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法在老年骨性膝关节炎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李卫

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5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患者82例,均分两组后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的针灸方法治疗,观察组则实施温针灸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的WOMAC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2个月患者的WOMAC评分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温针灸方法对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予以使用。

【关键词】温针灸;骨性膝关节炎;老年;应用价值

前言:

骨性膝关节炎(gonarthritis)是临床骨伤科的一种退行性病理病变疾病,多由外伤、劳累过度或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所导致,主要的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膝关节肿胀、弹响、僵硬、发冷以及膝部酸痛等,在受到轻微外伤、劳累或是受凉后症状会加重,增加患者的活动受限程度,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使病情逐渐加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1]。同单纯使用针灸方法对骨性膝关节炎患者治疗相比,温针灸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本文选取了我院的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患者,对使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予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60~81岁,平均(70.54±3.53)岁,病程1~12年,平均(6.57±1.88)年;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61~82岁,平均(71.52±3.55)岁,病程2~12年,平均(7.04±1.76)年。经对临床基本资料对比后发现,两组数据未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可行比较。

纳入标准:①以2010年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为根据,患者均符合骨性膝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年龄均≥60岁;③本次研究,已经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并且得到了患者、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3]:①患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疾病、内分泌造血系统疾病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②具有血管审计经损伤史的患者;③患有合并骨折、结核或是骨关节类风湿疾病的患者;④意识不清,或是具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临床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研究组:实施温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应用华佗牌毫针(规格为30mm×50mm)在患者的内膝眼穴、犊鼻穴与鹤顶穴处进针,沿患者的关节腔处以45°角进行斜刺进针,进针深度为30至40mm,留针时间为20min左右,针刺前必须予以严格的消毒操作,避免感染等情况的发生,该种操作方法为毫针刺法。在对患者的腧穴进行留针时应在其针柄上套一段约2cm长的艾卷,艾卷应同患者的皮肤保持约3cm的距离,自下端点燃直至其燃尽为止。每隔1日1次,以10d为一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

对照组:使用单纯毫针刺方法对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同研究组相同,每隔1日实施1次,10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WOMAC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并予以详细的临床记录。

疗效判定标准[4]:①显效:治疗后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僵硬症状消失,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且半年内未复发;②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在劳累后可能出现疼疼痛感,休息后可恢复;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迹象。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WOMAC评分标准:使用KOA自评量表(WOMAC)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统计并处理两组具体的数据资料,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若P值<0.05,则可将其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依据。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组间数据比较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对照组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X2=5.145)。

3.讨论

骨性膝关节炎在中医学领域属于骨痹的范畴,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患者经络受损、跌扑损伤、风寒湿邪痹阻以及气血运行不通畅所导致,因血淤阻滞因素导致患者出现膝关节伸屈不畅、疼痛等症状。同时,老年患者多具有肾虚髓亏、筋骨失荣的情况,所以很容易引起骨性膝关节炎病症的发生,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5]。临床上对老年骨性膝关节炎疾病的治疗方法也较多,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以及中西医联合治疗等方法,西医曾使用不同药物对患者的关节腔内予以注射治疗,而中医曾使用过中药内服、外熏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以及西药联合中药内服外熏方法治疗,根据临床相关研究也曾报道过,使用关节镜下清理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进行的方法[6]。而温针灸主要是将针灸、艾灸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祛风散寒、通络、温经活血的作用,该种治疗方法可通过患者的鹤顶穴、犊鼻穴以及内膝眼等穴位将其关节的局部气血疏通,直达患者的病处,具有良好的治疗应用效果。而艾灸则对患者的腧穴进行温热刺激,使其气血更加畅通的运行,在患者的膝关节痹阻后起到良好的温效应。临床上度骨性膝关节炎疾病实施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能够起到良好的强壮筋骨、温通经脉以及补益肝肾等的功效,同时具有很好的消肿止痛、抗炎作用,能够对关节痹阻情况予以良好的治疗,帮助患者更有效的恢复膝关节活动功能[7]。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温针灸方法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WOMAC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由此可见,应用温针灸方法予以老年骨性膝关节炎疾病治疗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情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患者实施温针灸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与总体上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值得予以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涂雪松,刘晓安,胡利霞.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6,32(6):38-40.

[2]杨婕. 经皮穴位电刺激与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比较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2):134-135.

[3]刘立丽,荣兵. 温阳通痹汤联合温针灸对老年骨性膝关节炎MMP-3、MMP-9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17,38(9):1234-1236.

[4]胡艳. 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4):136-137.

[5]张俊秀,张艳玲,魏文元,等. 温针灸等技术在彭阳地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宁夏医学杂志,2017,39(7):651-653.

[6]周舒心. 特色中医手法配合温针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骨代谢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8):1419-1421.

[7]占欢腾,梁勇. 温阳祛风湿止痛法结合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1):115-117.

论文作者:李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温针灸法在老年骨性膝关节炎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李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