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外一科;云南昆明 650118)
摘要:目的探索医务社工介入乳腺癌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及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12月入院且经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并进行过乳房切除术的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观察组给予人文护理,并让观察组患者及护理人员定时参与医务社工组织的活动,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个月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自我效能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显示分析意义。结论 跨学科合作有利于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对于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体现了跨学科合作的优势,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医务社工介入下的人文关怀模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医务社工
1、背景
全球范围内,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发布的《World Cancer Report 2014》,全球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43.3/100,000,死亡率为12.9/100,000,远远高于女性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1]。2012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167万,占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总数的25%,死亡病例约 52.2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总人数的15%,乳腺癌5年患病病例约625.5万,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患病人数的36.4%[2]。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27万例,死亡病例约6.7万例,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死亡第六位[2],且发病与死亡均呈上升趋势[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观念的不断加强,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关注疾病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患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使得从关注疾病到关注心理再到关注整个人的转变人文护理已成为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模式也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向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4],对医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护理在全国已有基础,但跨学科合作下的人文护理模式探索还比较少,跨学科合作发展是当代发展的主题。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一科引入医务社会工作者,同医护人员一起坚守一线,旨在跨学科合作,从患者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上的优质护理服务,共同探索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旨在增强医护人员人文护理能力。
2、资料与方法
2.1对象选取
2016年6月选取本科室的护理人员30名,在本院工作年限大于1年,且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15名护理人员作为与医务社工合作的为人文护理观察组,15名护理人员为人文护理对照组,且护理能力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选取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一科2016年6月至12月入院且经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并进行过乳房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自我效能感测评,选取100名护理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平均分相当(P>0.05),且年龄在18岁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问卷,无精神疾病。把100名患者按照护理病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分别进入观察组的优质人文护理和对照组的常规护理。
2.2方法
观察组护理人员同医务社会工作者针对患者日常需求共同制定学习方案,针对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医务社工组织患者进行压力缓解、情绪支持、术后形象指导、自疗力量激发等活动,组织患者家属进行压力缓解、相互支持等活动,对照组进行日常护理,由于研究人力和物力的限制,把护理研究时长定为两个月,两个月后,针对100名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自我效能感等进行测评,比较是否具有差异性。
2.3评价标准
2.3.1患者满意度评价
采用医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服务质量、需求满足、健康教育、主动服务理念等5个方面,共15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分为非常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15个条目计分之和即为量表总分,中间标准为45分,低于45分(0-44分)说明对护理的不满意,高于45分(45-75分),说明对护理满意。
2.3.2患者自我效能感评价
采用乳腺癌幸存者自我效能感量表(BCSES),中文版BCSES量表共11个条目,评估术后患者的自我形象、自我效能感等方面。“没有信心”、“有一点信心”、“有信心”、“比较有信心”、“非常有信心”分别记1-5分,总分55分,。把11个条目的总分相加,除于11即为总量表分,得分范围1-5分,中间标准为3分,总量表分低于3分表明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3-5分表明自我效能感处于高水平。
2.3.3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采用SAS(焦虑评分量表)进行焦虑情绪评价,采用SDS(抑郁评分量表)进行抑郁情绪评价,其得分在50分及以上时为焦虑抑郁状态,得分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良好。
2.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中的频数、百分比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描述。
2.5实验结果
2.5.1护理满意度评价
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前后测评分如表1,其中p<0.05.
表1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前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两个月的人文护理后,观察组整体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5.3患者自我效能感评价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主要概念,指个人完成某一任务的感知能力和信心[5]。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乳腺癌幸存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和家庭照顾者应注意激发乳腺癌幸存者术后自我管理效能感,以提高其生活质量[6]。
表2显示,经过人文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感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经过人文护理后,自我效能感有所提升,对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处理自我情绪,接受自己体征改变等更有信心。
2.5.4 焦虑抑郁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显示分析意义。
3、结论
根据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显示,医务社工介入下的乳腺癌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作用,能够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升患者术后的自我形象,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正向的影响,跨学科合作对于人文护理模式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弥补单一介入方式的不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4、医务社工介入下的人文护理模式探索
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以发现医务社工介入下乳腺癌患者的人文护理是有效的,但各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现将经验整理如下:
4.1跨学科合作,回应患者需求
医务社工作同护理人员共同讨论病人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以便于护理人员在病房中能敏感的发现问题,处理病人出现的情绪、心理等问题;护理人员同医务社工分享在病房中基本的护理知识,以便于在走访病房过程中能做一些简单的答疑。建立畅通的报告机制,通过跨学科合作满足患者需求,共同为患者服务。
4.2提高护理人员能力,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护理人员的能力在实践中尤为重要,沟通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能够使护理人员跟患者达成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务社工作为医院重要的资源链接者,可链接外界资源,针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沟通疑惑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期望做沟通交流方面的培训,有针对性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
4.3从需求出发,丰富患者及护理人员生活
为丰富患者在院的生活,医务社工针对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定期组织活动,鼓励患者参与其中,丰富在院生活,切实满足患者需求,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温暖。
以人为本也应该考虑到以护理人员的需求为本,强大的工作量给护理人员带来压力,针对护理人员关心的主题组织活动。
4.4增强人文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效率
加强护理管理能够使工作更加顺利和高效的开展,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的根本是要从思想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采取激励措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开发护理人员的创造力,尊重护理人员人格,发掘护理人员闪光点,充分肯定护理人员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被信任、被重视、被尊重。给护理人员提供更多学习人文护理知识的机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Jacques Ferlay,Isabelle Soerjomataram,Rajesh Dikshit,et al.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Sources,methods and major patterns in GLOBOCAN 201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15,136:E359-E386.
[2]陈万青,郑荣寿.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13):668-674.
[3]郑莹,吴春晓,张敏璐.乳腺癌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和疾病特征[J].中国癌症杂志,2013,32(8):561-569.
[4]朱雪娇, 方红正, 刘娜等.护生在社区慢性病随访中的角色功能及获益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2):10-12.
[5]漆书青, 戴海崎, 丁树良. 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16.
[6]何晓玲, 徐锦江, 邹凌云等.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与哲学, 2014,35(4):71-73,79.
论文作者:王雪芹 顾丽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患者论文; 社工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乳腺癌论文; 效能论文; 人文论文; 医务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下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