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松[1]2002年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态平台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出发,详细论述了各种开发方法的优点及其存在的不足,指出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为了解决管理信息系统中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与传统开发方法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变化之间的矛盾,引入了组态与组态平台的概念,并对之作了详细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种新手段——组态平台开发技术。 作为组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的环节,本文就组态平台的构成以及实现过程中所使用的重点技术——文件上传、组件注册、模板的应用、工程文件以及数据表操作的容错处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同时,就开发组态平台过程中采用的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组件化程序设计思想及其应用、Windows DNA等内容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为了加深对组态平台的理解,本文还结合校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详细论述了使用组态平台开发工具开发校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要点及其全过程。作为一门新的技术,本文对组态平台技术发展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考虑的问题,也作了深入的探讨。 本文论述的组态平台是为企事业单位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一种工具软件。通过使用该工具软件,那些非计算机专业的企事业管理人员可以不必去精通Power Builder、Visual Basic、Visual C~(++)之类的开发工具便可方便地开发出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管理信息系统。该平台弥补了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手段的一些不足,使得各个企事业部门开发具有个性化管理风格的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可能。
李强[2]2007年在《面向集成的流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正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生产过程的特殊性,流程企业对设备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程企业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对设备管理主要业务的综合管理,而且能够在设备管理基础上融入实时监控技术,能够与企业其它系统进行系统集成,以提高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本文以某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系统项目为背景,针对流程企业设备管理需求,从集成化角度出发,设计开发了流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1)流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建模。根据流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与集成需求,采用基于UML的面向对象方法,通过系统主要用例、典型序列图和系统类图对流程企业设备管理主要业务进行了详细分析与建模。(2)流程企业设备监控与管理信息的集成。采用OPC接口作为设备监控系统与设备管理系统的通讯接口;建立了设备监控与管理信息的集成结构;根据OPC技术规范,开发了OPC客户端控件,用于实现设备监控实时数据的读取、显示和存储;选择组态王作为系统组态软件,研究了组态软件在集成结构中的应用;为了集成历史数据,开发了组态王历史数据转储工具。(3)流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与企业其它系统的集成。研究了传统的系统集成方法,提出了基于XML Web Service的系统集成方案,建立了流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与企业其它系统的集成模型;研究了基于XML技术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基于Web Service技术实现系统间的应用集成。(4)流程企业设备管理原型系统的开发。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系统集成体系结构和功能框架,选择了系统平台及开发工具,研究了数据库操作和报表生成的关键技术,实现了B/S模式的流程企业设备管理原型系统。
李朝辉[3]2005年在《基于构件复用技术的组态模型及平台研究》文中指出软件构件从概念提出到现在业界形成一定的共识,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化;与计算机硬件技术相比,进展缓慢。计算机硬件虽然十分复杂,但建立在技术复用思想基础之上的开放性、标准化技术体系,实现了技术的不断有效积累和开放竞争的市场,进而形成了以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成熟生产工业。而软件产业却面临着高失败率、很少按时交付,经常超出预算成本等危机,形成投入高、风险高却不一定能产出高的产业特征。如何借鉴硬件技术以及其它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复用为手段,以提高软件生产力为目标的软件构件技术是需要密切关注的研究课题。基于构件复用技术的关键问题有:构件的抽取、设计与实现、构件的集成与组装及其运行支撑平台。本文针对这些关键问题侧重于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 在讨论传统软件开发方法及软件构件技术复用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工业控制自动化领域的组态概念,提出了一种构件化可重构软件系统组态模型(ComponentBased Reconstructive Software Configuration Model,CBRSCM),阐述了其机理及其软件开发过程。其含义是:在一定的软件体系结构基础上,用系统的宏观逻辑组态描述联结实现系统具体功能的软件构件,定制组装成完整的应用软件系统。该模型具有如下特点:① 构件化大大加快了应用系统开发的速度和效率;② 逻辑和实现的分离明显改善应用软件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重构性;③ 系统逻辑组态描述能始终保持应用软件系统应用和需求的一致性。2、 借鉴操作系统的微内核思想设计了一个面向中小学信息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组态平台(Configuration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System,CPIS),并实现了其原型系统。信息系统组态平台主要由主体框架MF(Main Frame)、可复用构件库系统RCLs(Reusable Component Library system)、图形组态界面GCI(Graphic ConfigurationInterface)、工程管理PM(Project Management)、工程上传PU(Project Upload)5部分组成。结合页面组态、页面编译转换、数据库组态等功能模块阐述了其组态机理;在COM/DCOM构件对象复用模型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该信息系统组态平台中构件动态组合的业务构件模型,建立了构造适用于该信息系统组态平台的构件标准。信息系统组态平台的实现为基于构件的特定领域应用系统组装建立了支撑平台。该平台具有直接面向最终用户、操作简便、高效快捷、易扩展和个性化组态定制等特点,并通过了由教育部电化教育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会。目前,使用该信息系统组态平台可以针对中小学校园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组态定制开发。3、 给出了一种基于UML(Unified Model Language)的特定领域构件抽取方法(UML-based Abstraction Method of Component for Specific Domain,UAMCSD)。它基于构件复用技术的组态模型及平台研究是在获取领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从UML视图到领域模型的两次映射来抽取可复用构件;它首先将统一建模语言中体现静态建模、动态建模的用例图、类图、行为图、活动图等一系列连续的可视化建模视图引入到领域工程中,使它们分别映射领域的需求视图、结构视图、行为视图和实现视图,进而映射为领域分析模型、领域设计模型、领域实现模型,从而对特定领域分析抽取可复用构件。基于UML的特定领域构件抽取,有机地将面向构件的思想和领域建模联系起来,充分调动uML的多视点建模机制,从不同应用层次和不同角度对领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从而建立灵活、便于扩充的领域模型。 4、在领域构件设计实现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工智能框架知识表示的构件描述力-法,解决构件描述、分类、检索等构件复用关键性问题;利用框架表示的推理特性,建立了基于规则推理和功能粒度的构件搜索匹配算法,提高了构件搜索效率和准确性。并设计了存储和分类管理软件构件的可复用构件库系统,它采用RDMS来存储构件的说明描述部分,用文件系统来存储构件的实体部分,两者之间通过一种映射建立链接;这样既保留了RDMS的高效查询特性,又保留了文件系统的存储灵活性 5、结合组态定制开发实例,提出了面向客户定制的软件组态开发模式(Softwareoevelopment Pattem for eustomer一odented Connguration,SDpCOC)。它是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综合运用领域工程、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等先进软件技术、借鉴并行工程及组态概念,依赖从软件产品到软件过程的全面优化,实现缩短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目标。与其它开发方法相比,面向客户定制的软件组态开发模式更重视基础工作和标准化工作,更注重软件开发技术与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的紧密结合。它具有如下特点:①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以实现快速响应;②直接面向最终用户,始终保持软件应用和需求的一致性;③提高开发规模,降低开发成本,以实现规模经济;④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以实现范围经济。关键词:信息系统、组态模型、软件构件、软件体系结构、领域工程、应用工程 组态平台、软件组态开发模式、构件库、框架表示、构件检索
陈建树[4]2008年在《工业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设备管理以设备本体为研究对象,以智能化为基础,利用信息化平台,在承认设备老化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为设备维护提供科学管理。国外对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比较早,现已进入了相当完善和先进的阶段,形成了包含辅助决策的综合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国内对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仍然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本文从工程应用实际出发,针对工业自动化设备管理信息缺乏、维护工作量大、维护方法落后,对一些关键设备、重点设备的管理亟需加强,并且与其他管理系统间的信息流通很少的现状,分析了系统进行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描述了工业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结构模型,并给出设计和实现设备管理系统的方法。同时以DCS控制系统本体管理为例,具体分析了整个设计过程,给出了完整的实现方案,这种方案具有普适性,同样适用于其它自动化系统如PLC、SCADA以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本文在设备管理方面所作的研究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应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定义设备的管理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同时生成设备的经济、技术评价指标,方便公司领导、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等全面、快捷了解设备状态做出正确决策。2.根据DCS系统管理需求设计软件基本功能包括设备信息管理、状态管理、维修管理、报表管理等,根据维修决策需求设计软件的高级功能如基于设备技术指标的信息查询、故障树等,给出全面的功能模块层次结构。3.考虑到DCS现有的系统情况及开发条件,在原理方案系统上采用了强的设备管理方法,开发独立于监控系统、组态系统的数据库。并利用B/S叁层结构方便网上用户查找信息、C/S两层结构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支持设备管理各项复杂操作的特点设计软件结构。4.研究设计对DCS系统的卡件、交换机、CPU、电源、网络负荷、环境温湿度等重要参数、设备的管理。
朱军[5]2010年在《种猪数字化养殖平台的系统集成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牧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数字化农业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养猪业作为我国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养猪业的数字化饲养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依托于内蒙古数字化农牧业建设示范项目(内发改投字[2008]1715号),以种猪为研究对象,研究种猪的数字化养殖模式。根据种猪的饲养过程、生活环境以及个体信息管理等内容,利用计算机、智能控制、信息监测和系统集成等数字化技术措施集成了种猪数字化养殖平台,应用于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为数字化农牧业提供了示范实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发了种猪数字化精细饲喂系统。利用S7-200作为主要下位控制器硬件,配合使用Micro Win开发了其相应的控制驱动程序;在King View组态开发的上位监控系统下,根据个体种猪产仔天数及产仔数量,控制步进电机驱动自行研发的卸料器,为猪只投放精确的饲料量。当落料量为哺乳母猪所需的500g—3000g/次时,通过实际落料得到其落料量的最大误差低于±2%。(2)根据种猪饲喂系统落料的误差范围,确定了模糊控制输入变量的论域,选定了模糊化的叁角形隶属度函数,最终建立了基于Mamdani标准模型模糊控制算法的种猪数字化精细饲喂系统。并将基于Mamdani标准模型的模糊控制算法,转化为S7-200中的模糊控制梯形图,实现了基于Mamdani标准模型模糊控制算法的S7-200可编程控制器种猪数字化精细饲喂系统。(3)建立了基于T-S型ANFIS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算法的种猪舍小气候环境温度模型。根据种猪舍小气候环境之多变量、非线性的特点以及模糊控制和神经控制自身解决非线性系统的互补优越性,确定了种猪舍环境温度模糊控制输入变量的论域,选定了高斯形隶属度函数的模糊推理,利用自适应神经学习的方法,完成了基于T-S型ANFIS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器的种猪舍环境温度的建模。(4)开发了种猪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根据集成平台的可接入性以及工程可实现性和稳定性,将Visual Basic基础开发语言作为前台主要开发语言,以Access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通过ADO数据库链接技术实现了前台人机界面与后台数据库的链接,实现了猪只信息的数字化管理。(5)集成了种猪数字化养殖平台。利用组态王King View将各子系统集成在同一个平台,实现了种猪养殖中包括饲养过程到信息管理的集中监管;作为典型的农牧业信息化示范实例,应用于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
鲁芹[6]2002年在《MIS组态平台中用户数据库组态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现在绝大多数的MIS产品的开发还是靠软件公司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来完成。不仅开发的周期较长,成本较高,而且开发出来的产品很多都不能让用户满意,系统升级也不方便。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能有一个简便易用、用户可自行开发、自行维护,生成具有用户本身个性特点的MIS系统的工具软件。本文中所提到的MIS组态平台就是一个适用于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生成的工具性软件。它具有如下特点:操作简便;用户系统的开发速度快、效率高、个性化;面对需求者进行开发;适应多平台;用户系统运行可靠性高;用户系统改造升级方便;系统具有开放性。该组态平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网页组态、处理逻辑组态、用户数据库组态、邮箱配置组态、公告牌与聊天室配置组态、提示信息数据库组态、工程导入/导出、用户数据库维护和用户系统维护等。 本文在软件工程理论方面提出了组态软件开发的思想,对COM组件开发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与研究。介绍了MIS组态平台的结构与系统功能、开发MIS组态平台所采用的Windows DNA体系的特性与结构以及COM组件软件开发技术。本文在用户数据库组态的设计实现部分利用COM组件开发技术,给出了符合关系数据库理论规范的用户数据库组态部分的实现方案。
李朝辉, 邓贵仕, 李文立[7]2002年在《管理信息系统组态开发模式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讨论,指出传统开发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组态开发的新模式,进而阐述了组态开发模式思想,并以实例演示了组态开发B/S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过程。
郝放[8]2001年在《校园网MIS软件开发平台的系统设计》文中提出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比较复杂。常用的几种开发方法都有着一些缺陷,最主要的是通用性差、自适应性不强、用户无法真正的参与其中。本文借助“组态”软件的思想,提出一种新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用户无需进行编程即可自行定制满足其需要的系统。 系统由数据库组态、用户操作界面组态、系统编译、系统维护四个部分组成。由数据库组态可以定制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并在线实现;由用户操作界面组态和系统编译可以定制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并转换成为网页的形式发布;系统生成后,可以由系统维护向导完成一些必要的数据的维护工作。 本文的研究方法目前已应用于生成校园网管理信息系统。一些学校通过运用本文介绍的软件平台生成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并以投入使用,运行效果较好。
魏森声[9]2012年在《基于OpenGL和OPC技术的煤矿叁维可视化信息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作为一种常规的矿物能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煤炭生产历史悠久,但煤矿的安全生产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煤矿生产涉及到的系统繁多,数据量庞杂,且管理和生产环节相互分离,难以进行现场管理,客观上造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诸多困难。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煤矿生产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受传统生产模式和工艺的影响,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可视化程度低,因此,构建一个集成的叁维可视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所研究的基于OpenGL (Open Graphics Library,开放图形库)和OPC (OLE for Process Control,用于过程控制的OLE)技术的煤矿叁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属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监控研究领域,着重研究了叁维可视化建模、基于OpenGL的叁维可视化和基于OPC接口系统集成的实现。由于煤矿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所以本文提出了分层设计的原则,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分为两步:首先在系统集成、叁维可视化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叁维的组态软件平台,然后在叁维组态平台之上,对煤矿各个子系统进行重新整合,进行二次组态化开发,构建叁维可视化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图形和动画易于表达复杂但精度要求不高的信息的特点,非常直观地展示煤矿运输巷道与煤炭生产各个重要环节以及矿内工作人员活动情况。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此可视化信息平台,监测井下的各个地点设备的实时状态信息,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在必要的时候做出控制或安全生产调度,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事故。本文首先简述了开发煤矿生产信息系统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煤矿生产信息管理平台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OpenGL和OPC技术的研究方案。其次,以煤矿生产叁维空间实体为对象,对煤矿生产叁维可视化建模的关键技术和关键算法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入的研究。针对煤矿场景叁维建模的特点,采取了混合建模的方案和基于TIN (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不规则叁角网)和ARTP (Analogical Right Triangular Prism,似直叁棱柱)的地层、巷道叁维集成数据模型,并在C++语言的平台上对其数据结构进行了设计;分析了基于OpenGL可视化实现的过程;针对煤矿企业信息孤岛的现象,提出了基于OPC技术接口级系统集成的方法来实现煤矿异构系统无缝链接,深入分析了OPC技术的实质和通信逻辑。第叁,分析了组态系统的功能特点和结构,在Visual studio2008平台上,结合OpenGL可视化技术、OPC接口技术、ActiveX控件开发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OPC的叁维可视化组态平台,着重介绍了叁维绘图控制模块、基于OPC的通讯模块的程序开发过程,并详细说明了实现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程序代码。最后,利用叁维组态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构建煤矿生产叁维可视化信息系统。介绍了煤矿生产叁维可视化系统总体设计的构架和实施方案,以及系统的性能特点、可视化界面的设计风格、界面开发过程。并以人员定位系统为实例,详细介绍了人员定位系统的系统组成、界面设计、实现的功能,并展示了运行时的界面效果图。
杨森[10]2015年在《Contro X2000组态软件用于油田生产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文中研究说明组态软件应用于油田生产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时要根据软件形态、功能和油田监控需要进行系统设计,主要实现对现场生产设备和工艺状态的监测、监控、数据传输、远程控制和管理。本文所应用的组态软件主要是基于Windows的Contro X2000,以此软件为开发平台进行油田生产监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组态软件进行设计时主要考虑实时数据库系统设计、图形界面开发设计、OPC数据包设计和网络发布四个方面,根据组态软件应用于油田生产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系统结构组成,可以看出该系统组态功能包括过程控制、顺序控制、数据库管理、历史库管理、图形功能、数据报表管理等。
参考文献:
[1]. 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态平台开发[D]. 崔晓松. 大连海事大学. 2002
[2]. 面向集成的流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 李强. 青岛科技大学. 2007
[3]. 基于构件复用技术的组态模型及平台研究[D]. 李朝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05
[4]. 工业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陈建树. 浙江大学. 2008
[5]. 种猪数字化养殖平台的系统集成与应用研究[D]. 朱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6]. MIS组态平台中用户数据库组态的研究与开发[D]. 鲁芹. 大连海事大学. 2002
[7]. 管理信息系统组态开发模式探讨[J]. 李朝辉, 邓贵仕, 李文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
[8]. 校园网MIS软件开发平台的系统设计[D]. 郝放. 大连理工大学. 2001
[9]. 基于OpenGL和OPC技术的煤矿叁维可视化信息系统的研究[D]. 魏森声. 太原理工大学. 2012
[10]. Contro X2000组态软件用于油田生产监控管理信息系统[J]. 杨森.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5
标签: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设备管理系统论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组态论文; 建模软件论文; 流程管理论文; 数据库系统论文; 用户研究论文; 信息系统集成论文; 软件过程论文; 企业软件论文; 工程信息论文; 软件论文; 用户分析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设计流程论文; 开发流程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