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层住宅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的方法论文_张大力

浅议高层住宅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的方法论文_张大力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310011

摘要:高层住宅的总体规划应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居住与出行的方便。在基本要素基础上,应该加强高层的细节规划,防止规划不当出现交通拥堵、防火困难等情况。在不断提升城市功能的基础上,提升高层住宅的质量品质。本文从城市空间的视角出发,分析高层住宅对城市整体和片区尺度上空间形态的影响,总结高层住宅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应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各个层面对高层住宅空间形态进行控制和引导,且相互统筹协调,探讨了规划设计的具体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高层住宅;空间形态;聚集度;规划控制;城市设计;空间引导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土地日益紧缺。高层住宅的大量开发是城市集约化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缓解城市居住压力的必然需求。从城市片区以至于整个城市的尺度来看,高层住宅由于其建筑体量大、形体突出,对改变城市空间形态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如何引导城市在各自的时空轴线上有序地进行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继承并塑造城市空间特色?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在高层住宅建设方面如何担负起功能布局、交通组织、设施配套以及积极的空间形态控制和引导作用?这是我们面对当前高层住宅发展趋势所关心的问题。

一、高层住宅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1.城市空间聚集度

高层住宅在数量上是城市高层建筑的主体。城市建筑的聚集和分散是城市空间形态中最为主动的力量,主导着城市三维形态特征的演变。高层住宅建设往往集中在某些城市中心区,促使这些片区的空间聚集度大大提高,改变了那里传统的高密度、低容积率的城市空间形态。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对主城区高层建筑分布的调查和统计发现,高层建筑大多集中在二环线范围以内。但就该范围内的分布情况而言,又呈现出高层建筑数量多而聚集度不高的情况。城市空间形态较为均质化,缺乏反映现代城市面貌的高层建筑密集区。

2.城市尺度和天际轮廓线

城市中的住宅高度不断增长,使城市整体空间尺度随之改变。高层住宅以条带式、簇群式或散点式等布局方式大量出现,逐渐改变整座城市的三维空间形态,而向高空伸展。优美而独特的天际轮廓线是良好城市整体和局部空间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识别城市的标志之一。高层住宅的建设为城市天际线增加了更多高耸的元素,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和特色面貌的变化,在滨水区域等城市敏感地段这种影响更为直接。

3.城市山水景观视廊

很多城市拥有良好的自然山水景观,其人工环境应尽可能将山水景观引入城市当中,彰显城市的整体特质、提高城市内部的人居环境质量。高层住宅的发展在这一方面既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一方面,它改变了以往住宅高密度的状况,提供了更多开敞空间,其本身高耸的建筑形体具有很强的识别性,还为城市提供了新的眺望点;另一方面,高层住宅在高度上容易造成视线阻隔,把具有城市特征的山水景观和城市内部分隔开来,破坏了城市整体空间体系。

4.城市肌理和开敞空间

城市肌理是每座城市在各自建设发展历程中积累、沉淀的空间特征。高层住宅的大量建设,取代了以往小尺度密集分布的住宅形式,大大改变了城市的结构组织和肌理特征,容易导致趋同化而使城市特征消失。城市开敞空间中受高层住宅影响最大的有街道、公园和广场。高层住宅使很多街道和公园、广场的围合感大大增强,有时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压迫感。在日照方面,沿街高层住宅对街道空间的影响比较明显。东西向道路常由于南侧高层住宅的遮挡致使某些路段终日得不到阳光直射;南北向道路也会因为两侧高层住宅的遮挡而使道路大部分时段处在阴影当中。

5.城市建筑形体和色彩

高层住宅由于其建筑体量大,建筑形体和色彩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高层住宅的外部形体是否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色彩是否能与城市或片区的基调色彩相融合,都会对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带来很大影响。出色的建筑形体设计和色彩搭配,将发挥出高层住宅的优势,为城市空间形态增色;反之高层住宅建筑外形和色彩如果各自为政,都试图标新立异,则会导致高层住宅的建筑群体形态与城市整体环境格格不入——在彰显城市空间特色的敏感地段尤为如此。

二、高层住宅建设在城市空间形态上的主要问题

高层住宅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发挥其正面影响、避免不利方面需要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有效控制和引导。当前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城市规划忽视物质空间和城市景观美学要素

高层住宅建设给城市空间形态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立体空间形态的塑造应当引起城市规划的足够重视。然而,传统的城市规划重点关注城市的规模、结构和用地布局,主要着眼于二维空间,缺乏对城市整体三维空间系统和城市形象的考虑,忽视了城市景观美学要素。针对高层住宅,城市规划还缺少与之相适应的手段进行空间形态上的控制引导,从而导致了远景规划和实际空间形态上的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缺乏有效的空间规划控制

城市规划在城市整体层面上对建筑高度控制力度较弱,城市片区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下文简称“控规”)虽然将建筑限高作为一项核心指标予以控制,但长期以来控规限高指标的核定缺乏依据和科学性。在建筑限高上,有时限制过紧,使具体实施难以操作;有时限制太松,又起不到控制引导的作用。这种情况使很多高层住宅建设在空间上缺乏统一协调、运作有效的规划控制。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控规的法律地位,推动了控规体系的改革。针对高层住宅的空间形态问题,控规需要改进其方法,起到更为积极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3.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相对滞后

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品质的提高。然而,传统城市设计的一整套理论方法来源于对过去城市空间尺度的研究,如空间的场所感、围合度、街道广场与建筑的宽高比等。这些理论和方法虽然在当前的城市环境中依然适用,但面对高层住宅的大量建设已经显得相对滞后。高层住宅已经在多个方面使城市空间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城市高度、城市肌理和空间形态关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设计理论方法来指导,这就要求继承与更新。如果还套用过去的城市设计手法来解决高层住宅空间形态问题,必然难以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反而会带来更多问题。

4.各层次规划设计的控制引导相脱节

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在高层住宅的空间形态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纵向和横向脱节。纵向上是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到控规之间的脱节。编制控规时片区开发强度、高度控制在上位规划中难以找到依据,于是出现了许多“拍脑袋”拍出来的控制指标,难以真正起到空间形态控制的作用。横向上是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脱节。大多数城市的空间形态仅有二维的平面规划,却没有三维的立体设计引导。高层住宅的开发建设随着土地区位、使用性质、交通和设施条件以及房地产市场等因素而被动进行,缺少主动的空间引导。

上述问题导致高层住宅在城市空间形态中难以发挥其有利方面,而凸显了不利方面,主要体现在:城市整体空间缺乏有机协调,高层住宅开发各自为政,忽视其自身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特别是对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导致城市空间形态混乱;城市外部空间受到挤压且单调无序,沿街高层给街道带来巨大的空间压迫感,一些高层缺少对建筑形体的深入推敲,色彩选择和搭配较为随意,降低了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城市空间环境均好性受到影响。高层住宅常处在景观条件良好的地带而不留空隙,让更多住宅难以共享良好的景观以及自然通风、日照等条件。

三、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控制引导对策

事实证明,必须采取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相辅相成的方法,将城市总体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至微观层面的空间关系统筹起来,发挥积极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作用,才能避免高层住宅建设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不利影响,将其积极作用体现出来。

1.改进各层面对高层住宅建设的规划控制

(1)高层住宅在城市空间中的布局

高层住宅在城市空间中的布局受到多方面影响,主要包括用地性质、区位价值、交通条件、城市景观和历史保护等因素。规划应在城市总体层面上对这些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高层住宅适宜建设、限制建设和禁止建设的区域,进行建筑高度分区;重点分析城市特色区域,尤其是敏感地段,确定这些区域的高层建筑分布,以及高层建筑的重点限制区范围;全面考察城市的自然和人工景观环境,留出城市的景观视廊、视域,以及必要的城市绿楔、通风道等;充分考虑高层住宅同城市各级开敞空间之间的关系。对于高层住宅集中的片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规划应处理好这些地段的交通可达性和设施配套条件。

(2)控规应发挥中坚作用

对于高层住宅的空间形态,片区层面的控规因其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技术手段等优势而应该发挥控制和引导的中坚作用。控规如何将它的控制性与可操作性、规定性和引导性充分结合起来,对于片区层面的开发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应突出其规定性作用,通过指标和图则的方式有效控制各街区高层住宅的开发强度总量和建筑高度;另一方面应突出其指引性作用,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指引更小层面的开发强度和立体空间形态。以这种“软硬兼施”的方式,便于控制和引导片区和各街区地块的空间环境质量。对高层住宅片区的控制引导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高层优势,提高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从而提高住区的绿地率,保障足够的开敞空间,尽可能改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质量;对建筑高度应有合理的限制,根据整体和周边的空间环境确定建筑高度,减少套用经验值的情况;通过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四项核心指标的规定和控制确定其他相应的规划控制指标;完善高层住区的交通和各项配套设施,有利于提高片区整体空间质量。

2.建立和完善适应高层住宅建设特点和要求的城市设计新体系

应对当前城市空间形态集成度的变化,需要有适应高层住宅建设特点和要求的城市设计体系、运用城市设计的新手段、更加重视整体性和立体空间关系、考虑人处在高层住宅环境中的生理需要和心理感受,要着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在总体层面上分析空间集成度、确定高度分区,根据城市各自特点对高层住宅建设进行分级控制引导;按照高层建筑的形体特征,结合城市山水空间形态对天际轮廓线进行设计引导,尤其是滨水地带,应处理好近景天际线和远景天际线的层次关系;研究城市的山水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风貌等要素,严格控制高层住宅的所处地段和相应高度,留出必要的开敞空间和视廊;研究城市肌理特征,分析高层住宅所带来的新肌理关系,延续并发展城市特有的空间肌理和结构,处理好高层住宅同开敞空间的关系;研究城市的基调色彩,引导高层住宅的色彩关系与城市总体色调相契合。

3.统筹各层面的规划控制和设计引导

在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城市设计本身并不具备法定效力。但面对高层住宅所带来的城市空间形态问题,城市设计必须发挥其空间引导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将城市设计的过程同城市规划编制协调起来,将各空间层面的规划设计控制引导统筹起来。只有这样,城市规划才能针对高层住宅建设形成空间形态控制引导的规范,并通过法定程序落实到实施和管理当中。

(1)总体层面的规划设计相协调

城市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一般难以同总体城市设计同期编制,但仍需要相互统筹协调。就高层住宅的空间形态而言,城市设计可以为城市总体规划做相关的专项研究,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结构和用地布局为依据,对高层住宅的分布、高度分区、天际线等进行空间引导,将这些内容体现到规划当中,弥补城市规划在三维空间限定方面的不足。武汉市目前进行的多项城市空间专题研究和总体层面的城市设计正是同城市总体规划在空间形态上的协调。

(2)中观层面的具体控制和设计引导

中观层面的城市设计常和片区的控规同时进行。城市设计应在控规编制中发挥重要的空间引导作用,与控规的控制要素和指标相辅相成,这样就能比较直接和有效地对片区高层住宅的空间形态进行控制引导,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相协调。该层面的城市设计应有比较具体的设计方案,在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基本确定的基础上,通过三维建模的草图构思方法,深入推敲高层住宅的布置和高度分区,以及高层住宅和周边环境的空间关系,尽量营造整体空间通透、景观质量良好、竖向空间错落有致的高层住区环境。

(3)微观层面规划设计的具体落实

具体到住宅小区以及组团的规划设计,高层住宅的建设应落实上一层面规划控制和设计引导的要求,将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和设计方法运用到修建性详细规划当中,努力营造外部空间环境协调、内部小环境优良的高层住宅空间关系。重点要考虑高层住宅的空间组合、外部形体效果和色彩对比协调以及高层住宅同周边开敞空间的关系,深入推敲人处在高层住宅环境中的心理感受和实际生活需要。

结论

有序的高层住宅建设有利于城市空间特色脉络的延续、塑造新的城市空间形体环境,反之则必然导致城市空间形态的混乱,降低人居环境质量。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控制和引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规划布局合理、空间形态引导到位的城市和片区,高层住宅的开发建设有充足的依据和有效的控制引导,空间环境质量就能得到很好保障。重视高层住宅的空间形态,深入探索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对其控制引导的有效方法,对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冷红,袁青.哈尔滨高层建筑布局的实证分析及规划对策.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大连出版社,2008

[2]王欣,梅洪元.滨水城市天际线浅析.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

[3]张姗姗,隋楠.高层住宅底部空间与城市空间关系的探讨.城市建筑,2006

论文作者:张大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浅议高层住宅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的方法论文_张大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