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中如何加强民主与创设情景论文_江兴华

浅谈语文课中如何加强民主与创设情景论文_江兴华

四川省绵竹市兴隆镇学校 618000 

新课标思想中十分强调教学中民主和谐的氛围,因为民主与和谐才能使学生自由发展,使学生个性不受抑制。教学中有生动的情景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语言成为学生的所爱,学生才能喜欢学语文。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兴趣是情商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想使学生真正在语文方面有所成就,就应该潜下心来研究如何才能使学生对语文科感兴趣。根据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我认为首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教师就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教师用心灵与学生的心灵去交流。学生作为个体存在,有与我们教师平等的权利。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集中注意力倾听。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才能激发学生兴奋灶。从教师的关注中,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他自己的谈话受到教师的尊重。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地用语言引导,才是教师与学生真正的心灵交流,平等的会话。

2.教师的语言方式要转变,语言要亲切。教学是语言艺术,教师语言亲切,会使课堂气氛更融洽。如:一位教师在上课时,见学生读课文时声音不宏亮,就对这个孩子说:“你很紧张,再大声点。”我想,假如这位教师当时这样引导学生效果一定更好:“孩子,要是你能再大声点读一读,效果会更好。你愿意试试吗?”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换一种说法,站在让孩子更容易、更乐于接受的角度去表达,会使课堂气氛得到有效调节,从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答案的态度。“学贵有思,思贵有疑”。越是喜欢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充分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在读书后,有些内容暂不明白的,这时候,引导学生质疑,引领学生更加深刻、主动地理解文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评价。对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要进行筛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学生提出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要注意挖掘更深刻的教育题材。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伟大的友谊》一课,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之后,启发学生提问。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图中哪个是马克思?”话没说完,教室时就立刻哄堂大笑起来,显然,学生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太没价值了。然而,这位老师顿了顿,笑着对全班同学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呀,哪个是马克思呢?”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这时,教师继续说道:“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依据来。”这位老师没有像学生那样一笑了之,更没有说出“这还用问吗?”之类的话,而是抓住这个契机,鼓励这位学生,加以正确引导,给全班学生提供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并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

4.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发展。学习是孩子们共同的权利,让每一个孩子们都得到发展才是我们最佳的课堂效率。因此尽量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有锻炼的机会,也会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为检查预习效果,准备抽孩子读书,可是,大多数孩子都举起了手,抽谁呢?正在犯难的时候,教师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同学们都表现不错,都想锻炼,老师呀,想把这次机会交给平时锻炼得少的同学,大家同意吗?”孩子们都非常乐意,后进生得到了及时锻炼,其他孩子也很专注地听这些后进生读,使全班孩子都有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二、善于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找到调动学生情感的切入点,激发内在情景

创设最佳情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最终才能激活学生思维,那么,如何创设情景,调动学生情感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而只有创设好的情景,学生才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1.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情景,带学生想象画面。教师在上课初始能用优美的饱含深情的语言,带学生进入意境,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德国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波才动万波涌”是新课导入的最高境界。如在《草原》一课中,上课伊始,老师就用语言吸引大家:“在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草原,那儿天空明朗,空气清新,天底下一碧千里,牛羊成群,这么美的草原,同学们想去领略吗?”然后,让学生读课文,领略草原美景,学生兴趣盎然。

2.用多媒体画面展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的情感。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为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创设了条件,在适当时机,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效果,起到“于无声处胜有声”的效果,激发学生内在情感。

3.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切入。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不断得到丰富,教学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回顾,再现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也会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兰兰过桥》一课中,上课时,先调查学生知道哪些桥,这些桥有什么特点,再引导学生想象,今后还会建成哪些桥?然后切入到课文学习中来。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提高兴趣的因素还很多,但在新课程改革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我们最应该重视的就是从上述两方面入手,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先让学生喜欢起语文来,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希望看到的局面。

论文作者:江兴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  ;  ;  ;  ;  ;  ;  ;  

浅谈语文课中如何加强民主与创设情景论文_江兴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