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产业消费结构的演化规律与优化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消费结构论文,规律论文,策略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与物质、能量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三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资源与能源资源的市场化、产业化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并没有受到理论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自1979年,F.W.Horton首次系统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以来[1],学术界在信息资源的定义、采集、组织、分析、产业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性工作,特别是信息资源产业成为近几年的研究关注点之一[2-4]。但是,信息资源产业消费结构的系统研究仍为空白。下文从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入手,在分析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和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信息资源的消费结构及其演化特征,并提出了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策略。 1 消费结构的变迁 消费结构的变迁可以分为两种:一般性变化和革命性变化。二者的区别在于消费结构的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与组合关系是否发生根本性变化。革命性变化是指消费结构的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和组合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如某个要素的所占比例超过了其他要素或一些新出现的要素开始影响消费结构。在理论界,消费结构及其升级的研究有4种[5]:消费支出结构说、消费能级说、消费借鉴说和系统学说。从整个产业消费结构看,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将使信息资源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最终导致消费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从以物质和能源资源的消耗为主的消费结构转向以信息资源的消耗为主的消费结构。 1.1 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 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看,消费结构的演变规律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总消费支出结构中,非耐品(吃穿等)的支出比重会下降,而耐用消费品(住用等)和服务性支出的比重会上升[6]。但是,在信息资源产业领域,消费支出结构无法准确表现消费结构。消费支出结构依赖于消费者的货币支出,信息资源很难用货币支出来衡量。传统资源的消费中,消费者支付货币的方式有偿消费资源。相反,在信息资源的市场化、产业化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们的支付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从乙方支付到第三方支付的转变。信息资源消费中的第三方支付是指信息资源的提供商或代理商为最终消费者提供“免费”信息资源,其利润主要来自于第三方——广告商、政府部门和赞助商等。网络信息资源的搜索引擎、新闻门户网站等一般采取第三方支付模式。以“百度搜索引擎”(www.baidu.com)为例,用户可以免费使用该搜索引擎提供的服务和资源,由广告商等第三方为用户的消费行为支付费用。 2)从直接支付到间接支付的转变。信息资源消费中的间接支付模式是指消费者在购买物质资源或能源资源时,间接地为所消费的信息资源支付费用。与第三方支付不同的是,间接支付的主体是消费者自己,而不是第三方。目前,信息技术、设施和服务提供商一般采用间接支付模式。此类商家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往往高于其他同类产品或服务,主要原因是赠送“免费”信息资源或以后可以不断提供“免费”信息资源。例如有些手机终端产品的价格高于其他同类产品,原因在于这些手机终端可以“免费”访问特定信息资源。 3)从货币支付到非货币支付的转变。信息资源的非货币支付是指消费者通过付出非货币代价(如网络积分、用户评价等)的方式获得所需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平台一般采用非货币支付模式。以“新浪爱问平台”(http://ishare.iask.sina.com.cn/)为例,需方消费信息资源的前提条件是向该平台提供自己的信息资源或参与该平台的信息资源库建设工作。 4)从全都支付到部分支付的转变。信息资源的部分支付是指人们在免费消费信息资源的部分内容之后,若想继续消费剩余部分,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网上书店、云端服务提供商等常用部分支付模式。以亚马逊网上书店(http://www.amazon.com)为例,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提供的“Look Inside”功能免费阅读特定图书的部分内容,如需阅读剩余部分,需要通过支付货币的方式购买图书。 可见,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信息资源消费是消费结构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主体消费水平达到高级层次的集中体现。但是,信息资源消费结构也表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第三方支出、间接支出、非货币支付和部分支出等新兴支付模式替代了传统物质或能源资源消费中的主要支付模式——直接货币支出模式。 1.2 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消费经济学认为,影响消费结构的微观因素有家庭就业人口及收入、家庭类型、家庭消费目标及消费功能等;而影响消费结构的宏观因素主要有收入、价格、产业结构、人口状况和社会文化等[7]。作为一种消费形式,信息资源的消费也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但是,信息资源的消费结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需要运用新的视角和纬度重新审视。鉴于信息资源产业支付模式的特殊性,下文从“自因素”和“他因素”两个角度分析: 1)自因素。自因素是指消费者自身的条件和需求决定其消费结构,包括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相对于传统资源,信息资源产业的消费结构对需方的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更为敏感。信息资源产业的第三方支付和间接支付模式使兴趣爱好成为主体是否选择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主体的受教育程度越低,对信息资源的专业化要求越低,其消费内容会表现出虽涉及面广但深度不够的特征,反之亦然。因此,受教育程度是信息资源产业中消费者的信息资源消费广度和深度的决定性因素。 2)他因素。他因素是指来自消费者自身之外的、但对消费行为有直接作用的影响因素。除了社会发展水平、政策环境等宏观因素之外,信息资源产业中存在大量的来自资源提供商的推荐性或嵌入性信息资源。主体对这些信息资源的消费往往是被动、无意识地完成的。因此,他因素决定了消费者对信息资源的被动消费,他因素越多且越强烈,主体对信息资源的消费往往越多。信息资源的第三方支付、间接支付、非货币支付和部分支付模式导致了他因素对主体信息资源消费中的主导作用。他因素的主导作用是信息资源消费与传统资源消费的根本区别之一。 1.3 消息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在产业结构理论与消费经济学理论中,关于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的研究较多。文献[8]认为消费结构优化是评价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文献[9]提出了一种基于收入水平的关系模型,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向高层次变化,并导致产值结构中工业所占份额逐渐上升,农业所占份额逐渐下降,服务业则缓慢上升。文献[10]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1980~2008年间的城乡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指出该地区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拉动作用不显著。文献[11]采用VAR模型分析了消费结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第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消费结构可以影响第二产业的升级,且城镇居民收入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总之,物质资源与能源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动态变化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往往导致消费结构中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的增加,进而改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传统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相对于传统产业,信息资源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影响关系更为密切,表现形式更加复杂。一方面,从影响程度看,信息资源产业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度高于传统产业。信息资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其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更为直接,效果更明显。另一方面,从影响方式看,消费结构对信息资源产业结构的影响方式有多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指信息资源的消费直接拉动产业结构的变化;间接影响是指信息资源的消费通过改变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的消费,进而影响信息资源产业结构。 2 信息资源产业消费结构 消费支付模式、消费影响因素以及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高耦合性能使信息资源产业消费结构的研究变量和分析重点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消费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信息资源消费结构的深入分析需要方法论层次的创新。下文从直接消费与间接消费、主动消费与被动消费之间的比例和组合关系,探讨信息资源产业消费结构的基本类型。 2.1 直接消费与间接消费 直接消费与间接消费之间的比例和组合关系是观察信息资源产业消费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信息资源的市场化、产业化开发利用的初期,多数主体的消费形式往往以直接消费为主。但是,在直接消费过程中,将会出现更多的演化信息资源和衍生产品,进而使人们对该信息资源的消费结构转向以间接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信息资源的直接消费与间接消费的转变过程具有多样性,可能是漫长的、短暂的,或甚至与原始信息资源的消费几乎同步进行。以动漫产业为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盈利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直接消费成功转向了间接消费,其赢利主要靠出售播映权、图书音像和衍生产品授权[12],消费者对该动画片的消费从直接消费转向了间接消费。从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的纬度看,信息资源产业的消费结构及其演化的特点如下: 1)信息资源的间接消费往往以其直接消费为前提条件。信息资源的直接消费的快速增长往往导致其间接消费的出现。 2)间接消费某一信息资源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使用信息和反馈信息,使原始信息资源的内容不断丰富,价值不断增加。 3)随着间接消费的演化,信息资源的直接消费也会发生变化,二者趋于螺旋式协同发展。 4)从信息资源的消费者角度看,直接消费往往是免费的或其消费成本很低,而间接消费往往是有偿消费过程,且消费成本较高,是供方的主要盈利点。 5)从信息资源的供方角度看,满足信息资源产业对直接消费的需求是手段,而培育更多、更强烈的间接消费才是最终目的。 2.2 主动消费与被动消费 主动消费与被动消费之间的比例和组合是观察信息资源产业消费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与传统资源不同的是,人们对信息资源的消费往往被动进行。主动消费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行为,而被动消费则是无意识的他组织行为。信息资源的被动消费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对“嵌入性信息资源”的消费。主体在主动消费自身所需要的少量信息资源的同时,可能被动消费大量的“嵌入性信息资源”。以网络信息资源的消费为例,人们通过搜索引擎查找所需信息资源是一种主动行为。但是,在这种主动消费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被动消费,包括搜索引擎的结果排序、广告信息以及目标页面中嵌入的附加信息资源。消费者对嵌入性附加信息资源的消费往往是被动的。但是,对于资源提供者来说,被动消费恰好是他们的利润来源。被动消费信息资源的另一种形式是“推送性信息资源”的消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消费大量的“推送性信息资源”。例如移动通信运营商主动将各种社会新闻和市场信息资源推送给用户,手机终端用户只能被动阅读。从主动消费与被动消费的角度看,信息资源产业的消费结构有如下特征:①主体对信息资源的主动消费和被动消费几乎是同步进行,被动消费额往往伴随着主动消费的过程,主动消费中往往无法避免被动消费行为的发生。②主动消费是信息资源消费者的一种自觉行为,也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而被动消费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是信息资源供方的利润来源,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③主动消费和被动消费虽是同一个主体的消费行为,但支付方式可能不同,主动消费的费用一般由消费者自己支付,而被动消费的费用往往由第三方(如广告商、赞助商等)支付。 根据上述讨论,信息资源产业的消费结构可以分为以下4种,如图1所示。标签:消费结构论文; 优化策略论文; 信息消费论文; 能源消费论文; 需求分析论文; 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信息集成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用户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