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努尔艾力 艾克木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努尔艾力 艾克木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其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严重情况时还会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低氧血症,加重心肌缺血,导致梗死面积扩大,加重患者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临床常规治疗已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相关研究表明,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效果[1]。为探讨其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9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面部创伤、手术、畸形患者,合并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患者。78例患者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32-78岁,平均(42.23±2.58)岁,发病时间3-35h,平均(9.25±2.23)h;其中前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分别为25例、32例、21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氧、使用呋塞米、血管扩张剂、玛卡等药物,对于梗死时间>24h的患者实施强心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选择SIMV模式或者AC 模式,呼吸频率10~15次/min,期间加用呼吸末正压,呼气压力(PEEP) 从5cmH2O逐渐增加,最高值10cmH2O。潮气量8~10mL/kg,氧气浓度35%~100%,带规定医用面罩,防止漏气。治疗期间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微弱等状况,及时更换为器管插管,进行有创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及治疗前后平均血压(SBP、DBP)、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心律(HR)等指标的改善情况。

1.3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有明显好转,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到正常指标,动脉血气恢复正常,两肺湿性啰音减少到肺野的一半以下。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指标有所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效:患者临床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或直接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39例,显效20例(51.28%),有效12例(30.77%),无效7例(17.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5%;观察组39例,显效28例(71.79%),有效9例(23.08%),无效2例(5.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87%;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各项生命指标改善情况对此

对照组治疗前平均SBP、DBP、SaO2、RR、HR分别为(82.48±5.89)mmHg、(145.27±16.89)mmHg、(47.24±7.98)%、(36.12±4.25)次/min、(126.45±11.89)次/min。治疗后分别为(80.21±4.59)mmHg、(142.37±15.89)mmHg、(44.95±6.98)%、(27.12±4.35)次/min、(102.91±12.09)次/min;观察组治疗前平均SBP、DBP、SaO2、RR、HR分别为(82.52±6.09)mmHg、(145.34±15.89)mmHg、(47.32±7.88)%、(36.02±4.42)次/min、(126.39±12.18)次/min。治疗后分别为(78.59±4.39)mmHg、(138.37±16.49)mmHg、(40.89±8.08)%、(22.52±4.65)次/min、(91.34±11.09)次/min;两组生命指标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危重疾病之一,在发病后易引发急性心力衰竭,其中以左心衰竭最常见,且死亡率极高,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肺水肿,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威胁。针对该疾病,临床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虽有一定改善,但对缺氧症状改善效果多不明显,易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机械通气是急诊抢救的一重要治疗措施,其作用机制在于增加患者肺泡内压,减少肺水肿的液体外渗,缓解并改善氧弥散以及胸腔内正压情况,减少左室负荷等[2]。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生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各项生命指标情况,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河焱,陈庄.30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体会[J].医学信息,2014,(19):347.

[2]杜文伟.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2):27-28.

论文作者:努尔艾力 艾克木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  ;  ;  ;  ;  ;  ;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努尔艾力 艾克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