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王海云

“海绵城市”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王海云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3

摘要:结合某总部办公基地项目的设计,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

前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排为主”雨水管理理念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一全新的雨水管理理念。本文通过对某总部办公项目设计的介绍,阐述了“海绵城市”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通过“海绵城市”的设计也达到了雨水径流控制的目的。

1工程概况及背景

广东省某集团公司总部办公基地总用地面积20000m2,总建筑面积约12万m2,包括一栋22层科研办公大楼、二栋19层科技综合大楼及4层裙楼,地下一、二层为汽车库及设备站房。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海绵城市”的设计也达到了政府部门对雨水径流控制的要求。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排为主”雨水管理理念带来了城市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是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但由于市政排水管道及设施建设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速度,所以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综合症,为此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一全新的雨水管理理念,顾名思义,城市会象“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下雨时通过“渗、蓄、滞”,将部分水留住,不直接向雨水管道及水体排放,或削减暴雨流量高峰值对市政雨水管道、设施及河流、湖泊的冲击,待雨后,如有雨水收集回用系统,通过对收集雨水的净化利用又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起到了一举二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需满足广州市人民政府第107号令《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的要求,控制目标是:(1)采取措施使建设后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雨水径流量。(2)建设后综合径流系统按不超过0.5进行控制。(3)建设后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的比例不小于40﹪。

2“海绵城市”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以建筑、道路、绿地等为载体,通过“渗、蓄、滞、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城市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系统。具体措施如下:

渗:建设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以及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等,通过向下渗透,减少雨水径流总量。

蓄:因地制宜建设雨水收集调蓄设施,通过蓄水将雨水贮存起来,通过净化获得可以用于绿化浇灌、冲洗地坪等的水源。

滞:建设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通过削峰、错峰等滞水调节手段,减少对市政雨水设施的冲击,减少市政投资。

净:建设初期雨水弃流或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开展生态水循环及处理系统建设。通过各种方法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控制水污染的目的。

用:按照“集散结合、就近处理、就地循环”的原则,建设综合雨水利用设施。

排:新建地区严格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加快排水设施提标改造等措施,使城市现有雨水排水设施径流能力,通过挖潜得到进一步提升。

3 “海绵城市”在工程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3.1渗:

3.1.1 屋顶绿化:本工程三幢塔楼因屋面各种机电设备、管道、升顶管井较多,不适合屋顶绿化,只有裙楼屋面设备较少,因此在裙楼屋面设计了屋顶绿化,绿化面积约1150平方米。屋顶绿化有拓展型、半密集型、密集型三种类型。半密集型屋顶绿化适用于可以看得见的屋顶,需要全年都能观赏到绿色和开花植物,植物选择的范围较广,但不包括乔木类的高大树木,需要定期灌溉和维护。本工程根据结构承载能力、养护条件等因素,采用半密集型屋顶绿化,荷载为145至195Kg,厚度为12至25cm。

3.1.2地下车库顶部绿化:本工程地下车库几乎占满整个基地,因此除建筑物、道路以外大部分均设计了绿化,绿化面积约7000平方米。密集型绿化拥有草皮、高大的乔木、灌木、人行路等,甚至有车行路,唯一的限制因素是荷载能力。本工程地下车库顶板有足够荷载能力,采用密集型绿化,荷载为145至490Kg,厚度为15至100cm。

3.1.3透水道路铺装:本工程建设后硬化地面的面积之和为11850m2,其中可渗透地面的面积为5050 m2,可渗透地面面积占硬化地面面积的比例为42.6﹪>40﹪,满足雨水径流控制目标中第3条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建设后综合径流系数:

µ(jsq)={∑(F非渗透×µ非渗透)+ ∑(F可渗透×µ可渗透)+ ∑(F绿地×µ绿地)}S建设地点=0.42<0.5

建设后综合径流系数满足雨水径流控制目标中第2条的要求。

3.2蓄:

3.2.1本工程在室外设置了二座容量为200m3的初雨沉淀池,一方面可以净化雨水,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调蓄作用。

3.2.2本工程设置了一套雨水回用系统,收集一座塔楼的屋面清洁雨水,设一座66 m3雨水回用水收集水池。

3.2.3雨水调蓄设施雨水径流削减

(1)建设前综合径流系数:

µ(jsq)={∑(F非渗透×µ非渗透)+ ∑(F可渗透×µ可渗透)+ ∑(F绿地×µ绿地)}S建设地点=0.14

(2)建设前综合径流量:

Q(jsq)=0.14×192.7×20000/10000=53.96升/秒

(3)建设后综合径流量:

Q(jsq)=0.42×192.7×20000/10000=161.87升/秒>53.96升/秒,建设后综合径流量大于建设前综合径流量,超过差值为107.91升/秒,须采取雨水径流控制措施。

(4)雨水径流削减量计算公式:

Qtxd =1000×{Vtxd/t- Vtxd/Ttxd)(升/秒)

式中:Qtxd -雨水调蓄设施雨水径流削减量(升/秒)

Vtxd - 雨水调蓄设施有效容积(立方米)

t - 降雨历时(秒),取t=60分钟。

Ttxd - 排空时间(秒),取Ttxd =12小时。

二座容量为200 m3的初雨沉淀池,削减量:Qtxd=101.85升/秒。

一座66 m3雨水回用收集水池,削减量:Qtxd=16.8升/秒。

以上二项雨水径流控制措施,合计雨水调蓄设施雨水径流削减量为Qtxd=101.85 + 16.8=118.65升/秒>107.91升/秒,满足雨水径流控制目标中第1条的要求。

3.3净:

本工程设一套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蓄水池有效容积66 m3。雨水回用机房布置在塔楼底层,收集一座塔楼的屋面降水,屋面降水经专管收集排入底层雨水回用机房,降水收集的屋面面积为1360平方米。本项目所收集的雨水为屋面雨水,水质已经比较干净,雨水处理流程如下:

塔楼屋面降水→专管收集→雨水回用水收集水箱→雨水泵提升→加药→沙滤罐过滤→精密罐过滤→消毒→中水回用水箱→中水变频供水设备→室外各用水点。

3.4用: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回用途径为室外绿化(含屋顶绿化)用水、室外道路清扫用水。年均回用水用水量约876 m3,年可回收的雨水量约1250 m3,可满足年均回用水用水量要求(计算略)。

4 结语

本工程通过设置屋顶绿化、车库顶部绿化、透水道路铺装、初雨沉淀池、雨水回用收集池,降低了综合径流系统、雨水径流量;通过设置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节约了用水;达到了低影响开发的目的。

“慢排缓释”、“源头分散控制”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中,新建项目就是需要“源头分散控制”的对象,“海绵城市”的理念只有在一个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中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指引》2014.7

[作者简介]王海云(1969~),女,上海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给排水设计与研究,(电子信箱)wanghaiyun@ndri.sh.cn。

论文作者:王海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王海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