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荣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中学 264200
物理课堂注重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和创新精神。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落脚点,没有对生活现象探究的热情,就没有灵动的物理教学,物理课堂将如一潭死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只有在这种强烈的欲望驱动下学生才能主动思考,主动表达。
一、选准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源于问题,源于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组织学习内容,挖掘学习问题,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会由被动学习自觉地转向主动学习,课堂学习的效率会大大的提高。当然,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启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期待,有持续的保持,有好奇心的学习行动转化,能够带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而来,又带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而去,为后续的课堂持续充盈着好奇心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如何选准一个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颗充盈的好奇心,我的课堂从实验入手,让学生对物理学中的一些现象产生兴趣,继而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物理课多以实验为主,每次的实验课,我都是先指出现象,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例如初三新学期的第一节物理课,学生对物理这一新增学科好奇而陌生,教师没有上课意识,而是首先抛出问题。如:什么是物理?这个大问题一放,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无从回答,这正是教师追求的结果。此时,教师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几个实验,让学生自己回答出刚才的问题。实验一:往停止沸腾的烧杯底浇冷水,水重新沸腾起来。实验二:盒子上的小人,在有音乐时跳舞,没有音乐时停止跳舞。实验三:在漏斗口放置一个乒乓球,然后把漏斗倒置,从底部往里吹气,乒乓球不掉下。通过三个实验,让学生明白物理课是什么,也通过三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堂课,教师没有告诉学生三个实验的谜底,教师的期待是学生一方面保持对物理现象探究的兴趣,一方面是暗示学生自主学习课本,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成因,从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步骤。
二、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只有相信孩子才能解放孩子;解放了孩子,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能量。对于解放孩子,我的理解是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时空,比如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观点,梳理观点,在表达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连表达的机会都没有,那么他的思路,他的观点,他的创造,他的交际能力又从何而来?因此老师要搭建学生的学习平台,设置一些有利于学生表达和展现自我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物理教学是以探究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前有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前我们往往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方案,这样难免人云亦云。生命化课堂强调以生为本,基于这个理念,我为学生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人人设计方案,人人成为实验方案的主人。具体活动流程如下:小组内每人设计自己的一套方案,然后拿着自己设计的方案,在小组中参加竞标,竞标过程中学生必须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原理以及本设计的优缺点,一一陈述,据理力争,最后由小组投票决定胜出的方案,然后小组胜出者在全班竞标,最终选出全班的优秀方案。这样的课堂一方面会产生很多错误的方案,另一方面比较耽误时间。我们对错误和时间有正确的解读。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课堂是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没有错误就没有正确。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没有时间就没有论证,没有时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经常在物理课堂上搭建易于学生发展的平台,学生不仅练就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习兴趣,当然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出假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强制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一厢情愿地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选择教材和教法,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只公鸡,你使劲掐它的脖子,让它去啄米,它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的”。换个思路,假如你放一只母鸡在公鸡身边,或许它会陪同母鸡啄米。同样,学生的学习思维换一下,多提出假说,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创新精神。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每节物理课我都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探究的目标提出后,让学生提出假设和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如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学生充分地交流自己的假设并说出理由。学生提出的假设很多:有电流、电阻、时间还有学生提出与电压有关。然而在电压的这个因素上学生产生了争执,我就让这个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来证实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结果可想而知。空说无凭,实验为证。其他的课堂我也是立足课堂,尽可能地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每接手一批新生,我都设法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究意识和创新品质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指导学生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研究性作业,培养学生养成勇于实验、乐于探索的好习惯,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论文作者:刘湘荣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课堂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自己的论文; 物理课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5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