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小心深静脉血栓要你命论文_范荣祥

长期卧床小心深静脉血栓要你命论文_范荣祥

1:深静脉血栓是如何形成的?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静脉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发生不正常凝结,附着于血管壁,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急性期可因栓子脱落栓塞肺动脉,造成致死性或非致死性肺栓塞(PE),后期则因血栓纤维机化形成血栓后综合征(PTS),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机体所有静脉系统包括主干静脉、小静脉等均可发病,尤其下肢静脉多见。PE 和下肢 DVT 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如静脉内膜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静脉血液经过病理生理变化形成血栓,血栓的典型形态包括: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色血栓形成头部,以红细胞及纤维蛋白为主的混合血栓形成颈部,以红细胞为主的红色血栓形成尾部。血栓形成后可沿主干静脉向近心端及远心端蔓延生长,直至阻塞整个静脉管腔。其后,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血栓可溶解消散,血栓脱落或裂解的碎片成为栓子,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 PE。小的栓子脱落栓塞肺动脉分支动脉,可引起呼吸困难、胸闷胸痛、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等。大的栓子脱落引起的肺栓塞发病急骤,可迅速处于晕厥状态,出现寒战、大汗、皮肤苍白或发绀,血压明显下降等。据 Drucker 等统计,在美国,PE 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达 50%,占第三位, DVT 并发肺栓塞者高达 30%,其中年龄超过 80 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率达 10.7%。而在我国,由于生活环境

及生活条件的改变,加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病发病率和诊断率每年呈递增趋势。肺栓塞属于危及生命的心血管危重症,从源头上预防尤为重要,因此早期正确预防及诊断 DVT 成为临床降低肺栓塞发病率、致死率的关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可脱落随血液回流引起肺栓塞,但更多的血栓会依附于静脉管壁,附着于静脉内膜上,激发静脉壁的炎症反应,造成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并逐渐发生纤维机化,使下肢静脉最终形成多发狭窄,边缘毛糙,管径粗细不一的再通静脉。同时,静脉瓣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静脉返流,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即 PTS。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转归中,转为慢性期后,其中约 20%-50%可发展为PT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慢性持续肿胀、疼痛、感觉异常、肌肉抽筋、皮肤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破溃等临床症状,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生活能力丧失,且增加了医疗支出负担。目前临床上针对PTS 的治疗疗程长,起效慢,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于是针对 PTS 的预防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2: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DVT的预防主要是血栓形成高危患者的识别。明确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物理及药物干预,以达到 DVT 的一级预防。

2.1 年龄与体重

很多研究表明,年龄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40 岁, DVT发生率较前明显增高,可能与血管的逐渐老化有关。 40 岁以后血管情况下降,血液中凝血功能异常及促凝物质增多,致血液易发生凝固, DVT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 国外研究发现, DVT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58.4 岁,特别是合并有高血脂、糖尿病、肿瘤、风湿免疫等其他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生。此外,体重越大,下肢静脉受到的压力越高,血液流动越缓慢,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越大。

2.2 肿瘤因素

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大量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能够分泌大量异常分子物质与相关蛋白,这些小分子物质与蛋白可影响体内的凝血系统与抗凝系统,造成出血,严重者可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这些小分子物质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凝血因子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等。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大量增殖,能特异性激活纤溶系统,可以引起肿瘤患者的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大量化疗药物的使用,大剂量放射线的照射、某些激素的长时间作用,造成体内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异常,较普通患者更易形成血栓及出血,加大了 DVT的发生率。

2.3 既往 DVT 病史

既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由于体内高危因素或遗传因素的存在,体内凝血系统异于常人,因其他疾病再次住院治疗的,发生DVT 的概率高于其他未得 DVT 患者,其危险是一般住院患者的 7.9 倍;在 DVT 正规抗凝治疗 6 个月的疗程中,其复发率也同样是既往无 DVT患者的 2 倍。

2.4 妊娠和产褥期

产褥期孕妇体内各个系统较正常人变化较大,包括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凝血系统等,其血液中由于激素水平等的变化,造成各种凝血因子增加 ,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同时也会引起炎性介质增加,而前列环素、血管内皮素等的减少,会诱发血小板凝聚,激活凝血系统。另一方面,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生理解剖因素的关系,易被髂动脉压迫,加

上孕妇腹压高,造成髂静脉长期受压,血液回流缓慢。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孕妇体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易发生 DVT。

2.5 外科手术患者

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因麻醉、创伤等,机体会产生应激反应,造成血液粘滞度上升,凝血系统异常,易形成血栓。术后患者长期卧床、制动,深静脉血流缓慢,加重了血栓形成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在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之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 DVT 发生率为 20%,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 DVT 发生率为 61%,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 DVT 发生率为5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 DVT 发生率为 50%,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 DVT 的概率为 25%-30%。另有研究报道,外科手术发生DVT 的概率高达 50%,而其中超过 50%的 DVT 发生在术中。

2.6 吸烟

吸烟属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香烟中的一氧化碳可减少血液中血红蛋白于氧气的结合。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会使血管内膜受损,造成血小板聚集,同时会增强血小板的活性,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

2.7 外伤

外伤可导致血管破损、骨折、大量失血等,可激活外源性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大,易形成血栓。骨髓腔内脂肪滴入血,造成脂肪栓塞,亦可加重血栓形成几率。坏死物质经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液,造成血液瘀滞,产生血栓。

2.8 其它因素

急性内科疾病,可造成机体各系统异常,如免疫系统异常、消化系统异常、造血功能异常等可损害肝脏、肾脏,造成凝血因子缺失,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异常,血栓形成风险增高。

3:小结

综上所述, DVT 属于临床急症,急性期可并发PE 造成死亡,慢性期可造成 PTS。所以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是降低其病发率的有效方式。生活中减少长期卧床,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将 DVT 风险降到最低。并结合我国国情,才能制定合理规范的预防量表,来降低 DVT 的发生率。

论文作者:范荣祥

论文发表刊物:《生活与健康》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长期卧床小心深静脉血栓要你命论文_范荣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