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综合管廊做为一项利国利民,建设意义重大的“里子”工程,其重要程度无需赘述。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又常有市区地形复杂,涉及管线众多,加上地铁、地下走道等地下空间的开发、传统施工方案变更返工较多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BIM技术在管廊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和成熟。通过BIM技术及其系列软件的应用,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简易的工作平台。从而更好地实施这一惠民工程。
关键词:BIM技术;地下管廊;管线综合;应用
1 BIM技术简介
一般情况下,不能将BIM技术理解为某种软件的应用,也不是模型构建。BIM是建筑行业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有信息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传统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结合,推动建筑行业从手工绘图到CAD、CAM等计算机一体化技术的转变。虚拟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机给模型提供所需的几何信息和专业信息是BIM技术的核心,贯穿于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可以对工程信息进行判断。
2 综合管廊在城市建设中的基本意义
实际上,综合管廊在城市中属于地下城市管道的一类走廊,也就是说在各个城市的地下创建合理科学的隧道,使给排水、电力、供热、通讯等相关工程管线集中起来,并且设置专门的监测系统、检修口以及吊装口来展开集中化管理,这一理念不慌不忙城市集约化建设不谋而合。完善的综合管廊建设能够帮助城市降低路面开挖率,使得管线的具体布置与城市规划得以有效整合,对各个方面的信息与资料加以统筹,还能确保地下空间不受拥堵。对综合管廊实施提前规划能够防止不合理施工的情况产生,为施工以及运维的顺利展开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降低市政设施的总开支。
3工程概况
数控机房等5项两地块间的地下综合管廊总长47.1m,等宽段设置在与创新园经二路相交范围,管廊形式为单仓单室结构,管廊两端为竖井结构并各设供检修人员进入管廊的检修口。管廊内管线包括热力管线、空调冷水管线、生活热水管线、通讯、给水、消防水等。管廊标准断面总宽度为5.3m,内高为4.2m,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综合管廊管线众多,管廊内给水管线、消防水管线、热力管线、冷水管线、生活热水管线通过固定支架进行固定安装,通讯管线线槽通过固定支架、吊架进行固定。管廊截面管线最多达24根,为保证施工空间和操作检修空间,需设置共用支吊架。管廊一部分作为开放式走道,作为日常人行通道。如此密集的管道排布及施工,对BIM技术管线排布、方案模拟提出更高要求。
4 在综合管廊的基础建设中BIM技术运用的具体体系分析
综合管廊建设的过程中,BIM技术所实施的具体体系一般可以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第一阶段为施工图的设计,第二阶段为施工阶段,第三阶段为竣工阶段。
4.1施工图的设计
在施工图的设计阶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入廊管线施工图与管廊廊体施工图的基本设计,综合管廊通常可以运用四舱、三舱、双舱以及单舱等相关断面形式,工艺通常以预制拼装为主。图纸的确立是建行模型以及真正施工的基础,在图纸设计完成后,会涉及到模型的建造,完成相关模型的建造后,对这些模型加以整合,并且,通过相关软件来对廊体以及各专业管线模型之间产生的碰撞问题进行检查。这些均与BIM技术分不开。
4.2施工阶段
在预定当项目在展开施工之后,BIM技术同样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事宜,它主要与材料计划在项目施工的实施情况、准确的施工标准及合理性的进度计划等问题加以跟进,通过实体反射扫描、方案模拟等具体方式来对施工的基本质量进行控制,以此来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BIM技术完全贯穿于相关应用体系中。首先生产项目中所需要的预制构件,项目中所运用的具体廊体一般是通过预制拼装技术进行的,在具体拼装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工厂完成的具体流程加以完成(具体流程为制作、检验以及养护等),之后再把所有符合标准的廊体交至施工现场,然后实施相应的拼接与吊装工作。在整个生产期间会通过转化BIM模型为轻量化模型的方式将其上传至云平台。再对每一个预制廊体的具体生产展开跟踪,将问题实时反馈出来。其次为管廊施工,整个施工过程中会运用到相关的实施方案。比如节点(复杂化)的可视化交底的相关工作,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协调平台移动端将云端BIM轻量化模型打开,将具体三维模型展示出来,如此一来,技术人员将能有效完成具体的可视化交底工作。还比如通过VR(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可以让施工方更真切的感受到漫游。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之上使漫游的具体空间得以虚拟出来,工作人员可以在此虚拟视觉下与其进行互动,并且展开交流。同时,将BIM数据模型变换成VR可显示数据,各项目跟进者通过VR探查综合管廊中实施中的基本场景,对管廊中的具体关系(构件、专业)加以检测,从而掌握全部管廊构件中的真正逻辑关系。此外,就已全部完工的管廊来说,还可以运用VR摄像机实施全景摄影,相关工作人员只需通过佩戴VR眼睛则能有效监查项目施工的内部情况。
4.3竣工阶段
在施工期间的BIM模型与各个专业的施工深化图、施工过程数据、设计施工图等具体资料进行挂接,最终成为BIM数据模型(竣工阶段)。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市场的完善,信息时代的到来,BIM技术将会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软件功能将会进一步完善。本项目通过在深化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BIM技术的应用,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显著。成功解决了诸多传统施工过程存在的难题,有力地保障了合同工期的完成,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大大地节约了施工造价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德海,黄晓东.BIM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7,(3):43-45+48.
[2]高峰,王幸来,程雄辉.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J].江苏建筑,2017,(1):72-76.
[3]朱记伟,郑思龙,刘建林,等.基于BIM技术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协同设计应用[J].给水排水,2016,(11):131-135.
[4]王能林,汪小东,张欣,等.BIM技术在市政综合管廊建设运营中的应用探究[J].建筑施工,2016,(10):1486-1488.
[5]苏小超,蔡浩,郭东军,等.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219-224.
[6]高丽君.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重要节点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3):214-215.
论文作者:许春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管线论文; 技术论文; 模型论文; 地下论文; 城市论文; 施工图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