅影响政党的发展,而且影响国家和世界整体的发展,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大战略。就中国而言,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推动新型政党关系建构不是简单地强化传统的政党外交功能,而是要服务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的使命。这一使命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服务于本国,也就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二个层面是服务于世界也就是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通过新型政党关系服务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使命,就是当前党的对外工作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国际关系机制发展

新型文明形态的本质在于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文明的扬弃。现代文明是资本主义时代来临后的产物,因此,现代文明的基本形态也被资本主义自身的逻辑所塑造和支配。既有现代文明的根本原则是以资本为中心,资本在空间上的扩展和力量上的发展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根本驱动。在资本主义驱动下的现代文明在过去的数百年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性自身的危机也日益强烈地显现出来,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文明中人的生存形态的根本改善越来越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面向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新型现代文明形态开始生成。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生成虽然拥有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也从根本上适应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但是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生成并不是一个自发和自动的过程,而是需要通过人们的不断努力实现的。在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逐渐成为倡导者、引领者和中坚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新型现代文明形态一脉相承,是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中国方案,党的对外工作就是围绕实现这一中国方案而展开。

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生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都需要和推动着国际关系机制的发展。国际关系机制是理解现代文明性质和发展的重要着眼点。一方面,国际关系机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产物。全球化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国际关系机制的形成和完善也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国际关系机制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助力。现代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全球竞争与合作,而国际关系机制正是实现这一全球竞争与合作的平台和基础。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生成既是一个历史进程,更是一个时代命题。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生成是人类生存形态发展的必然,其生成和发展过程也必须是面向全球和全人类的。在已经形成的较为成熟的现代国际关系机制的现代世界中,要实现人类文明形态的根本转型,就必须着眼于国际关系机制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在中国的倡导和引领下实现的,而这一构建过程也离不开国际关系机制空间。因此,无论是从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生成逻辑,还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现实需求看,都必须着力推动国际关系机制的发展。

第一,对内充分整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和建设经验,坚定中国道路的深刻合理性和优越性。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面向未来人类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构成了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14 亿人民的解放与发展,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体现。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国人民的解放与发展,不仅对中华民族,而且对人类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其中之一就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一个有能力并愿意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解放作出贡献的伟大的民族共同体。

(二)现代文明发展、现代政党出现与政党功能生成

国家与社会的冲突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伴生物。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称之为现代性危机,现代性危机的主要症结在于现代社会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矛盾。随着现代文明的逐渐发展,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力量,逐步瓦解了传统社会团结个体、整合社会的方式及其组织载体,催生了现代社会奉行自由和平等原则的原子化个人。原子化个人的利益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社会公共利益又是每个个人的发展所必需的,这种原子化个人的特殊性和公共利益的普遍性之间的矛盾在现代社会日益凸显出来。围绕公共利益的国家和作为“私利的战场”的社会之间的冲突就成为这种矛盾最主要的现实呈现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与社会的冲突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伴生物。

现代政党是作为调解现代国家与社会冲突的组织性和制度性安排而出现的。最早的现代政党产生于英美国家,其基本的功能在于整合社会利益,代表公众诉求。即现代政党就其产生的根源来说,是基于社会和民众诉求的,而就其产生的目的来说,是指向国家权力、面向国家政权的。因此,现代政党充当了社会和国家之间的中介性力量。一方面,政党通过整合社会利益、代表公众诉求,为社会提供影响和塑造国家的组织化载体;另一方面,政党通过掌握国家政权,回应社会诉求,促进民众需求的实现,为国家提供了与社会有效互动并促进社会发展的制度化渠道。正是在现代政党产生以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冲突逐渐以一种组织性和制度性的方式展开。

现代政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功能形态,从而扮演着两类完全不同的角色。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是现代政党的发源地,在这类国家中,政党的主要功能在于整合与代表,政党作为社会利益和民众诉求的代言人,是国家政治社会事务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辅助性力量。但是,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中,由于缺乏成熟的国家和经济社会基础,政党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组织化力量,其产生之后的首要任务不是协调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冲突,而是推动建构现代国家和发展现代社会。因此,在这类国家中,政党的主要功能在于组织国家、引领社会,政党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再是简单的辅助性力量,而是决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的中轴性力量。

从各国已有的立法实践来看,反腐败机构需要确定的内容包括:机构的名称及隶属关系、机构人员组成及任免、机构的权力等。

(三)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政党功能发展

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需要政党功能在空间上实现从国内向国际的延伸。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都是面向全球和全人类的。无论是从其生成和构建的基本目的,还是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都必须充分发挥政党在国际空间中的功能。要实现政党功能在空间上从国内向国际的延伸,一方面,要着力提升政党的国际化水平,提升政党进行国际对话、开展国际合作、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能力,即提升政党进入国际空间的硬实力。另一方面,要创新政党进入国际空间的机制,尤其是改革和创新当前国际关系机制中不适应政党参与的部分,为政党在国际空间中发挥其应有功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都需要政党功能在性质上实现从隔阂向对话的转变。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都是以对话、协商和共赢为基础的。现代政党一经产生就具有显著的民族国家性质,同一民族国家内部的政党或许代表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但是民族国家所界定的地域和人口范围,却是这些政党共同的社会基础和政治舞台。现代政党的这种民族国家属性,使得各个政党在开展国际对话、合作与交流时,难免受到自身民族国家特殊利益的影响。政党要促进国际对话、协商和共赢的实现,显然不可能完全抛弃其所属民族国家的基本立场,但却可以坚持求同存异原则,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别国政党的诉求,经过通力合作,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政党功能在形式上实现从分散向合作的扩展。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实现离不开全人类、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现代政党在国际空间中的既有形态,是以民族国家为界限的孤立和分散状态,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除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的共产国际等极少数国际政党联盟之外,各国政党的这种孤立和分散状态从未被打破。在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新时代、新形势和新任务下,政党的广泛和深入合作就成为必然选择。

(四)政党功能发展、新型政党关系生成与国际关系机制创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不仅要求政党功能必须得到发展,而且还要求建立新型政党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这一伟大梦想,就“需要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我们应该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集思广益,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思路、升华思想、获取动力。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①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12/01/c_1122045658.htm. 这就意味着,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就必须在探索新型国家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新型政党关系以创新国际关系机制。

一是政党功能发展、新型政党关系生成要求创新国际关系主体互动机制。随着政党功能在空间、性质和形式上的全面发展和新型政党关系的生成,政党完全有能力、有必要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主体。传统国际关系机制中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其关系载体是各主权国家政府,因此,政府间外交是传统外交的主导形式。由于政府间外交具有显著的刚性特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交往关系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单纯的政府间外交已经很难协调好这类利益冲突,也很难处理好这类交往关系,这也为政党外交的登场提供了足够的发挥空间。随着政党功能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政党外交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成为国际关系主体机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是政党功能发展、新型政党关系生成要求创新国际关系内容生成机制。随着政党功能在空间、性质和形式上的全面发展和新型政党关系的生成,政党完全有能力、有必要为国际关系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新的内容。在传统国际关系机制中,国家间的重大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是其核心内容,相应地,围绕这些核心内容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竞争也塑造了国际关系的基本面貌。随着现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生成,不仅使国家间的竞争领域日益广泛和深入,而且使国家间的合作需求日益强烈。面对这种国际关系现实基础的变迁,必须让政党外交和政党外交引领下的全方位外交介入其中,统合传统政府间外交所不能统合和涉及的外交事务,为国际关系的发展创造新的内容。

三是政党功能发展、新型政党关系生成成为促进国际关系机制创新的关键力量。政党功能发展为政党参与国际关系提供了现实基础,新型政党关系的生成又为政党参与国家关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实基础的完善和参与条件的成熟使得政党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活跃角色,也使其成为促进国际关系机制创新的关键力量。一方面,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大环境是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生成,政党作为促进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的中轴性力量,也应当在国际关系机制创新中扮演关键角色。另一方面,政党作为一种介入国际关系中的新力量,势必会重塑国际关系机制,给人类的国际交往带来新的形式和形态,这些新的形式和形态也成为了国际关系机制创新的源泉。

三、新型政党关系与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逻辑与机理

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生成要求现有国际关系机制实现创新发展,在这其中,各国政党之间的联系机制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如今,由中国共产党推动建构的新型政党关系正在生成,而要真正实现对现有国际关系机制的弥补和扬弃,新型政党关系就必须在价值维度、制度维度和组织维度等方面实现机制创新和整体建构。因此,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也应着眼于新型政党关系中的价值交流机制、制度运行机制和组织互动机制的生成,全面提升党的对外理念引领力、对外规则影响力和对外关系塑造力。

(一)新型政党关系生成、国际关系机制创新与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发展

如前所述,政党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产物,是建构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载体,政党不仅具有国内功能,也具有对外交往的功能。传统的政党国际合作是基于共同的意识形态取向,比如共产国际、社会民主党国际等,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政党的国际交往已经跨越意识形态等界限,成为国际关系机制中的重要参与主体。而现有的国际关系机制仍然是以主权国家为基石而建立的,政府外交在国际关系中仍然发挥着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这是在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历史演进和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也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但在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进程中,现有国际关系机制仍存在着诸多缺陷。中国共产党推动建构的新型政党关系正是要用政党机制扬弃现有国际关系机制的不足,实现国际关系机制创新。

新型政党关系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价值维度、制度维度和组织维度入手实现全面创新。在价值维度,西方国家主导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考量的,其背后的价值理念是以资本为中心的;而中国共产党推动建构的新型政党关系是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考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国际关系机制的创新首先要寻求价值理念的转变与认同。在制度维度,现有国际关系主要是通过政府外交和政府间国际组织来运行的,新型政党关系则是要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的优势,形成以政党为参与主体的制度机制,使之成为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在组织维度,政府外交有其边界性,而政党则能联系更广泛的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优势尤为明显,新型政党关系的建构能够形成更为多元、深入的国际关系互动机制和组织网络,能更好地将国内和国际两个空间联系起来。

新型政党关系的建构不是要取代现有国际关系机制,而是要通过发挥政党机制的优势扬弃现有机制的不足。对此,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要着眼于新型政党关系生成与国际关系机制创新,在构建新型政党关系的过程中增强党的对外工作能力。

(二)新型政党关系建构、新型价值交流机制生成与党的对外理念引领力发展

党的对外工作的使命和功能需要落脚到实现新型政党关系构建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落实到新时代党的工作上,就意味着要对内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外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同时实现党的内外工作的中心任务的有机统一。要实现党的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就必须充分发挥好党在对外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切实实现新型政党关系的构建,将新型政党关系作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键力量。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国一切涉及对外工作的部门、组织和力量都应当纳入到党的统一领导之中,使得我国的对外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另一方面,党的对外工作应当将实现新型政党关系构建作为其基本任务,积极探索和建设有利于新型政党关系构建的价值、制度和组织条件。价值、制度和组织是新型政党关系构建的基本维度。我党是新型政党关系建构的首创性和引领性力量,必须在这一构建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这种主动权和主导权也必须贯彻到新型政党关系构建的各个维度中去。首先,我党应当在实现新型政党关系构建过程中,始终坚守新型文明形态道义制高点,为新型政党关系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增强我国对外工作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其次,我党应当在实现新型政党关系构建过程中,保证获得新型政党关系制度创设权,确保形成有利于新型政党关系的制度形态。最后,我党应当在实现新型政党关系构建过程中,始终发挥各类对外组织优势性,实现全方位外交和多元外交,为新型政党关系的构建提供更多的现实路径。

现代政党最初就是围绕某一价值认同而诞生的,这一价值理念决定了政党各自的性质、宗旨和目标。因此,通过建立政党之间的价值交流机制可以直接在政党层面增进价值认同,巩固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价值基础,并经由政党影响各国的民众和国家决策,使价值诉求得以落实。相形之下,政府外交则往往直接陷入具体议题的协商和博弈,导致国际关系缺少价值认同基础,尤其缺少深入社会和民众的价值认同基础,这正是跨国政党之间价值交流机制的优势。可以说,新型政党关系的建构在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新型价值交流机制的生成;相应的,党的对外工作在价值维度上就是要增强党的对外工作理念引领力。

为此,首先要重视提炼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体现的价值理念,不断完善其价值内容,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实践成为新型政党关系建构中的价值蓝本。其次,要借鉴党的既有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创建跨国政党之间的价值交流机制,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得到更多政党的认同,尤其是各大国的主要政党的认同。最后,党要引领各国政党之间的价值交流,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争取在国际事务中的道德制高点,并在价值交流机制运行中始终掌握主导权。

(三)新型政党关系建构、新型制度运行机制生成与党的对外规则影响力发展

现有的国际关系机制是以主权国家为基石建立的,在国家间关系层面,政府外交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发挥着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而在国际组织层面,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主流国际组织也是以主权国家为参与主体的。就政党机制而言,传统的跨国政党合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界限,因此无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具有包容性的跨国政党互动。但如今的政党外交无论是在双边还是多边层面,都越发摆脱意识形态、文明区块、民族宗教和传统文化的制约,成为能与政府外交平行推进的国际关系形态。2017 年12 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就是这种具有包容性的跨国政党互动交流的典范。

新型政党关系的建构不仅需要跨国政党互动在数量上的累积,还需要将各类政党互动形态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新型制度运行机制,成为现有国际关系机制的重要补充。政党机制不仅具有协调各方利益、建构国际秩序、促成合作共赢等国际关系机制的固有功能,还具有其独特优势。首先,政党机制能够更好地保持合作与共识的延续性,避免因国内的政党轮替而导致政策的变动。尤其是对于议会制国家或小党林立的国家而言,政党轮替和政党联盟破裂时常发生,但各政党所代表的社会阶层、所持有的政策主张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政党互动机制可以避免政党轮替的不确定性,保持合作的延续性。其次,跨国政党互动机制允许同一国家的不同政党就同一议题提出不同主张,而不像政府外交那样只有单一主张,从而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使最终的共识更具代表性。最后,政党机制相对于政府外交而言更具灵活性,尤其是在处理敏感问题时可以避免外交渠道的刚性。

在跨国政党互动走向制度化的进程中,党在对外工作中要不断增强对外规则的影响力,掌握规则制定的主动权;要发挥好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示范效应,建构既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现代文明形态需要,又能为各国政党普遍接受,且充分体现公平合理的新型制度运行机制。

(四)新型政党关系建构、新型组织互动机制生成与党的对外关系塑造力发展

当前,人类生活的关联紧密度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生成是当前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则是推进这一新型文明形态生成的重要方式。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我党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政党功能也实现了从空间、性质到方式的全面发展,新型的政党关系逐渐生成。因此,无论是从政党承担的时代任务,还是从其拥有的能力基础而言,政党都成为促进国际关系机制创新的关键力量。

政党要能成为连接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有效组织载体,就必须形成一定规模的组织体系和组织网络,并保持与经济主体、社会主体和普通民众的广泛联系。当然,国家为了保持其能力,也会建构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合作机制,但其背后往往是政党机制在发挥真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优势尤为明显,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社会整合能力。新型组织互动机制首先要推动形成以政党为参与主体的国际组织体系,为各类跨国政党互动提供组织载体。由此,政党的国内组织体系得以向国际层面延伸,使得原本彼此区隔的政党组织体系得以联通,形成以政党为节点的全球性组织网络。此外,政党所具有的广泛的联系机制又能带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其他民间力量共同参与到组织互动机制中来。由于政府行为和政府外交都是有边界的,因此,一方面,政府外交在带动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国际事务时的能力和效用往往需要政党机制的补充;另一方面,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信息不畅、资源错配等不协调现象,而政党机制则能将政府外交、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有效整合起来,建构多维立体的、彼此协调的国际关系。

苯并芘(Benzopyrene,BaP)又称苯并 (a)芘,是由芘和苯稠合而成的一类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主要有 1,2- 苯并芘、3,4- 苯并芘、4,5- 苯并芘等 [1],其中3,4-苯并芘较稳定,在自然界中分布相当广泛,广泛存在于水、空气、土壤、汽车尾气以及各种煤炭、石油和煤焦油经过燃烧产生的烟气中,食物工业化生产时采用的包装材料、高温烹调、熏烤和油炸也容易使食品受到污染产生苯并芘[2]。苯并芘的分子式是C12H20,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3],相对分子质量为252.32,沸点为312℃,熔点为179℃,苯并芘的高纯度样品是针状晶体,颜色介于无色和淡黄色之间。

对于中国而言,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背景下,中国的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都面临着“走出去”的重大机遇;同时,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建设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也已经具备了推动并引领新型组织互动机制建构的条件。如果党能够通过对外工作推动新型组织互动机制的生成,就能将国内的组织优势在国际事务中充分发挥出来,带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同频共振,最终增强党的对外关系塑造力。

四、推动新型政党关系建构,服务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战略与思路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其对外工作的发展也体现了新的价值、制度、组织逻辑。适应新时代对党的对外工作的逻辑变化而产生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需要进一步明确做好党的对外工作的战略与思路。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既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这两大使命要求中国共产党着力推动新型政党关系建构,这是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的战略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需要调整更新战略布局、创新发展战略手段、夯实拓展战略基础,通过阶段性战略任务的推进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1.2.2 Piwil2-iCSCs外泌体电镜鉴定 外泌体经PBS稀释后,吸取适量滴到载样铜网上,滴于载样铜网上室温干燥,经1%戊二醛固定和醋酸双氧铀染色,室温风干后,采用透射电镜在120 kV下观察并拍照。

(一)推动新型政党关系建构,服务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使命:战略目标

建构新型政党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党际关系交流方式的强化,而是基于党际外交之上的政党关系模式的质的发展。这种变化使得党际关系的处理,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外交关系处理的有效补充,而且更加体现和契合了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使命,也符合新型人类文明发展对于政党发挥推动和引领作用的要求。

传统的政党外交方式主要是政党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和交流。如果双方政党领导人都同时是国家的领导人,那么它也属于广义上的元首外交的范畴,因而并没有脱离政府外交的性质范畴。非国家元首的政党领导人之间的交往则同时体现了政治性和个体性的特征,因而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战略沟通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却不能满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所需要的全方位支撑性作用。而新型政党对外关系这一概念则是对传统政党外交内涵基础之上的整体性提升,从而实现了政党外交从相对个体化的接触转变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全面性关系对接。

在政党外交从相对窄化的战略沟通渠道,转变为广口径的全方位对接关系的过程中,政党外交的功能也从战略沟通进一步丰富为实质性推进政党发展、国家发展、世界发展的组织性支撑外交模式。这既符合政党推动民族国家发展的诉求,也符合国家政府官方外交的要求,还符合世界人民对增进共同利益美好愿望的要求。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丝郁金的挥发油,实验中考察了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例,12.5倍水量并保持微沸5 h挥发油即可提取完全。在产区上,四川省乐山市的挥发油含量略高于其他产区,但也存在S12等个别含量较低的问题,表明不同产区黄丝郁金挥发油含量存在差异,相同产区也具有一定差异性,可能是受药材产地采收加工、包装储藏等因素影响。

(二)坚持全方位接触与差别化联系的协调推动,构建新型政党关系格局:战略布局

中国外交战略的布局是与战略目标的调整变化紧密关联的。战略布局服务于战略目标的实现。建国初期外交战略的目标主要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因此确立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战略布局,在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原则的指导下开始逐步与世界各国加强交往和合作,融入国际社会。20 世纪50 年代末至60 年代末,毛泽东同志做出了“三个世界”的划分,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这一阶段的战略重心转向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发展。20 世纪70 年代初到80 年代初,我国采取了“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战略布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外交战略布局进入大调整时期,尤其是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我国审时度势、韬光养晦,冷静判断国际关系的走向,在进入21 世纪后确定了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战略布局。

总体而言,我国传统的外交战略布局具有明显的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别化对待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对待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关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既要考虑外部因素也要考虑自身因素。自身因素包括国家整体实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不同时期我国自身实力与地位的变化,会影响我国采取外交战略的策略和他国对我国外交关系的态度。外部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和主流意识形态是否一致。基于这两方面内容,国际社会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战略联盟和利益阵营,这也影响着我国和他国在外交关系处理上的战略选择。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发展的战略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在国际关系发展的战略上也作出了重大调整,在积极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国内国际发展战略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对外工作处理上新的使命,要求中国共产党通过推动新型政党关系建构来实现新的使命。

在这一战略目标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要扬弃既往的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别化对待的外交关系模式,通过构建新型政党关系格局来创新国际关系的格局。因此,新型政党关系格局的建构既要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也要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新型政党关系格局需要坚持全方位接触与差别化联系两方面协调推进。全方位接触在于在党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之下,要以政党关系为依托加强与世界各类国际组织团体、各个国家以及各个国家内部的各类主体之间的联络、交往、沟通,这是基于增进人类共同利益是全世界的民心所向。差别化联系主要在于当前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部分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受制于思想认识、意识形态、关系传统、政体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还不具备采取全方位接触的条件,或者意愿不足。因此全方位接触和差别化联系要协调推进,在全方位接触的要求下不忽视差别化联系,在差别化联系的同时谋求全方位接触,进而逐步实现新型政党关系格局的构建。

(三)坚持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的双轮驱动,创新国际关系格局:战略手段

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布局的落实,需要有具体的恰当的战略手段。因此,根据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党的对外工作使命,以及坚持全方位接触与差别化联系协调推进以构建新型政党关系格局的战略布局,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的战略手段应当坚持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的双轮驱动。

我们通常所谈及的外交指涉的基本都是政府外交,它是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通过在对方首都互设使馆、派遣或者接受特别使团、领导人访问、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政府性国际会议,用谈判、通讯和缔结条约等方法,处理其国际关系的活动。而政党外交则是指一国之合法政党与他国政党或政党国际组织,为促进或影响国家关系、维护本国利益而进行的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政党外交和政府外交的主体不同,外交活动的侧重点也有区别。从目前来看,政府外交还是国与国之间外交的主渠道。而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之所以能够形成双轮驱动是由于他们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服务于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

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必须双轮驱动,是由于他们各自的工作领域、工作对象、侧重点和工作方式有所不同。政府外交的优势在于它是国与国之间开展外交关系的主渠道,具有官方性特点;政党外交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拓展国与国之间开展外交关系的空间,具有全面性优势。

因此,可以说政党外交的整体性与政府外交的重点性可以形成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整体推进国家对外工作的优势,从而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复合型效果。在政党外交和政府外交双轮驱动的工作体系中,政党外交的功能可以得到进一步开发,并为政府外交提供前置性、基础性、辅助性、支撑性功能,全方位配合政府外交工作,从而使得政府外交的主渠道作用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可以进一步得到加强。

在无线局域网络中,两个无线站之间的信息传递需要其他无限站与网络中心进行转发,此时可能会在中转站发生信息篡改行为。攻击者将窃听到的信息进行篡改之后再将其发送给接受者,引导、诱使接收者按其意愿进行网络操作,给移动用户带来很大的危害。

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中,政党外交、政府外交、议会外交、民间外交都是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外交从中可以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因此,开发政党外交的潜力和优势,实现在对外工作方面的政党外交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功能实现的全面性与政府外交的重点性相互配合的双轮驱动模式是中国对国际关系格局创新的重大贡献,也是实现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目标和落实战略布局的重要战略手段。

(四)坚持国内整合与国际拓展的整体统筹,服务党的对外工作:战略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6 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我国对外工作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因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对外工作发展同样要坚持国内整合与国际拓展的整体统筹,进而反过来引领国家总体外交发展,这是战略手段得以发挥的基础,即做好国内外各类对外工作相关主体的工作。

网络—智能社会的出现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一方面,网络—智能社会意味着信息革命的时代已进入繁荣时期,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并且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类似,网络—智能社会的到来同时伴随着迎接新技术的美好和告别旧时代的痛楚。由此,网络—智能时代的到来从两个方面将人类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全球化的深入将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而建构新型文明形态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人类社会由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型的普适性矛盾与问题。另一方面,网络—智能社会的到来又将使人的活动空间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物理空间,同时也存在于虚拟的互联网空间。人的活动不单是生物体的活动,也是情感纽带的联系与互动。因此,互联网空间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状态。

另一方面要坚持国际拓展。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使命既包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一个巴掌拍不响,新型政党关系建构战略的推动不仅需要国内社会各类主体的积极配合,也需要国际社会各类主体的积极响应。在这些方面,既往的外交工作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需要在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并且实现与国内各类主体之间的全面对接,从而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实质性统筹。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中指出,对外工作既整体布局又突出重点,既多点开花又精准发力,发挥综合积极效应。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运筹好大国关系,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共进、共同发展新局面。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② 习近平:《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6/23/c_1123025806.htm. 。国内整合与国际拓展就能够实现国内国际各类对外工作相关主体的动员和全面对接,从而奠定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战略目标实现、战略布局落实、战略手段发挥的基础。

五、在创新党的对外工作过程中实现新型政党关系构建:议程与重点

新型政党关系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键力量,也是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的基本任务。新型政党关系构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从价值、制度和组织维度实现全面的机制创新;相应的,党的对外工作也要在这三个维度实现重点创新。在价值维度,要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与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守新型文明形态的道义制高点;在制度维度,要建立多样性政党双边关系,创设双边基础上的多边机制,赢得新型政党关系制度创设权;在组织维度,要开发政党外交功能,支持政府外交工作,整合多元外交载体,发挥各类对外交往组织的优势。

当前,国际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各国既面临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等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也面临大国对抗风险上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是单打独斗还是携手合作,是以邻为壑还是互利共赢,这是各国必须面对的时代选择。

鳗鱼带肉骨:选取新鲜无腐败的鳗鱼带肉骨作原料,江西华谊食品有限公司提供;重组胰蛋白酶:上海雅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要求酶活在20万U/g以上)。

(一)在创新党的对外工作过程中实现新型政党关系构建:议程的思路

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社会主义原则而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新型现代文明形态区别于现有文明形态的最显著特征。现有国际关系机制所呈现出的诸多问题,包括保护主义、霸凌主义、逆全球化等,都是由于以资本为中心而非以人民为中心、只考虑国家利益而忽略人类共同利益所导致的。要推动构建新型现代文明形态,就要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得到更多认同,政党正是实现价值交流、寻求价值认同最有效的机制。

要在创新党的对外工作过程中夯实新型政党关系构建的价值、制度和组织基础。新型政党关系构建所需要的一系列价值、制度和组织要素,都必须基于党的现实的对外工作。因此,在开展党的对外工作的过程中,就应当有意识地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工作创新,促进有利于新型政党关系构建的相关要素的生成和发展,将党的对外工作的实际情况和中心任务统一起来,将党的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党的根本使命统一起来,将党的根本使命和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生成和发展的历史潮流统一起来。

剖宫产术后疼痛主要分为腹部的切口痛、子宫的宫缩痛以及炎性疼痛。切口痛来源于腹部伤口的创伤性刺激,经脊髓后角,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呈持续存在状态。子宫收缩时,神经末梢受压,子宫下段及会阴部扩张,产生宫缩痛,为短暂间断发作的绞痛。同时,子宫收缩可导致局部血管缺血,组织缺氧,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炎性疼痛。剖宫产术后疼痛以宫缩痛更为明显,疼痛一般在术后12h内达到高峰,24h内持续处于较高水平[2]。

(二)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与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守新型文明形态道义制高点

在建构面向未来新型文明形态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力与塑造力作用的关键在于必须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道义制高点。相较于以资本为中心的既有文明形态,新型文明形态的超越性集中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涵。这一转变意味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维度的发展所服务的对象实现了本质性的飞跃,而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涵也就自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新型文明形态的战略制高点。

对于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对外工作而言,坚守新型文明形态道义制高点的具体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巩固和提升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模式的现实基础;二是做好总结中国经验、讲清中国原理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工作。首先,任何道义制高点必定需要坚实的现实基础予以支撑和守护,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积极发挥其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完成每一阶段历史任务。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民族完全独立与国家基本统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政治基础。取得革命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前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以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真正成为可供世界人民学习和借鉴的深刻历史经验。因此,中国共产党只有继续不断坚持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兼顾的发展模式,才能够在推动构建新型文明形态的进程中夯实基础、掷地有声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繁荣。

其次,道义制高点的坚守必须以一套成熟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具体内容。中国的崛起是几代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历史壮举,其中蕴含着丰富和深刻的历史经验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发现和提炼中国故事背后的中国道理就成为了当代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使命。应当说,任何一种文明形态的背后都有一套成熟和规范的话语体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能否坚守新型文明形态的道义制高点,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着力发现中国崛起背后所体现出的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般规律。

(三)建立多样性政党双边关系、创设双边基础上的多边机制:赢得新型政党关系制度创设权

现有国际关系制度是由西方国家主导创设的,包括国家之间的外交规则、全球治理规则,以及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运行规则。可以说,西方国家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际关系制度的创设权。当然,随着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中国等新兴国家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关系制度的改革与创设中;而在政党外交领域,中国共产党所推动的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实践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果中国能借此赢得政党关系制度的创设权,就能为党的对外工作争取到有利局面。

与政府外交类似,政党关系也可以分为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两种类型。基于以往对外工作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在双边关系方面,要建立多样性政党双边关系,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合作互动需求。正如中国与各国之间的伙伴外交关系是多层次的,中国共产党与各国政党之间的合作互动也有一个由浅入深、逐次递进的过程。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的灵活性优势,建立符合双方共识、能够发挥最大效用的多样性政党双边关系;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作用,推动双边关系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在多边关系方面,要坚持双边原则,创设双边基础上的多边机制,掌握多边互动中的主导权。新型政党关系不能只有双边关系,还必须建立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多边互动机制。要充分发挥双边关系中的有利条件,汇聚形成多边机制,既要拓展多边机制的影响力,也要确保其符合新型政党关系的本质规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是政党多边机制的典型代表,要不断推进对话会机制的体系化、常态化,使之成为在政党外交领域,能与联合国媲美的、最具影响力的政党协商机制,从而使中国在新型政党关系制度中的创设权真正转化为党的对外工作的优势。

(四)开发政党外交功能、支持政府外交工作与整合多元外交载体:发挥各类对外交往组织优势性

构建新型政党关系以推动新型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要高度重视组织载体的重要性。因为,对外工作归根结底是属于交往性质的事物。对外工作最终也必然要回归和落脚到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这一基础性、本质性内涵。

不同的组织聚合着不同类型的人群,也拥有着不同的交往渠道和交往关系方式,也可以在对外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建构新型政党关系过程中所依靠的组织载体不仅仅是传统的政府外交部门这一代表国家行为的官方外交组织载体,更应该发挥政党外交的优势并推动党的领导之下的多元组织主体的对外工作功能的整合,从而实现全方位对外工作的组织体系性支撑。

该草坪割草机的收集装置采用推拉式,集草箱像抽屉一样置于机身下方的支撑架上。传统的集草方式一般由割草机直接拖动集草袋,这样不仅不安全,如人踩到集草袋上造成摔伤,而且工作时摩擦力很大,过多地消耗了割草机的功率,故不采用拖拉式。考虑到整体的质量,集草箱采用铝合金板件拼接而成,板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采用该结构的特点是使用方便,易操作,并且铝合金材料强度适中、密度小,也便于拆卸,能满足设计的质量和刚度要求。

不同组织主体之间可能由于组织功能发挥过程中有一定的功能交集而产生利益冲突进而发生相互之间的掣肘和隔阂。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该发挥党的统合性作用,将各类组织主体的功能发挥着眼点放在服务政党对外工作的两大目标上面,也就是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从而赋予各类主体以大的格局和大的事业,避免由于组织间利益之争而导致对外工作组织资源的内耗。

因此,在构建新型政党关系的实践中要加强党的领导工作,充分发挥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在外事工作方面发挥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作用,完善党对外事工作的整体领导。具体而言,构建新型政党关系应在三个层面上重点落实,即开发政党外交功能、支持政府外交工作和整合多元外交载体,以发挥各类对外交往组织的优势。

第一,通过开发政党外交功能建构新型政党关系,在此过程中发挥政党外交的柔性功能,来弥补西方世界主导下的刚性政府外交的弱点和不足。从而开拓出政府外交之外的人类文明对话的多元组织性渠道。

第二,维护和发挥政府外交的主渠道功能,以政党外交来支持政府外交工作,让政党外交发挥政府外交的前置性基础性社会性功能,来弥补政府外交可能出现的回旋空间不足问题,尽可能避免国家间对抗性矛盾的出现。

第三,重视整合多元外交载体,发挥人大、政协、群团组织、军队、民间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主体的对外工作功能,实现基于多元组织功能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全方位外交工作的组织支撑。

笔者以百度翻译工具为例,在翻译教学中,上课的一半时间为传统的翻译基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讲解,一半时间为学生利用百度翻译工具来查找语料、检索、完成和校对翻译任务。百度翻译的语料库词库容量大,单词的扩展度高,并配有双语例句,让学生能够快速找到或匹配到相对应的准确译文。通过翻译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不再一味地直接使用错误或不准确的百度翻译译文,学会使用快捷的资料检索功能的同时,使用在课堂上学习的翻译技巧,从而得出地道的译文。

A Study on New Party Relations and the CPC’s Foreign Affairs in the New Era

ZHENG Chang-zhong1 SHEN Da-wei1 SUN Peng2 LI Ya-ding3 WANG Zhi-peng3

(1.Center of Party Building and State Development,Fudan University;2.School of Marxism,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3.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The generation of new forms of civilization is the basic trend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of a shared destiny is both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 the new civilization forms and the focus of the CPC’s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new era. At the same time,along with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political party’s function,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partie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appeared to be the key factor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oda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party relations promoted by CPC is under way,and to accomplish this task,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 and the holistic construction sh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three dimensions,namely,value,institution and organization. Thus,the Party’s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new era needs to focus on these areas to serve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man Community of a Shared Destiny.

Key words: Human Community of a Shared Destiny;New Party Relations;the Party’s Foreign Affairs

中图分类号: D2;D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5-9245(2019)05-0085-13

收稿日期: 2019-03-20

作者简介: 郑长忠,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大伟,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孙鹏,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亚丁,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志鹏,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刘 成]

[责任校对:周普元]

标签:;  ;  ;  ;  ;  ;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政党逻辑与中国作用-新型政党关系与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