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探讨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论文_王加玉

临探讨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论文_王加玉

大庆市肇州县人民医院 1664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问题。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液标本,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检测时间以及不同抗凝剂浓度下,对这50份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含量。结果 不同温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抗凝剂浓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红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时,血液标本保存温度不一致、检测时间不一致、抗凝剂浓度不合格均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在血常规检验时,应制定血液标本保存温度、检测时间及抗凝剂浓度的统一标准,并严格按照规范步骤进行操作。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血液标本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主要是对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1]。在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2]。因此,减小血常规检验误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特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50例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液标本,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血常规检验,通过各项指标的对比,以探讨血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为减小临床血常规检验误差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6例,女24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4.89±6.35)岁。所有受检者各项检测指标均无异常,各组织和器官未发生任何病变,机体状态均为健康。在研究前,受检者均对研究方法和目的有所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进行血液采集。

1.2 方法 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液标本,采集血液量均为2 ml。在不同保存温度(冷藏4℃、室温6~25℃)、不同检测时间(放置10 min内、120 min后)及不同抗凝剂浓度(1.6、2.8 mg/ml)下,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50份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各项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不同温度下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保存温度为冷藏4℃时,红细胞含量为(2.35±0.12)×1013/L,白细胞含量为(5.94±1.03)×109/L,血小板含量为(1.59±0.27)×1011/L;保存温度为室温6~25℃时,红细胞含量为(2.37±0.10)×1013/L,白细胞含量为(7.53±1.27)×109/L,血小板含量为(2.42± 0.31)× 1011/L。不同温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检测时间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放置10 min内进行检测,红细胞含量为(2.32±0.15)×1013/L,白细胞含量为(5.91±1.01)×109/L,血小板含量为(1.57±0.23)×1011/L;放置120 min后进行检测,红细胞含量为(2.34±0.12)×1013/L,白细胞含量为(7.82±1.39)×109/L,血小板含量为(2.59± 0.17)× 1011/L。不同检测时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抗凝剂浓度下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抗凝剂浓度为1.6 mg/ml时,红细胞含量为(2.33±0.19)×1013/L,白细胞含量为(6.01±1.05)×109/L,血小板含量为(1.58±0.24)×1011/L;抗凝剂浓度为2.8 mg/ml时,红细胞含量为(2.89±0.07)×1013/L,白细胞含量为(6.04±1.07)×109/L,血小板含量为(1.60±0.29)× 1011/L。不同抗凝剂浓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红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诊断中最为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通过对血液细胞的情况进行分析,可对受检者的机体情况进行判断。血常规检验通常可对诊断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可能会对治疗方法的选择造成直接影响[3]。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血常规检验结果可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使检验的准确性下降,无法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4]。因此,对血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选取50份健康血液标本,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进行血常规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抗凝剂浓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红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血液标本的保存温度、标本送检时间、抗凝剂的浓度均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规范操作步骤,规定血常规的检测条件,保存温度为冷藏4℃,检测时间应在放置10 min内,尽量选用低浓度抗凝剂[5]。

综上所述,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时,血液标本保存温度不一致、检测时间不一致、抗凝剂浓度不合格均会使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在血常规检验时,应制定血液标本保存温度、检测时间以及抗凝剂浓度的统一标准,并严格按照规范步骤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1] 邓燕华.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医学信息,2014,28(36):310.

[2] 施武辉,夏小明.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分析.医学信息,2014,28(14):494.

[3] 高宏娥.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因素分析.当代医学,2015,22(2):122-123.

[4] 何贤.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3,10(41):121.

[5] 姜丽娜.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204-205.

论文作者:王加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临探讨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论文_王加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