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枣庄医院 277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入院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率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实现血压控制,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老年;高血压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危险因素,多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疾病发展期可伴心、脑等多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健康。故,本文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82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8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62-81岁,均龄(68.32±2.4)岁;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64-80岁,均龄(70.25±2.3)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①入院时:制定健康教育表格,嘱咐患者对症治疗,告知患者饮食需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摄入,监测机体体征,告知次日抽血晚22:00后禁食;介绍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普及高血压知识,行心理评估,及时予以心理疏导;②第2-4天:常规药物指导,协助检查,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若现异常立即上报;指导患者基础生活技能,控制饮食,适量补充蛋白质,防止便秘,日间和夜间寻房;③第5-出院前1天:吩咐按时、按量服药,引导自测血压、行心理疏导,避免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引起血压波动,鼓励患者结合自身身体情况适当锻炼;④出院时:若未开药则于出院前停药,协助办理出院手续,介绍高血压防治措施,若开药物则告知按时按量服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复诊。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取x2/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 结果
2.1两组血压水平及住院时间对比分析
3 讨论
高血压属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因血管神经调节障碍致动脉压力升高所致,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危险因素。据统计研究可知,高血压在老年人群患病率逐渐增长,一旦患病多难以痊愈[1],需终身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患者若于疾病发展期未合理治疗可伴心、脑等多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严重可致全身器官衰竭,影响患者生命健康。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且于患病期间受心理、药物等多因素影响易致心理障碍产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故于临床疾病治疗期加强护理对疾病恢复具重要意义。
临床护理路径是我国临床医学新型护理方式之一,该护理模式可针对特定疾病及手术采取合理措施予以标准化护理流程制定,向患者于住院期间提供全面性及完善性护理服务,该护理模式于护理时其内容不仅包含常规入院指导、药物引导及疾病监测等[2],还包含饮食护理、活动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率,实现血压有效控制,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除此之外,临床护理路径除可于住院期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外,还可不断规范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方式,降低护理盲目性,实现高效护理。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两组血压水平及住院时间对比中,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中,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6%(40/41),对照组为78.0%(32/4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有效实现血压控制,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实现血压控制,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相格,仇菊,孙蕾.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5):91-92.
[2]叶素惠,池韵清,李慧明,等.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372-2373.
论文作者:孙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高血压论文; 路径论文; 血压论文; 老年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疾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