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天水 741020)
【摘要】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活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设为甲组,采用常规药物予以治疗,并将同期收治的另外32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乙组,在甲组的治疗基础上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予以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且血小板活性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血小板活性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126-02
冠心病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相对复杂,主要由心血管狭窄、阻塞,致使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等[1]。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症状可呈渐进性加重现象,且容易在夜间睡眠、休息时出现心肌梗死等危险,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2]。本文主要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活性功能的影响,并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的64例研究对象,皆为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这一时间段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的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及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占33例,女性31例,年龄在53~79岁,平均年龄为(64.51±4.26)岁。将所有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甲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而乙组则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予以治疗,各组32例。在一般资料比较上,组间无显著的差异(P>0.05)。
1.2 方法
甲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具体包括:将20mg的硝酸甘油注射液(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0289)加入到0.9%的16mL氯化钠注射液中予以泵入,1次/d,连用3~5d。
而乙组则在甲组的治疗基础上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具体为将60mg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2558)加入到0.5%的5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予以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d。
1.3 效果评定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予以疗效评定,其中,患者心绞痛减少在80%~100%之间为显效;患者心绞痛减少在50%~80%之间为有效;患者心绞痛减少不足50%,各项症状无显著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及PAC-1、CD42b水平,来对其血小板活性功能予以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表示用(x-±s),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n),组间率用(%)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 组间疗效比较
甲组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0%;而乙组经过治疗干预后,显效共有23例,有效7例,无效有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组间血小板活性功能比较
在治疗干预前,组间各项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经过不同的治疗后,乙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甲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体如表所示。
3.讨论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内斑块形成,进而导致血栓,并阻塞心脏血液供应,从而诱发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一般来说,冠心病的发病及心肌缺血程度,主要与患者的血脂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因此,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脂水平越高,则表示其病情越严重。因此,降低其血脂与血液粘稠度为治疗该种病症的关键[3]。而近来,又有研究发现,血小板活性功能在粥样硬化、血管内血栓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人体血液内的血小板均处于静息状态,而一旦发生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时,因冠状动脉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会致使血小板的活动功能激活,从而发生血小板局部凝聚,并适当大量的生物活性因子,进而形成血管内血栓[4-6]。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PAC-1及CD42b为血小板活性检测的主要标志物,通过对其水平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评估患者的病情。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以有效控制血小板聚集,并降低血液粘稠度、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促使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7]。同时,该种药物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功能,并降低血小板粘附、聚集,从而改善其心脏缺血、缺氧状况[8]。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P<0.05);且乙组血小板膜糖蛋白的CD63、PAC-1水平相比较甲组更低;CD42b水平相比较甲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运用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能够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安全性较高,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那坤,武亮.舒血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0):1268-1270+1274.
[2]高娅男.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03):177-179.
[3]高嘉良,李军.“扶阳活血法”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03):550-552.
[4]范正菊,杨明.探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功能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03):140-142.
[5]冯静,李占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05):93-95.
[6]邓冬,赵慧辉.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J].吉林中医药,2016,36(09):883-886.
[7]李飞.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8(10):16-18.
[8]邓冬,李雪丽.411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1):4889-4892.
论文作者:黑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9
标签:心绞痛论文; 血小板论文; 不稳定性论文; 冠心病论文; 注射液论文; 患者论文; 活性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