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单位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到不良的地质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促进工程建筑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需要施工人员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于预应力棍凝土管桩的合理运用,继而以此为基础实现施工的灵活性、简便性的提升,并降低工程造价,促进相关的经济利润以及社会效益的提升。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在建筑预应力棍凝土管桩基础的施工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管理
1、案例分析
在论述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笔者以某员工宿舍楼的建设状况为例进行先关的分析。据悉,该工程整体建筑共13层,建筑免礼高达13682.55m2;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以及人员采用静压先张法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桩)基础进行工程建设,其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
图1 静压先张法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桩)基础
此外,该工程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由于施工期间正值该区的雨季以及台风季节,会给施工带来不便。不仅如此,由于工地场地紧张,桩基础与工地东侧民房(砖混结构)距离很近。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促进该工程建设的有效开展,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运用。
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管理的措施
2.1施工机械选择策略
在进行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建设作业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工程建设的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于施工机械的科学选择,确保设备的型号、功能适应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一般而言,施工人员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导杆锤(筒式柴油锤)进行施工作业。事实上,这类设备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具备安装简便、打桩速度快的特点。但是不同于筒式柴油锤,轨道式导杆锤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具有沉桩时间长、锤击次数多的缺点,故而会对桩基本身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开展。基于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普遍采用筒式柴油锤进行相关作业,确保工程建设的有效开展。
2.2施工前期准备策略
在施工作业前期,为了进一步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需要施工人员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关人员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防止建设设备因为行走不安全而导致的施工问题。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标高进行控制,在实际的施工操作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复测,确保标高的准确。
除此之外,有关人员还需要督检查监理单位旁站人员到岗、施工单位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准备情况,并对进场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报告进行核查,确保各项工作符合建设标准以及规范。
2.3施工期间管理策略
2.31压桩环节施工管理策略
在进行压桩操作的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施工技术人员从压桩顺序、实施、管节长度控制以及作业暂停四个角度进行相关的管理以及操作。
在进行桩基顺序安排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合理的桩机行走路线,防止桩基运行路线的杂乱而导致对于地面土层的扰动。而在进行压桩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把控第一节桩的压桩工作质量,继而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于整个压桩作业质量的管控以及提升。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调平操作机台,并在压桩时合理调动吊线锤以及经纬仪的应用,并对压桩的垂直性程度进行监控。此外,施工管理人员在这一环节中还需要对压桩作业进行全面动态监测,并及时调整桩身,确保其垂直满足设计要求。
除此之外,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还需要对压桩管节长度控进行有效的控制。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于压桩开展状况的调查以及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合理调节管节长度,防止在接桩工程中桩尖处于硬持力层,不利于施工建设的有效开展。
最后,施工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实现对于压桩作业的适时暂停,带动相关效益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在施工现场压桩压力值瞬时性下降或者增大的状况下暂停作业;而当桩基本身的混凝土出现大规模剥落、破碎状况时,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暂停操作;三是当桩身出现跑位或倾斜状况时,需要进行暂停作业。
2.3.2接桩环节施工管理策略
相关的工程建设实践调查显示:施工队伍在进行接桩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次性进桩量较少的状况。一般而言,此类问题出现不仅会导致工程建设工艺的滞后,还会进一步导致部分机械设备出现停滞问题,导致一定的经济建设损失。基于此,需要施工单位以及人员在预应混凝土管桩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加强对于接桩环节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关于接桩环节施工管理措施,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施工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科学选择桩锤以及击打能量。在此操作环节,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状况的分析以及研究,并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分析桩基的承载力,继而实现对于桩锤的科学选择;另一方面,施工管理团队以及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全面管理。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相关单位以及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徐安全管理,做好对问题的探讨与分析。不仅如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混凝土管桩的有效桩长进行灵活的调整,避免因贯入度不准确而造成沉桩困难等问题。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工程建设的有效开展以及相关效益的取得,相关部门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施工管理。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漳州市工某员工宿舍楼建设概况,并就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管理的措施(施工机械选择策略、施工前期准备策略、施工期间管理策略)展开了具体的叙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谋求更多的利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波.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施工管理措施[J].建筑设计管理,2014,(12):94-96.
[2]李俊英.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施工管理[J].江西建材,2015,(10):292+266.
[3]王重.中国预制桩可持续发展之路——新思路、新产品、新技术、新工法[J].江苏建材,2014,(2):44-49.
[4]陈天丰.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和常见问题的处理[J].福建建筑,2016,(2):100-103.
[5]张永固.浅谈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16,(20):80.
[6]Ouyang Tinggan.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tatic pressure prestressed concrete pipe pile [J]. Fujian building materials,2013,(3):10-12.
论文作者:谢建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过程中论文; 预应力论文; 作业论文; 混凝土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管桩论文; 基础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