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芳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中心幼儿园 312361
摘 要:《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经验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对于托班的宝宝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创设自由、安全、宽松、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娃娃家游戏对于调整幼儿的情绪情感有很好的作用,同时满足了幼儿模仿成人世界的需要,是扩大幼儿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能力及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托班 娃娃家 创设
一、娃娃家的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
2—3岁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境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因此在创设娃娃家的环境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托班宝宝的年龄特点,考虑宝宝的生活经历、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需求和能力。
1.让宝宝在家的环境中找到安全感(第一阶段)
开学初宝宝们从不同的家庭来到了幼儿园,处在分离焦虑时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托班宝宝入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克服分离焦虑。这时幼儿在进入娃娃家游戏时,呈现出的情况是:幼儿需要教师照顾的多,依恋大人,通常是集体来到娃娃家中,表现出幼儿有很强的从众心理。这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细心照顾,尽快与宝宝建立亲密的关系;另一方面要从环境的设置上遵循“软、圆、矮、趣、变”的原则,创设自由、宽松、舒适、安全的游戏环境,营造温馨、快乐的“家”的氛围。
2.让幼儿在家庭化的环境中学会生活(第二阶段)
在孩子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后,要根据幼儿兴趣调整游戏环境。此时可以创设单独的娃娃家或几个娃娃家,也可以分割成几个游戏场所,如厨房、客厅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幼儿兴趣可以增添多种布做蔬菜、水果、小沙发、靠垫、小推车、饮水机、小衣服、奶瓶等家中及宝宝需要的一切生活用品。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宝宝轻松地游戏,尝试着给娃娃做饭、喂奶、穿衣服、哄娃娃。通过教师恰当的指导,宝宝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体验的增加,游戏情节更加丰富了。
3.让幼儿在情趣化的环境中学会探索(第三阶段)
《指南》指出要让幼儿自由探索,不断建构自己的经验。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娃娃家游戏提供了幼儿探索的条件。托班宝宝正处在“我自己来”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和探索,让宝宝做自己想做的事,相信自己,勇于尝试动手克服困难。
相对于第二阶段来说,可以将一些成型的玩具收起来一部分,适当投放半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托班幼儿属于具体形象思维,没有奶瓶就不会想到给娃娃喂奶,年龄越小,对玩具材料的依赖就越大,对游戏材料的逼真程度要求越高。教师在材料制作上就要体现趣味性,形象逼真,颜色鲜艳。如:布做的有按扣的萝卜、饺子、多功能布包等。这些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了宝宝的小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他们尝试各种玩法,不断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托班宝宝的探索意义不在于研究得有多深,而在于树立宝宝“我能行”的信心,发展其自我意识。
4.让幼儿在自主化的环境中学会交往
托班宝宝自我中心意识强,自控能力弱,坚持性差。由于缺乏与同伴的交往经验,宝宝的独占欲望强,在游戏中出现冲突是常见现象,特别是表现在争抢玩具材料上。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要有“备份”,利用孩子从众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在材料的投放上,每一种、每一类都要投放多件,如系扣的、喂豆的、操作用的蔬菜、水果,还有娃娃、餐具、小筐、小包等都可以是3—4个,让宝宝有条件自主选择玩具材料。
托班幼儿以独立游戏为主,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并参与其中,引导幼儿共同游戏。
5.让孩子通过多层次材料获得成长
皮亚杰告诉我们:儿童的认识发展是在其不断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中得来的。幼儿的小肌肉发展水平不同,应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因此在材料的制作上应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多功能性,做到一物多玩,让孩子发明创造新玩法,使每种材料在不同的孩子手中发挥出不同的用途。例如喂豆娃娃就有感知大小、颜色、形状、扣瓶盖等。
适当、适时地为区域进行材料投放,既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又可以使幼儿增加游戏兴趣。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陈磊 《体验孩子:区域活动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丁海东 著 《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论文作者:张文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幼儿论文; 宝宝论文; 材料论文; 娃娃论文; 环境论文; 游戏论文; 经验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