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论文_方香椿

关于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论文_方香椿

方香椿(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 浙江 德清 313200)

摘要:正确的教学起点是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前提,课堂活动的设置是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课堂主问题的设置的高效性是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关键。我们只有认真依据学生的学情即其学习的实然状态来确定我们的教学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依照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且通过高质量的主问题的设置推进教学环节,才能达到实现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师生互动有效性娜塔莎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1-248-01

课堂互动,是指师生之间根据教学的需要,为了完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及任务,利用对话、分享、合作等多种方式通力合作,师生双方各有所获,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互利共赢。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怎样的师生互动才是有效的?我们应当如何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呢?

曾在暑假异地开设过一堂公开课——《娜塔莎》,回顾这堂课的情况,征对“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这个问题,作了如下思考。

一、正确的教学起点是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前提

有效的师生互动一定是建立在教师对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非常了解的基础上的,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前提就是教学起点的正确确定,这个教学起点在文学阅读课上就是对学生认知水平和阅读初体验的把握,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基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实际状态进行教学设计 。

因为异地授课,同时时间紧张也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课前的接触,所以课堂上要了解学生的学情是非常困难的。在这堂课开始的导入上,我做了这样的设计:设问“你欣赏的女孩是怎样的?读了课文,你觉得《娜塔莎》是你欣赏的女孩吗?”之所以设计这个问题,首先是想通过第一问来了解该课授课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力求有的放矢。 第二问的设置是为了给学生时间呈现他们的阅读体会,了解学生的初读体会,便于了解当下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程度,即学生对娜塔莎形象理解的实际状态。

第一问因为涉及的问题是学生青春期都会遭遇的问题,所以答案丰富多彩,而且课堂气氛也很好。第二问学生的回答呈现很整齐的状态,就是从道德层面对娜塔莎的厌恶,尤其对节 选第三部分娜塔莎移情别恋的指责。分析深层原因,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初读体验,是因为学生在认识和评价小说中娜塔莎这个“圆形人物”的形象时,由于没有接受过“圆形人物”的知识,还是将其当作比较单一和片面的扁平人物来解读,不能理解作者在塑造“圆形人物”时的良苦用心和形象的艺术魅力。

通过这个环节的反馈,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和阅读初体验,也能发现学生在“圆形人物”这个知识点认知上的盲点,这样就能确定教学设计中的难点和重点是“圆形人物”的理解和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调整了课堂的讨论,决定导入后,顺势从解读文本中的各种描写人物的篇章来立体分析娜塔莎的形象。

二、课堂活动的设置是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节课40分钟左右,单一的方式会极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没有办法实现学生的深度思维,导致缺乏师生深度交流和有效的生生交流。讨论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而且不仅可以实现师生互动,还可以在课堂上实现生生互动,跨环境互动等等。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什么时间安排讨论比较有效?一般我们组织讨论的时间在课堂开始后15分钟左右比较合适。因为根据青少年的生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从心理学上分析,一般高度集中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如果没有新的刺激出现,学生将会流于疲惫或者不专注于学习。

在这节课上,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课堂进行到15分钟左右,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在这个时间段上在精神上往往会呈现出不亢奋状态,这时为了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我设置了一个课堂活动: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后两个片段,看看课文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来塑造了怎样一个娜塔莎形象。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希望学生通过前面教师的指导,概括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对人物有比较立体和准确的理解。同时使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文本细部,从细微处更好地咀嚼人物形象。

三、课堂主问题的设置的高效性是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有效师生互动,一定程度上是以课堂主问题设置的高质量和合理性为前提的。 那么要达到师生互动有效,教师设置的主问题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呢?笔者以为主问题是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能够触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这样的一个或者一串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思考问题系统深入。

那么,如何才能创设高质量的问题呢?首先,教师要学会以相较学生而言更高的起点来设置问题;其次,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置悬念来激励学生主动思维,从而作为师生互动的切入点。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钻研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触发点,也是师生互动的触发点,学生深入钻研教学内容以后,就能从整体上实现师生互动行为的有效性。

在这堂课上,为了推进课堂,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王安忆曾说,娜塔莎是一位圣女。”(出自王安忆《圣女娜塔莎》)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这样的设计基于三点考虑:一、通过学情的了解,发现学生是在道德层面否定娜塔莎形象的,这样的问提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是一种碰撞,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关注的焦点,并引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二、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更深处漫溯,透过文本细读,推深理解,从而体味作者的“心灵辩证法”的运用以及作者笔下的“圆形人物”娜塔莎形象的“审美的光辉”,从而实现学生对“圆形人物”的深入理解。三、这个问题相较于前一环节的简单问题来说更具备难度,更适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且,在这个讨论的基础上,“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这样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能显而易见地实现。

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永远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追求的目标,综上所述,我们只有认真依据学生的学情即其学习的实然状态来确定我们的教学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依照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且通过高质量的主问题的设置推进教学环节,才能达到实现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目的。

论文作者:方香椿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  ;  ;  ;  ;  ;  ;  ;  

关于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论文_方香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