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经济发展论文,评价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经济发展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劣程度,即经济内部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状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紧迫性的战略任务。任何单一指标都无法对经济发展质量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充分性、协调性、持续性、创新性、稳定性和分享性出发,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当前,迫切需要完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优劣,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发展的有效性
经济发展的有效性是指经济发展效率,即经济发展过程中投入与产出关系。单位投入获得的产出越多,表明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越高。根据投入产出关系,评价经济发展有效性的指标主要有:
——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国家或地区GDP/全社会劳动者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发展质量越高;反之,经济发展质量越低。将劳动生产率作为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把经济发展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投资产出率。计算公式为:投资产出率=当年国家或地区GDP/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投资产出率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带来的GDP,是全面评价投资使用效率的综合指标,可用来说明投资规模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投资产出率越高,经济发展质量越高;反之,经济发展质量越低。这一指标从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角度出发反映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科技水平和优化投资结构。
——贷款产出率。计算公式为:贷款产出率=国家或地区GDP/银行贷款年平均余额。贷款产出率反映的是银行贷款所带来的产出程度,贷款产出率越高,贷款的使用效益越高,经济发展质量越高;反之,经济发展质量越低。将贷款产出率作为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有利于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
——耕地产出率。计算公式为:耕地产出率=农业总产值/农业耕地面积。耕地产出率反映的是耕地利用效率,产出率越高,使用效率越高,经济发展质量越高;反之,经济发展质量越低。耕地产出率不但受耕地质量的影响,而且还受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将其作为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有利于既注重保护耕地数量,又注重提高耕地质量,并提高其集约利用程度,努力增加单位耕地产出,确保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安全。
经济发展的充分性
经济发展的充分性是指经济发展潜能的利用程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现有各种社会与经济资源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是否充分发挥了作用;二是在经济发展中是否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是否使原有的生产能力得以提高,是否为经济未来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各种必要的物质与技术条件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经济发展潜能,评价经济发展充分性的指标主要有:
——经济增长率。计算公式为:GDP增长率=(报告期国家或地区GDP-基期国家或地区GDP)/基期国家或地区GDP×100%。稳定、合理、持续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显著标志,以其评价经济发展质量,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过度追求GDP,不顾经济效益一味地追求高速度。
——就业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就业弹性系数=当期从业人员增长率/同期GDP增长率。该指标从劳动就业变化角度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状况。
——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公式为:生产能力利用率=实际产量/生产能力×100%。该指标越接近百分之百,说明生产能力利用越充分,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差越小,经济发展质量越高;反之,说明有部分生产能力被闲置,实际经济发展速度小于潜在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生产能力利用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没有该项指标的统计,要正确评价经济发展质量,必须完善该指标的统计和考核办法。
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指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贸易结构等的协调程度,它是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在各类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居于主导地位,其变化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它通过工业化的加速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有利于优化城乡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质量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用产业结构比、城市化率和对外开放指数来衡量。
——产业结构比。计算公式为:产业结构比=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产业结构比是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应提高各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保持各产业之间的协调与均衡。
——城市化率。计算公式为: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全部人口。以城市化水平作为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有利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
——对外开放指数。计算公式为:对外开放指数=(进出口总值×0.4+对外资产负债总额×0.3+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总额×0.3)/GDP。这一指标可反映国家或地区经济国际化程度及其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吸引外资的能力和强度等。以其作为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发展对外的协调性。
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是指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资源、环境承载经济长期发展的能力。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可用资源供求系数、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环境质量成本变化率来衡量。
——资源供求系数。计算公式为:资源供求系数=资源可供量/资源需要量。当资源供求系数≥1时,资源供给足以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当资源供求系数<1时,资源供给难以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资源供求系数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促进资源供求平衡,提升资源对经济的支持能力。
——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耗总量(标准煤)/GDP。以其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强制淘汰高耗低效产品,以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供求矛盾。
——环境质量成本变化率。环境质量成本可用单位产值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自然资源损失来加以衡量,单位产值环境质量成本=(环境污染损失+生态破坏损失+自然资源损失)/GDP。环境质量成本变化率即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成本变动状况,其计算公式为:环境质量成本变化率=报告期环境质量成本/基期环境质量成本-1。它是反映经济发展持续性的重要指标,环境质量成本变化率上升,说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差;反之,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好。以环境质量成本变化率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对被破坏的环境尽快进行恢复。
经济发展的创新性
经济发展的创新性主要是指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作用。
——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计算公式为: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额/同期GDP。依据一般规律,研发经费占GDP不到1%的国家,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在1%到2%之间,才会有所作为;大于2%,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可能比较强。以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加大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使经济在不断创新中得到高质量的发展。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计算公式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GDP。这一指标不但反映该行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科技进步状况,而且还包含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等诸多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容,是评价经济发展质量重要指标之一。以其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使技术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
——专利授权指数。计算公式为:专利授权指数=报告期获授权专利数/基期获授权专利数。以其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
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国民经济运行的平稳状况,它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保证,可以用经济增长波动率和价格波动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波动率。计算公式为:经济增长波动率=(当年GDP增长率-上年GDP增长率)/上年GDP增长率。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要求各年经济增长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以经济增长波动率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将经济波动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避免经济大起大落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价格指数波动率。计算公式为:价格指数波动率=(报告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所以要用价格指数波动率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是因为稳定物价不仅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而且也是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标志。以此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经济发展的分享性
经济发展的分享性是指经济发展的结果即经济发展对于减少贫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作用,可用居民收入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等指标来衡量。
——居民收入增长率。计算公式为:居民收入增长率=报告期居民收入/基期居民收入×100%。居民收入增长率可分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这是因为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及收入统计不同的现实情况,需要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分别反映,才能更具体、更实际地反映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及其变化。以居民收入增长率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
——恩格尔系数。计算公式为: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总额。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以恩格尔系数评价经济发展质量,可使经济发展更多地关注居民生活质量。
——城乡居民收入比。计算公式为: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反映的是国民收入在城乡分配的均等化程度,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能否在GDP的增长中受到平等的待遇。城乡居民收入比差距越小,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协调程度好;反之,表明城乡发展的协调程度差,经济发展质量欠佳。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评价经济发展质量,能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
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各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优劣的客观标准,能为可行性研究、方案评价和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政府对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在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就可运用综合指数方法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时要坚持以量化为基础的定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侧重定性分析的原则;坚持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坚持宏观效益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宏观效益分析为主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分析和综合效益分析相结合,以综合效益分析为主的原则。
标签:经济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环境评价论文; 恩格尔系数论文;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城市gdp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