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市场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市场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分歧。有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屑一顾,认为它已经过时,失去了任何现实的意义和价值;有的人虽然口头上承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是人类先进思想的科学成果”,(注:晏智杰:《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两点思考》,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 期38页。)但却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加以否定。因此,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市场经济的关联有着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马克思《资本论》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7页。 )马克思在研究该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以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透彻地研究新的材料”(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0页。)。任何不抱偏见的人都得承认,《资本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矛盾和发展趋势。当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时代,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也不断地变化,资本主义已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走向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于是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关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上的革命;马克思没有预测到经济自由主义到国家干预主义的转变。还有人认为,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象适用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一样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那不仅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误解,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误解。笔者认为,这些观点也存在着误解。
第一,这种观点混淆了马克思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自然延伸和发展,它至少应包括恩格斯和列宁的经济理论。恩格斯在晚年看到了“自由竞争转为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式代表——国家终究不得不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5 页。)恩格斯在晚年对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些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作了深刻揭露和科学的分析。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详细地研究了垄断产生的具体途径和各种表现形式,不仅阐明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而且还揭示了它的本质及其发展。如此说来,只承认马克思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冲突的分析的生命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是难以成立的。
第二,要回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否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首先有一个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问题。如果说“适用”是指照抄照搬,要求包治百病,那么可以说不适用,但这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不科学的、不公正的。如果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外壳要爆炸而终于没有爆炸,剥夺者就要被剥夺而终于没有被剥夺”和“其创始人从来都不认为他们的学说是终极真理”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实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误解。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的话句句是真理,而是强调在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中,“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8页。 )以某一学说不是终极真理来否定其学说中具体内容的真理性是在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它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和发展趋势,而不是给某个具体的国家安排发展变化时间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否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主要是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否能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矛盾以及其它经济运行规律,而不能只抓住一两句话就否定整个理论系统。只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去分析现代资本主义,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仍然是适用的。
恩格斯说:“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6页。 )他在评论《资本论》第一卷时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第269页。 )恩格斯的话语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只要是资本主义制度,不管它的变化形式如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对于认识资本主义而言不会失去其意义。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状况与一百多年前比较确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急剧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有了相当大的改善,这主要表现在工人实际工资的提高,失业率的相对降低和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以及福利费用的增加。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雇佣受剥削的地位,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所占的比重与资产阶级所占比重的差距很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的改善,“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78页。)罢了。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消除剥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不能消除经济危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转变到国家干预,国家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以及对外经济政策等等调节和影响生产,使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表现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但并没有根除危机。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使危机具有世界性。70年代以后,当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神话被实践打破时,资产阶级便搬出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的理论,企图重开药方,医治旷日持久的资本主义并发症——滞胀和经济危机,但其效果仍然不佳。去年以来,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人仅仅从金融体制中去寻找原因,这是远远不够的。波及如此大范围的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只能看成是经济危机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否则,说一个索罗斯如此神通广大搞得世界不得安宁,实在是对他作用的过份夸大,是对各国政府的能力极端的怀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没有、也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分析,既可以从经济制度方面入手,也可以从经济体制方面入手。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来看,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改变的只是它的外在形式,而其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并没有多大改变。从经济体制来看,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从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各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时期运用的经济手段和运行的经济模式具有差异,但它们都是市场经济。我们不能被纷繁多样的外在形式所迷惑,而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个性中发现共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是侧重于考察资本主义经济,但对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方式也作了全面的考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能搞照抄照搬、“句句是真理”,更不能只根据某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时期所作的个别论断的非现实性,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否则我们不仅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不能理解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自党的“十四大”提出中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目标以来,有人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预见到社会主义也会搞市场经济为由否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其实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对此,现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予以阐述。
第一,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虽然社会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有着某些关联,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仍然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如果抽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个基础,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大厦就难以支撑。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经济特征,而我国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并不等于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否定。马克思说:“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6页。)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产主义问题、 预测未来新社会经济特征的一个基本方法和原则。如果我们认真地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的历程,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深刻的一面。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未来新社会的经济特征只不过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分析批判所得出的逻辑结论,而“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2页。 )因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预见的社会主义与现实的社会主义存在着某种差异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存在的这些差异不足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反只能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得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第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因而在其实践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乘胜前进,我们应记住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的话:“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从理论上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社会主义改革中仍有其现实的意义。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生产,又要防止或减轻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劳资矛盾、两极分化、市场失灵等等)。要做好这些工作,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是任何西方经济理论都有所不及的。
第四,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但同时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我国“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在于我国所处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国情。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通过认真学习江泽民的“十五大”报告,我们应看出这样一个思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不发达,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行的路线和政策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制订的,制订这样的路线和政策是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从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现行的路线和政策的制订是从我国现在的国情的实际出发,等到一百多年以后,我国的生产力将会有飞跃的发展,到那时我国仍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那时的实际制订路线和政策。因此,那些根据我国现行的路线和政策而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失去现时意义,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趋同的观点是不严肃的、轻率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不管其市场经济的模式如何,对于深入认识资本主义社会而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会过时,只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管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始终是它的理论基础。在共产主义到来之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会过时,只会随着时代的前进,其内容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标签:经济学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