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血透室 362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科室接收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有30例,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服务;护理组共有3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服务。观察2组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且详细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较参考组显著更高(P<0.05);护理组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较参考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近年来,血液透析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效果已获临床认可。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服务则是减少相关并发症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1~2]。我们取本科室接收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服务,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护理措施及效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接收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全部患者均满足血液透析的相关指征,且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有30例,包含男性19例,女性11例;最低年龄者33岁,最高年龄者77岁,平均年龄(54.26±4.75)岁;其中慢性肾炎者11例,高血压肾病者10例,糖尿病肾病9例。护理组共有30例,包含男性21例,女性9例;最低年龄者35岁,最高年龄者78岁,平均年龄(54.71±6.24)岁;其中慢性肾炎者13例,高血压肾病者9例,糖尿病肾病8例。2组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血透时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服务,护理组则在参考组的基础上加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服务,护理内容包括:
1.2.1心理干预:告知患者血透的相关知识,行血透的重要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按照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并通过讲解血透成功病例的方法提高患者的信心,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2内瘘干预:对于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家就寝时请用软枕头抬高瘘侧,一般略高于心脏位置,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并密切观察末梢血管充盈情况、手指颜色及温度(如瘘侧发现手指颜色乌紫、苍白等请立即赶往医院就诊)。
2.避免瘘侧肢体暴露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内、衣袖宽松、包扎松紧适度、瘘侧肢体避免受压、请勿佩戴戒指、手镯、手表等饰品,有利于肢体的血液回流,防止指端肿胀。
3.禁止在瘘侧肢体量血压、负重,如:提重物、抱小孩、去菜场买菜时用瘘侧手臂负重等。
4.每天请早晚(睡前、早起时)检查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学会监测血管震颤、血管杂音,有异常及时去就近医院就诊。
5.动静脉内瘘病人内瘘出血的紧急处理!
(1)局部压迫止血,注意局部压迫应包括皮肤穿刺点及血管的穿刺点,压迫力度为血液能通过,能摸到血管震颤,又不出血为标准,一般大约压迫10分钟左右即可。
(2)压迫的同时还可以抬高肢体。
(3)如果仍然不能止血,在加压压迫的同时,立即到医院重新包扎,注意不能长时间压迫瘘口,以免内瘘血栓形成。
1.2.3血栓干预:护士定期检测内瘘吻合口状况,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和改善血管弹性药物;护士定时检查导管的通畅性和末端血运,定时监测红蛋白水平,如果血红蛋白水平较高,应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法用量进行调节,防止血黏度过高引发血栓。
1.2.4出血、感染干预:穿刺时注意确保进针的合理性,防止定点穿刺,避开皮肤受损处,防止感染,如果患者产生感染应尽早通知主管医师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卫生干预,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强化营养摄入,以减少感染。
1.2.5营养干预:指导患者多食优质蛋白,保证热量,高维生素食物,防止刺激性食物等。
1.3 观察指标
通过自制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评估分析,并详细记录患者血透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内瘘失功、感染、止血、血栓等。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相关数据在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法分析,以频数与百分数进行描述;计量资料经t检验法分析,以平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P<0.05)代表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与舒适度
护理组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较参考组显著更高(P<0.05),如下表: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血透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透析已成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常用措施,该技术可使患者的生命获得延长,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动静脉瘘则是患者血透时构建的安全通路,而确保患者动静脉瘘的通畅,对于保证患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效显得尤为重要。若患者血透时动静脉瘘产生问题,即会引发内瘘血液反流,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3]。动静脉内瘘失功是其中的常见问题,其会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采用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服务有效避免动脉内瘘失功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故我们针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服务,结果可见,护理组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较参考组显著更高,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4~5]。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吴晓英,黄静.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96-99.
[2] 鹿香花,王梦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预防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6,31(19):31-33.
[3] 恽燕.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今日健康,2016,15(12):244-244.
[4] 王一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9):230-231.
[5] 张雅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效果评价[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5,32(5):71-73.
论文作者:施锦治,陈桂英,曾丽群,沈伟玲,陈亚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动静脉论文; 满意度论文; 并发症论文; 舒适度论文; 血管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