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_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论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_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简论普通高校成人高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通高校论文,高教论文,成人论文,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在高等教育中,大学本科教育是基础,研究生教育反映水平,成人高等教育反映高等教育的活力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应该在反映高等教育的“活力”和“能力”上做好文章。

一、原始视域,“活力”和“能力”受阻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只有尽可能与普通高等教育求同,如同水平、同规格、同内容、同师资、同手段、同方法等,才能赢得好的社会信誉而进一步生存发展。因此,普通高校承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师资配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基本相同,蜕变为全日制高等教育的简单压缩。人才培养模式明显带有旧的普通教育色彩,即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贮存、重考试轻创新,培养的是“传承型”、“顺从型”、“守成型”、“标准型”的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知识更新速度加剧,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职业变换日益频繁,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因为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其核心是创新的经济)。这种受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影响而形成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成人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作用日见凸显。成人高等教育反映高等教育的活力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遭到阻碍。

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规格培养社会急需的合格人才

成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发展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按需施教、开发技能、掌握技能、注重实教、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结构框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结构框架如下:

1.构筑课程新体系

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新体系要充分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互作用的关系,坚持按需培养实用人才的原则,要改变各门课程片面强调学科系统性与完整性的传统思维,要加厚加宽基础课程,淡化专业,打破学科间壁垒,加强学科间渗透。培养“合格+特色”、“通才+特长”的复合型人才。

(1)设置《双证书制》模块课程。首先,实施“厚基础,宽口径”教学原则,同类学科按大类设置平台课程模块。比如,人文学科按大类设置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模块,加大公共基础课开设比例。其次,设置专业模块课程。第三,按需设置获取职业资格(技术)证书模块课程。比如,中文专业设置涉外文秘和公关文秘方向以及公关员职业资格证书模块课程。第四,设置培训证书模块课程。浙江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已嵌入IT国际培训证书的模块课程。这样,使专业模块课程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证书模块课程有机结合,实施学历证书、非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证书并重的教育制度,使培养的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就业结构不断调整以及适时转岗、换岗就业的实际需要。

(2)设置特色专业的模块课程。一要坚持专业的鲜明特色,使主干课程鲜明,围绕主干课程设置的辅助课尽量做到少而精,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基准选择课程,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创造性。二要适当压缩理论课授课学时,体现理论的“适度”、“够用”原则,增加实践课授课学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比如,按以特色专业课程设置为主,同时,设置加强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操作两门课程教学为“翼”的“一主两翼”模块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

2.坚持“一专多能”培养原则,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根据成人学员大多来自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岗位,实践经验丰富而理论知识不足的特点,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证教学,结合学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多方收集资料,精选并丰富教学内容,并融入案例和实证分析之中,使学生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加理性认识。

(2)适当增加教学实践环节,鼓励并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自身的工作实践之中,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成教教学管理制度。为满足成人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少数学有专长的学生要求,实施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①主辅修制。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同时,选择一门辅修专业,成绩合格颁发辅修证;②双专业制。学生在学习本科的同时另选专科学习或者同时选学两个专科学习。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符合“一专多能”原则的人才。常言道,创造性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造型的教师,要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教师理应“一专多能”。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不但要有广博、深厚的基础知识,还应追踪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将前沿的科学知识反映到教学之中,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3.创新“以人为本,整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以人为本”,要坚持个性培养原则。德国自由主义的教育改革家洪堡积极参加了施泰因哈登贝格时代自由主义改革运动,维护个性成为他倡导的改革宗旨,在重建普鲁士教育体制时,他反对将普通教育与培养特殊技能的职业教育严格区分,主张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应该注重讲授古典的(尤其是希腊的)语言和文学,以促进性格的个别化。个性培养原则要求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营造相互学习、研讨式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外,不应过多教给学生具体的、现成的知识,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和想象、发挥的空间,多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思路,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学导式和模拟式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持久的求知欲,这远比获取现成的知识更能创造机会,抓住机遇,获取成功。教师还应引导和培养学生发展创造性个性和人格特征。创造性的个性和人格是主体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必备条件,其中最突出的是:进取心强、有事业心、责任感、自信、严谨、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不轻信他人、刻苦钻研等人格品质。

(2)“整合培养”要坚持整体培养原则。高素质人才实质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它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承办成人高等教育的高校,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安排各科教学内容,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协调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措施,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各科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整合培养”的具体措施:

①对学生进行“智能教育”。智能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智能,才能使他们凭借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框架”有效地驾驭并灵活地运用知识,形象地说就是不仅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②给学生传递“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教育”在国外又称“回归教育”、“更新教育”,人的一生都要受到不同形式的教育。随着知识老化,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人才流动加剧,必须推行“终身教育”。在对学生实施终身教育同时,教师的终身教育至关重要。

③重点培养学生融合知识的能力。特别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强调文理科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

④要增加“情商”的教育内容,“情商”和“智商”两手抓,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情商”对一个人的成才甚至比“智商”更重要,具体可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例如可通过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等。

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将扫除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障碍,必将纠正多年来存在的“成人教育普教化”的现象,必将带来办学特色的鲜明,学校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的拓展、办学规模的扩大、成人高等教育反映高等教育的活力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的增强,必将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全面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可靠保证。

标签:;  ;  ;  

论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_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