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引导下血管导丝法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论文_邾根栩

邾根栩

(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1800)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225-01

急性重症胰腺炎行早期肠内营养目前已成为临床共识[1],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已成为营养支持的重要措施[2].笔者于2008年12月~2013年1月间,对本院收治的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别采用X线引导下血管导丝法及胃镜引导法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2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52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关于SAP诊断和分级标准[3]。随机分成X线引导血管导丝法组和胃镜引导组.X线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平均535岁。胃镜引导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平均556岁。两组在行置管前血清前白蛋白、清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各营养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12置管方法

121X线辅助下血管导丝法:患者仰卧于胃肠机台板上,用置胃管方法将导管置入胃内,进一步推送至幽门附近;经导管尾部置入超滑导丝,继续置入超滑导丝并超出导管尖端,嘱病人不停变换左右侧卧及俯卧位,通过体位变换将血管导丝依次通过幽门、十二指肠各部、上段空肠;继续向前推进直达到近端空肠30cm以上,根据血管导丝的引导将导管置入超出导丝尖端,鼻贴妥善固定导管,小心拔出血管导丝,导管内注入76%泛影葡胺确定导管在空肠位置,确定置管成功。

122胃镜引导法:患者取左侧卧位,经一侧鼻腔置入,再经口置入内镜,经内镜工作通道置入活检钳,伸出镜前,夹住导管,连同导管一起通过幽门至十二指肠球部,然后缓慢退出内镜至胃腔;在内镜观察下,活检钳再次钳夹导管的腔侧,再次推置导管至远端;多次反复操作,可使导管置入近端空肠,撤去导丝,固定导管。置管12~24小时候注入76%泛影葡胺确定导管位置。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治疗后1、3、7天各营养指标。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因X线组置管位置确切,营养液滴入空肠位置较低,有效的减少对胰腺的刺激,营养治疗效果满意,在治疗的第3、7天血清中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清蛋白的浓度明显优于胃镜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SAP早期鼻肠管行肠内营养能够提供营养支持,同时保护了肠粘膜,减少肠细菌移位,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X线引导下超滑导丝置入鼻肠管因操作简单,无明显痛苦,置入位置可靠,目前被大多数外科医生所接受。和胃镜法相比有如下优点:(1)无创舒适:相对于胃镜相比,X线引导时痛苦明显减小,且对胃肠道的损伤较小,不会出现胃镜引导下可能造成的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穿孔的危险。(2)置管位置可靠:整个操作过程均可在X线监视下,可随时调整鼻肠管位置,并可直接判断鼻肠管是否放置到位。胃镜法在通过十二指肠时因肠腔外压,镜身弯曲不如导丝灵活,置入较为困难,本组两例患者在行胃镜法置入时因十二指肠粘膜水肿明显,有造成损伤危险,后放弃置入。X线法因选用180cm血管介入导丝,可顺利置入近端空肠30cm以上,置管长度明显超过胃镜组,可明显减少营养对胰腺的刺激。

表1两组治疗后1、3、7天外周血淋巴细胞、前白蛋白、清蛋白水平比较

通过本组病例发现X线血管导丝法亦有一定缺陷,对于重症病人不能下床配合者及不能脱离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限制了本法的使用。同时操作医师需要接受大于一次摄片检查的X线曝光量,对长期从事的医师要采取充分职业防护。综上所述,X线引导下血管导丝法鼻空肠管置入术有置管位置可靠、营养效果确切、安全易行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春芳,黄晓曦,陈卫昌,等.肠内与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2008,28(1):7880

[2]聂振声,王浩田,王中举,等.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6134615

[3]李颖,方喜,吴俊伟.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及细菌移位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12):945950

论文作者:邾根栩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0

标签:;  ;  ;  ;  ;  ;  ;  ;  

X线引导下血管导丝法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论文_邾根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