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第十二中学 姜交强
目前,改变高中文理分科模式的新高考改革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湖南省作为第二批试点省市之一在2021年就要正式推行,一线教师热情高涨,领悟新高考理念,学习新高考体系,创设新高考环境,开发新高考资源,运用新高考教学方式,实施新高考评价,为推进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新高考改革实施过程涉及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教师们为之感到困惑。为此,笔者对照新高考标准,结合新课程实践,对高中化学新高考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一些思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难以把握,“夹生饭”现象普遍存在
新高考的化学要求及内容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方方面面;教学要求高,由一维目标、两维目标到现在的三维目标。内容多课时紧,一节课可能在多个学习点中切换,而每个学习点在旧教材中都有其系统,现在浅尝辄止,不深不透。新课程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 但因为课时紧,教师往往无法展开,加上课外习题普遍要求高于教材,因此造成学生“夹生饭一锅”的现象。
2、教学方式单调陈旧,课堂缺乏活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新课程实施伊始,充满热情的老师们放下尊者的架子,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平等互动,纷纷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许多探究的课题,但是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慢慢又走回到老路。因为学生没有预期的互动能力,因为探究没有预设的学习效果,因为时间不允许,因此组织交流和讨论、合作和探究次数越来越少,课堂学习的气氛又归于平静。没有成功的合作探究、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没有平等、宽松、融洽的课堂文化,因此,课堂依然缺乏活力。
3、教学评价简单滞后,“三维目标”无法同步
“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这是课标提出的要求。但从目前的调研和听课来看,教师主要采取的是以考试评价、作业评价作为学生的学习评价。大部分学校制定或正在制定学科学分认定综合评价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活动探究、实验等都规定了评价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重视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评价,重视小测、笔试和作业检查,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放在一边,致使“三维目标”无法同步。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考
1、用教材、用资源,重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大纲,教材是教学一成不变的剧本。新高考不同了,课程标准给教材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与此类推,教材也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这给教学一线的老师如何用教材,如何补充素材,如何施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性。一线教师感到学生累,老师也累,原因在此。这种现象是必然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课标为指导,整合各教材的优点,大胆取舍,重新组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完成教学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学习领会课标,设置梯度控制难度
高中化学必修内容几乎涵盖了原有化学教材的全部内容,而课时却大大减少。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关键在于依据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状况,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握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广度,讲究螺旋上升不要求一步到位。超纲的内容、已删除的内容、限定深广度的内容不宜拓展。
3、既要重视探究过程,也要重视知识的结构
新教材对知识呈现方式做了较大的改革,教学中可以直接感受到教材对探究活动的重视,其中有一些结论没有直接说明,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自己归纳总结;有些部分以科学的方法为体系编写,化学的基础知识作为例证;有些部分以化学的基础知识为体系编写,知识的产生和联系运用了探究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区分知识的生成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了原有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因此往往会把教材中最富个性和特点的探究活动等栏目丢在一边。事实上,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更有价值。当然,教师同样不能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活动中而忽视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
4、运用发展性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新课程倡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的态度、方式、能力、效果,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和谐发展。教师尤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点评,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和发展。
5、发挥教学的主体地位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正是新课标的活力所在。为了体现对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了课程的目标体系,并提出学生要从日常生活或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探究;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发展合作、勤思、求实、实践和创新的科学精神等。
6、发挥实验魅力,培养学习兴趣
有趣生动的化学实验,可以诱发学生的灵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多开设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从中获得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7、重视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校应千方百计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进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通过讲座介绍化学发展史上的名人;利用多媒体、电视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放映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影视作品等活动。既使学生增长知识,又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兴趣的要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总之,高中化学新高考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是科学、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民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注重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探究科学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论文作者:姜交强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教材论文; 评价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目标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