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人的主体性的实现_主体性论文

体育中人的主体性的实现_主体性论文

人的主体性在体育中的实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性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

0 前言

自从猿揖别后,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自己构成自己、自己拓展自己、自己丰富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无限征途。这个征途是艰难而又曲折的,布满着荆棘和坎坷。从古希腊德尔斐神庙“认识你自己”的铭文到现代,人类对自身的探索和研究从未间断过。人的问题古老而常新,它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人的地位不断巩固、作用不断增强、主体性不断丰富、价值充分实现、潜能充分发挥、个性全面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处于改革开放蓬勃发展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人的问题的重视就表现为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和探究。现实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少。在这样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加强人的主体性建设,科学地弘扬人的主体性,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具体的体育领域来说也是如此,人的主体性贯穿于体育运动发展的始终。“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①,也是真正的体育产生的时期。在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是逐渐加深和提高的。体育的主体是人,体育的客体也是人。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对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不断探索,体育是人类对自身的创建。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类来讲,这种创建是指全面意义上的创建。人的主体性的凸现,从一个侧面表达了时代的心声,代表了时代的流向,它是一面高扬而鲜明的时代旗帜。人的主体性在体育中是如何实现的,本文运用哲学的主体性理论思想,探索体育中人的主体性的实现。

1 体育的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现实世界是人化的世界,人始终处于活动主体的地位。而作为主体的人,要进行活动,必须有相对应的客体。主体和客体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无休止的对立和统一贯穿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始终。

什么是主体?“主体是指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以满足其需要的现实的社会的人。”②在体育运动中,其运动者从事某项运动,对某项运动内涵的认识,属个人主体,体育运动的整体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承认主体的个体形式,才能坚持主体的现实性和具体性,坚持实事求是地评价个人主体在体育运动发展历史上的作用。

体育社团、职业球队、体育科学学会、全国体育总会等组织,都是一些较为明显的集团主体的例子。集团主体由于建立了群体意识和团体精神,摆脱了个人局限,并发挥出个人的种属能力,因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活动关系和方式,加速着人们认识体育运动的步伐。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国民生活水平日愈提高,健康、长寿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关心身体健康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政府根据国情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全国人民积极投身于全民健身活动之中,健身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已见成效。因此,社会主体会以更高程度的聚合力量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类主体的例子。奥林匹克旗帜由五种不同颜色的环圈连结组成,分别代表欧洲(天蓝色)、亚洲(黄色)、非洲(黑色)、澳洲(草绿色)、美洲(红色),象征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熊熊燃烧的大会火炬象征光明、团结、友谊。奥林匹克旗帜促进着全人类的团结、进步和发展,是人类主体的主体性在体育中的实现。然而要自觉圆满地实现人类主体的主体性,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有赖于不同主体的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是一个逐级上升的主体序列或系统,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谁也代替不了谁,每一高层次的形式包含着低层次的形式的内容,每一低层次的主体形式又包含着向高层次主体形式发展的成份,相互贯穿、相互渗透。

什么是客体?“人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和他物的区别以及自己的生命活动的时候,是不能成为主体的。只有当人在社会历史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时候,才会出现主体和客体。因此,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的一个范畴,是主体在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时所指向的一切对象物。”③从事体育活动的人具有两重性,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人体的质量,它是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是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运动者自身的人体是自然物,是自然客体。运动场地、器材等对运动者而言,属于人化的自然物,也是自然客体。运动员对教练员而言是客体,教练员必须针对所教的运动员的各方面情况,制定出计划给于指导。把开展运动竞赛、群体活动等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系统,看作社会客体。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的感觉、情绪、意识、心理活动等现象属于主观精神客体,都与它的表现方式和运动实践密切相关。以体育比赛资料、体育书籍等物质形式为载体,表现出来的体育科学理论、科研论著等,是客观精神客体的存在形式。

运动员为了某一目的,设计出相关的技术、战术,并发挥自身的能力,通过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掌握与被掌握的关系。这不仅使客体发生形式上的改变,而且实现着对客体的占有,属实践的关系。

运动员在实施练习计划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对该运动项目的内涵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以指导今后的练习。只有认识了某运动的内涵,才能真正推动该运动项目的发展。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与实践关系相辅相成。

体育能增强人的体质,这是它的本质特点,也是它对人类社会的特殊作用。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国上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这是社会主体对体育的评价所要追求的价值目标。就个人主体而言,一个人体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其劳动能力,而体育锻炼恰巧是影响人的体质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个人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通过选择一项或多项体育项目去达到健身的目的。这说明任何人在体育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有他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必须以事实判断为基础。追求价值目标是人们行为的动力和目的。

当体育运动者通过实践认识活动,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显示出自己的主体性力量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情感体验。比如登山运动员,经过与人的极限挑战,征服了高山,到达峰顶时的那种满足感;又如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并获胜时的心情,等等,无一不是情感的体验。同时也说明了主、客体关系的协调、一致。反之,当主体在主、客关系中遇到挫折和麻烦时,就会生产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说明了主、客体关系的不协调和不一致。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们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这源于人类实践运动的不可遏止性。它们之间的实践、认识、价值、审美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当然也包括体育运动的发展。

2 人的主体性在体育中的本质力量的发挥

在前面论述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的主体性。什么是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主、客体相互关联的多重关系中所具有和表现出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和。”④让我们就古代体育的形成为例来说明人对体育认识的主体性问题。

奴隶制的建立,拉开了人类文明史的序幕。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为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奴隶社会初期,是掠夺和征服的时代,是“英雄时代”。一些民族、部落和民族的首领为了扩大其生存环境和物质财富,为了争夺奴隶,常常诉诸战争。以肉搏为主的冷兵器时代,必须依靠强壮的身体和娴熟的搏斗技能,才能在战争中取胜。正因为如此,人们认识到培养和造就强壮、机敏的身体的必要性,就成为战争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进而使之成为体育的重要内容。从作为主体的古人与生存社会客体的相互关系中体现出了人的认识的主体性。在近代体育至现代体育的发展过程同样说明这一问题。现代体育的兴起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它使人们看出了古代体育和近代体育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也使人们萌发了对体育的新的认识——体育应当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一种手段。

体育的突出特点是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能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具有实践性和复杂多变性。它要求练习者努力记忆练习的一般结构动作的方式、速度、幅度、节奏,还要求练习者在实际练习时通过重现动作之间的联系,及完整技术动作的先后次序和外在形象,以联想和再生的方式在头脑中组成一整套正确技术动作的运动表象,准确无误地按照练习所要求的要领去练习。形成运动技巧要求具有高度的想象能力。通过想象,人们可以间接地、概括地预见到行动的结果,或将来可能出现的事物。譬如,体操动作的编排、高难度的运动技巧的形成,决定于练习者创造性地解决那些发生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的问题,找出最有效的方法。在一般技术动作的学习中,练习者的学习决不会是以单纯的模仿形式进行的,没有认识主体性通过对所学动作的外在形象同自身已有的各种运动表象,以对比和联想的方式进行一定的探索,是不可能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的。无数事实说明,通过经常而广泛的群众体育实践活动,人们的体质得到了增强,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保证因素之一,同时也更新了人们对体育的观念。

在实践的主体性中已经内在地包含着认识的主体性,只不过其认识的主体性具有自己的特殊的形式、活动方式及其规律。总之,实践的主体性推动着认识的主体性的发展,认识的主体性的发挥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实践的主体性,创造出更多的符合人之需要的东西。

法国教育家、近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在社会竞技运动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1892年他呼吁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之后,于1894年6月成立了奥林匹克委员会,并于1896年在雅典召开了第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已成为世界规模的体育盛会,他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传遍了全球。这是一种历史的主体性的表现。

再如,世界最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贝利,在整整20年的足球生涯中,共参加了1363场足球比赛,射进1281个球,先后参加了4 次世界杯赛,与同伴合作为巴西队赢得了3次世界冠军。 他在变化莫测的球场上,能够用自己极其敏捷的观察力,判断球的变化和队员们的不同位置,掌握恰当的时机,抢占有利位置,从而进行有效的攻击。他射门不但准确有力,而且还能射出各种性能的旋转球。他善于运用假动作,有独特而超群的过人技术,常常为同伴创造出极好的射门机会。他为足球运动技术的完善,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推动了整个足球运动的发展。许多实例可说明,人通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无穷推演,逐渐地强化着自己参与和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壮大着自己的主体性力量,巩固着自己的历史主人翁地位。

作为体育中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创造历史的活动中都贯穿着他的主体性的价值属性。运动者之所以选择进行某一运动,是因为从事该运动更能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对人更富有效用和价值。社会体育中的主体——公民,他们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方法的依据,是认为通过活动对自身的身心健康有效。体育作为一种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们的“运动员精神”。所谓“运动员精神”,其内涵是很丰富的,其中包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竞争和力争优胜精神、科学和创新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要的一条就是要使近12亿人民都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成为具有伟大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爱国者。体育竞赛必然要出现胜负和优劣。在国际体育的竞赛中,人们往往把竞赛的优胜同国家的荣誉联系在一起。许多国家不遗余力地发展竞技体育,努力在国际体坛夺冠,以显示自己的国力和气概,激发本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追求价值性是主体活动的内驱力,没有价值的主体性做指导,实践的主体性、认识的主体性、历史的主体性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主体的自我需要、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

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⑤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自然界是一片荒野,一切自然物都自生自灭,无所谓美丑。人类正是通过劳动实践,“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既改变了自然形态,也改变了自身。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了审美的对象,进而使审美成为文明的标志。体育的运动美表现在整个体育的活动过程中,技术动作的创新都是在既考虑运动力学和生理学等方面,又考虑到技术动作能被众人所接受的美感方面。广泛开展的健美操,以塑造人体新形象的美而被人们所接受。体育可以锻炼,也可以塑造人的心灵。毛泽东通过他的体育实践,对体育的功效作了精辟的论述:“肢体纤小者举止轻浮,肤理缓弛者心意柔,身体之影响于心理也如是。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足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⑥1956年,毛泽东三次横渡长江后,写下了“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豪迈诗句,抒发了他在游泳之后舒畅、愉快的心情。这说明,体育不只是对心灵的艰苦磨练,是一种欢乐的活动,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一句话,审美的主体性集真、善、美于一身,溶知、情、意为一炉,是人的最高层次的主体性。

3 结束语

现代体育的发展,在其整个过程的所有方面都体现着人的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不断高扬的过程。现代体育发展到什么程度,决定于人的主体性实现到什么程度。体育中人作为主体,他的主体性的实现必须要在一定的条件和正确的途径下,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创造出无愧于自己主体本性的物质财富(身体健康)和精神财富(心理健康)。事实上,人的主体性的实现有其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弘扬民族主体精神,塑造民族之魂,陶铸民族品格,创造良好的周围环境,有利于人的主体性发挥。内部条件包括:增强个人主体意识,端正个人理想追求,讲科学,追求知识,提高个人素质,加强个人和他人、团体及社会的交往和联系。实现人的主体性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之间相互贯穿、相互促进,为人的主体性的实现创造着主、客观条件。因此,实现人的主体性的根本途径是号召全民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体育的一切实践中,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

收稿日期:1999—01—15

标签:;  ;  ;  ;  

体育中人的主体性的实现_主体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