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中医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210048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开腹手术方案,观察组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而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上,观察组为5%,对照组为25%,创口感染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20%,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疼痛度,减少感染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糖尿病;手术治疗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能力低,对于手术的耐受力差,并发症相对较多,手术的风险相对更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更需要对其身体指标做严格的控制,同时减少手术创伤来保证其手术的安全与效果。而腹腔镜手术方式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其手术创伤低,术后疼痛少,恢复更为快速,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急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为45岁至74岁,平均年龄为(57.6±4.8)岁;糖尿病病程时长为1至11年,平均时长为(4.2±1.4)年;观察组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为45岁至74岁,平均年龄为(57.6±4.8)岁;糖尿病病程时长为1至9年,平均时长为(3.3±0.9)年;所有患者均通过血常规、尿常规和影像检查对其糖尿病和阑尾炎做确诊,排除了患有严重心、肝、肾组织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运用胰岛素做血糖控制,指数要保持在10.0mmol/之内,同时要保持正常的酸碱、水电解质平衡。在手术完成后再通过药物将血糖调控保持在11.2 mmol/之内。
对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在开腹后确定阑尾根部具体位置,取出做结扎,而后残端荷包包埋缝合。如果操作中有渗液出现,可以做乳胶导管引流。术后需要依据情况使用抗菌药物来防止细菌感染。对于腹腔镜下治疗,麻醉成功后,在脐部上缘穿刺打孔,建立人工气腹,腹压保持在13至15mmHg。将10mm Trocar置入腹腔镜探查,在腹部右侧的腹平脐5至6cm位置建立主操作孔,在耻骨联合上方的2至3cm位置为副操作孔,辅助患者保持15°至20°的左斜,且保持头低15°的整体体位,让阑尾部位充分暴露,有效分离粘连组织。紧贴阑尾做阑尾系膜分离,在阑尾根部进行阑尾系膜血管的结扎。对阑尾根部进行结扎及可吸收生物夹夹闭后,在距离可吸收生物夹远端的0.2cm位置做离断,将残端做电凝凝固。如果患者阑尾根部不满足结扎标准,可以运用结肠系膜做覆盖后做加固缝合。将阑尾装入标本袋后取出。将腹腔操作创面用温生理盐水局部冲洗并吸尽,手术结束后将二氧化碳排尽,在切口用敷贴覆盖。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失血量、创口感染、术后止痛药使用率和住院时间上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注:两组对比,p<0.05
在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上,观察组为5%,对照组为25%,创口感染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20%,p<0.05。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自身由于免疫抵抗力差,其高血糖会导致术后切口正常愈合受阻,提升了感染的可能,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做手术治疗,一直属于外科中的重要关注问题。同时糖尿病患者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合并问题,如高脂血症与血小板凝聚提升,从而有血液高凝问题。而阑尾炎手术患者一般表现为抗炎功能降低,如果出现急性阑尾炎相关症状,需要立即采用手术治疗才能及时解决患者不良症状。运用腹腔镜技术,手术创口小,出血少,对患者身体的损耗小。同时其小创口减少了手术中切口过多的接触空气或者相关体液引发的感染问题,术后创口恢复更为快速,减少相关感染等并发症[1]。创伤小也会降低术后疼痛度,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手术操作应该达到快、稳、准的效果,避免病灶遗漏或者较长时间的手术操作,防止进行过多的腹腔探查与清洁,做好腹腔冲洗后需要做充分的引流,术后要做好抗生素使用来提升抗感染能力[2]。手术中要依据患者的血糖水平来控制胰岛素的用量或者是否使用胰岛素。术后需要进行胰岛素一定量使用,同时逐步的改为降糖药口服使用。术中由于麻醉和手术的应激反应,会导致对胰岛素出现拮抗,从而降低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当术中血糖高于14mmol/L时,会导致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提升了感染的可能,特别是肺部与尿路感染的,同时伤口愈合速度会放缓。因此术前半小时应该使用抗生素,术后3至7天时间也要持续做抗生素使用。同时术后要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戒烟等操作都可以有助于术后感染的降低,让康复更加快速。要做好伤口和体温的观察,对感染情况进行及时的发现。其中尤其是老年病患,年老体弱,产生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情况更多,要做好密切沟通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3]。
参考文献:
[1]阮颖彦.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20例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9):2099-2100.
[2]王宇光,郭军.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467-469.
[3]杨大亮.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的比较分析[J].右江医学,2012,40(6):818-820.
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31.9±2.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67.8±2.9)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4.1%)明显低于对照组(20.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实验组的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以快速愈合,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骨折愈合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骨科损伤,这种骨折主要发生于青壮年,因为这些人群的负荷力大容易导致发生踝关节骨折。对于这种骨折采用手术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会发生并发症,而且骨折愈合不好。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可以用于各种骨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踝关节骨折[1]、尺挠骨骨折[2]等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针对踝关节骨折的发生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进行治疗,为骨折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属于踝关节骨折,所有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无血液及其他代谢性疾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49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6.6±11.8岁;旋前一外展型II度8例,III度4例,旋前一外旋型II度3例,III度2例,旋后一内收型II度11例,III度4例,旋后一外旋型II度14例,III度3例。对照组患者49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6.5±12.8岁;旋前一外展型II度7例,III度5例,旋前一外旋型II度2例,III度3例,旋后一内收型II度10例,III度5例,旋后一外旋型II度13例,III度4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复位,并采用石膏进行外固定。固定后进行常规的功能锻炼。
实验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患者肿胀的部位进行手法复位[3],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屈曲90°,让助手握住小腿的近端,另一助手握住小腿的远端,左手持前足,右手托足跟,顺势用力向下对抗牵引,然后逆原损伤逐渐改变方向,纠止旋转畸形。复位成功后五合一夹板外固定。五块夹板内、外、后侧超关节固定,前侧两块不超关节[4]。最后采用绷带包扎。
1.3 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5]
优: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感,能正常工作;
良:踝关节功能恢复基本正常,无疼痛感,能做一定的工作;
差:踝关节功能恢复不正常,有疼痛感,不能正常工作。
总有效率=优+良/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用例数和%表示,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具体见表1,由表1可知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比较
具体见表3,由表3可知治疗6周后实验组的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是一种中医治疗理念,用于治疗骨折的效果也已经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手术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创伤,恢复过程中也会出现愈合慢,骨折错位的发生,但是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恢复比较快,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并能正常工作。邓德建[5]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结果发现优良为93.5%,而且远期效果好,不会出现并发症。本研究也证明了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传统手术方法。童国伟[6]研究发现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踩关节骨折的总有效率为82.69%,而且骨折愈合时间在39.58天左右愈合,6周时间可以达到100%的愈合率。本研究和此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对比分析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与传统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通过研究发现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在骨折愈合和愈合率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在各种指标中均比传统手术方法效果好。
综上所述,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以快速愈合,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三保,林望得,王新杰,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挠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人学学报,2013,27(3):228-230.
[2]成锋,吕一.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挠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407-1408.
[3]周波.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胧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9):202-204.
[4]唐国平,侯在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挠骨下端骨折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4):2448-2449.
[5]邓德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踩关节骨折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1(12):1681.
[6]童国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52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8):51-52.
论文作者:黄翠景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夹板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手法论文; 实验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