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收入分配的影响_人民币升值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收入分配论文,人民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585(2007)05—0005—06

自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走高,从目前情况来看,人民币仍然存在升值压力,汇率变动会对一国收入分配产生影响,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因此,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外直接针对汇率变动对收入分配影响的论述不多,文献资料主要集中在汇率决定理论以及汇率变动对就业、国内总产出等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如,Diaz-Alejandro,Carlos F(1963),Guitian,Manuel(1976),Mohsen B.和Aghdas M(2000),Robert Blecker(2003);国内关于汇率变动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文献如刘庆玉(2006),张幕(2006),主要从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产业、资本流动和就业等方面展开分析,从整体来看,分析不够透彻、全面,在此,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业间、区域间、不同阶层消费者和总产出以及国际间收入分配的影响入手,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业间收入分配的影响

按照经济学理论,人民币升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外国商品相对于本国商品更加便宜,从而抑制出口,促进进口,促使国内闲置资源从贸易品部门转向非贸易品部门,这种效应我们称为人民币升值的价格效应,但人民币升值的价格效应取决于进出口商品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一般来说,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的价格弹性不可能很高,因为目前我国贸易结构以加工贸易为主,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的中间产品的价格,促进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其产品出口下降幅度较小。进口成本所占比例越大,汇率上升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就越小,与其他类型的出口企业相比,依赖进口中间产品的出口企业的利润和就业人员工资下降幅度较小,这类企业与其他出口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会扩大,人民币升值的价格效应受到极大制约。

另外,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鼓励出口的政策,使出口行业逐渐膨胀,出口企业总量逐年增长,形成了就业和出口过于集中的局面。我国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企业一般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企业吸纳了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但由于缺乏行业自律,行业内部恶性竞争激烈,竞相压价,人民币升值等同于增加其产品生产成本,人民币大幅升值必将使大量企业被迫关门和减产,大量工人面临失业,收入下降,从而使该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收入差距扩大。

对贸易品部门来说,由于其生产和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国内经济的兴衰对其影响较小,但汇率变化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汇率不稳定,就要承担汇率风险,所以一般来说,这些企业希望保持汇率稳定。对非贸易品部门来说,汇率变动对其影响较小,但国内经济状况与这些企业的效益直接挂钩,因而这些企业希望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不太关心汇率的变化。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区域间收入分配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区域间收入分配也有较大影响,人民币升值会提高外资在中国的投资门槛,流入中国的外资会选择盈利前景较好,政策环境好的区域进行投资,这些区域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出口的产品多为加工贸易品或制造业产品,这些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科技含量较高的部分大多依赖进口,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所需中间产品的价格,因而这些地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就较小;而欠发达地区出口的产品主要为资源型产品,人民币升值会直接降低这些产品的出口收益,这些地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升值会进一步扩大区域间的收入分配。

另外,考虑到人民币升值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中国,从而引起国内资产膨胀,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投资于股票和房地产等领域会获得丰厚的收益,由于富裕地区居民的闲置资金较多,投资便利,投资渠道多,所以这些“红利”基本上也被分配到富裕地区居民手里。当然,投资股票、房地产也有风险,今年5月30日股市大跌,近1000只股票跌停,股民损失达1万亿元以上,这次事件给中国股民上了一次实实在在的风险教育课。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掌握得不好,导致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这部分热钱会首先选择进入投资回收期比较短,短期投资风险比较小的领域,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是最容易被选中的领域。热钱涌入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稳定和政府政策的效力产生直接冲击,由于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的热钱会大量流入也会大量撤出,因而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一直存在,热钱流入中国就会带动资产价格屡创新高,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就会迅速撤离,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金融风险。所以,尽快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于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民币升值对不同阶层消费者收入分配及总产出的影响

将消费者划分为两个阶层:工薪阶层和资本收入者阶层。每个阶层消费者的偏好相同,它们同时消费贸易品(F商品)和非贸易品(H商品),同时将一部分收入用来储蓄。国内货币工资总额和利润由国内生产总量和名义工资率决定,假定短期内生产H商品的行业和生产F商品的行业工资总额和利润都相同且保持不变。

假设:

由于与工人相比,资本收入者用于支出的部分更多地花费在进口商品上而不是国内商品上,同时将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因而在许多国家。所以,人民币升值会引起国内产出水平降低。

同理,人民币升值的收入效应对F商品需求的影响可以用下列式子表示:

四、人民币升值对国际间收入分配的影响

讨论人民币升值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时,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台湾地区本币升值的过程和经验。日元和台币升值与人民币升值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日本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日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汽车贸易逆差急剧扩大,日本人持有大量美元,购买美国资产,推动了资产泡沫化,引起美国通货膨胀。1985年9月,美、日、英、法、西德密会于纽约广场饭店,美国对其他国家施压,逼日元和欧洲货币升值,签订了“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同意美元贬值。“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汇率—路攀升,从1美元兑250日元上升到1995年的1美元兑78日元,平均每年升值12.4%。日元升值推动日本股票价格飙升,1985年12月,日经平均股仅为13113日元,1989年12月29日创下了38915日元的历史最高点。日本中央银行当时采取的是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了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日本的国土面积仅相当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但地价市值总额竞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② 日元大幅升值使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大幅缩水,不得已退出美国市场,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价格暴跌,企业纷纷倒闭,同时还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日本经济陷入长达15年的衰退。

2.台湾地区的经验

目前人民币升值与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金融改革的情况非常相似。台湾地区金融改革前体制非常僵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台湾地区推行了利率自由化改革,改革后的利率能够真正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升值带动台币缓慢升值,1985年1美元兑换39.85台币,1986年台币升值5%,1美元兑换31.92台币,台币缓慢升值使人们形成升值预期,希望持有更多的台币,1987年1美元兑换31.92台币,到1989年1美元只能兑换26.17台币。1988年、1989年、1990年台湾地区资产价格上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过热,台湾地区股市加权股价指数在1985年7月为600点,1986年9月上升到2505点,1987年10月一路攀升至4600点,虽受全球股市风暴影响一度下跌,但随后恢复上涨势头,到1988年9月上升到8870点,1990年2月进一步上涨到13608点,5年时间股市上涨了近23倍。与此同时,台湾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也上涨很快,从1980年到2000年20年的时间里,台北、高雄、台中等城市的住房价格(含地价)上涨了12~13倍。③ 随着台湾岛内民主呼声的日益强烈,20世纪90年代初期金融机构逐步对外开放,90年代台湾地区经济的良好表现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台湾地区经济没有受到大的冲击,都说明台湾地区金融体系相对较为灵活,汇率弹性较好,对危机起到了很好的预警和缓冲作用。

3.对中国的启示

目前中国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和台湾地区的情况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中国目前还处于资本管制时期,如果资本管制一直有效,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会太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开放,资本管制的效力将越来越弱化,目前外资大量涌入推动中国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价格上涨,就表明外资进入中国的渠道不完全受到中国政府的控制,外资可以大量涌入也可以大量撤出。外资流入中国推动中国资产价格上涨,可以获得资产价格上涨和汇率上升的双重好处,在引起中国经济波动和价格扭曲的同时,也会影响到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因而当务之急是消除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可以使人民币一步升值到位,使国际投机资本尽快撤出,否则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不可低估。

五、政策建议

1.将环保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

判断人民币币值低估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太大。根据经济学理论,汇率升值的国家的净出口应该是下降的,但这一理论有个重要的假设前提,即该国的贸易结构以一般贸易为主,而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较特殊,绝大多数贸易顺差是由加工贸易带来的,2006年数据显示,我国的一般贸易顺差831亿美元,加工出口贸易顺差1898亿美元。④ 在这一结构下,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加工所需进口的半成品的价格,会鼓励更多的中间产品的进口,扩大出口贸易,因而人民币汇率升值不会从根本上减少外贸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解决贸易顺差的根本办法要靠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当前经济增长率较高,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形势下,加快体制改革步伐,解决内部失衡问题,将环保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价格,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将环保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会使一些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增加就业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利大于弊。

2.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

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Balassa-Samuelson effect)理论⑤,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两类:可贸易的和不可贸易的,对应的生产部门称为贸易品生产部门和非贸易品生产部门,贸易品生产部门的生产和投资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安排生产、销售,如制造业。非贸易品生产部门的生产要素流动性较小,其供给和需求主要来自国内市场,如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贸易品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往往快于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假设贸易品部门国际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即穷国生产率远低于富国;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国际差异较小,贸易品的价格由全球市场决定,其在国内的价格为全球价格乘以汇率。国际贸易使贸易品价格大体可比,相对于国外而言,穷国的劳动生产率很低,进而导致其工资水平也很低。然而,一国内部劳动力部门间流动性使两部门工资趋同,结果非贸易品部门虽然劳动生产率与国外差距不大,但由于工资与贸易品部门大体保持均衡也远低于国外水平,从而使该部门价格也相应低于国外水平。在计算该国价格水平时,由于一篮子产品价格包含两部门产品,穷国非贸易品价格相对国外较低,导致一般物价相对国外较低。这个理论对国际相对价格差异做出了解释,并得到国际比较经验数据的支持。按照这个理论,一个快速增长的国家其实际汇率应该上升。

卢锋教授对巴拉萨效应进行修改之后的模型表明,实际汇率升值的具体方式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的同时,工资是否与劳动生产率同比例增长,如果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同方向并且同比例增长,实际汇率升值通过物价变动可以实现。如果贸易品部门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该部门单位劳动生产成本在下降,实际汇率升值需要通过名义汇率升值来实现。其模型通过测算,发现1995年以来,我国贸易品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增长近1倍,而制造业部门⑥ 单位劳动成本相对发达国家却呈下降趋势,名义汇率存在升值压力。工人工资增长率比经济增长率低很多,经济增长的部分大都转化为利润和税收形式,我国储蓄率高也主要体现为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在提高,个人储蓄率并没有太大变化,企业储蓄用来分红的部分比较少,盲目投资、上项目,增加了投资热潮,扩大了贸易顺差,居民可支配收入呈下降趋势,消费率按年率2%的速度在下跌,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因而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缩小收入差距,降低贸易顺差,同时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推动我国经济从粗放投资型增长模式向消费型增长模式转变,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3.改变人民币升值预期

2001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中国廉价货币”的文章,认为人民币币值存在严重低估,2003年春的七国峰会上,日本政府提出人民币应该升值,美国赞同,认为人民币币值低估导致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失业增加,随后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从经常账户来看,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居高不下,2005年为1020亿美元,2006年达到1674.7亿美元,外汇储备已达1.2万亿美元,所有这些数据都成为人民币币值低估的重要依据。虽然也有人认为人民币币值没有低估:2005年我国贸易盈余1020亿美元,贸易盈余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只有7.2%,贸易盈余占GDP的比重为5.5%,2006年我国贸易盈余1675亿美元,贸易盈余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为9.5%,低于1998年的13.4%,按照这个逻辑,1998年国际资本应该投机人民币升值,因而国际资本炒作人民币升值并不是以人民币的真实币值为基础。不论是哪种观点,目前中国存在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是非常明显的,从股市的繁荣⑦ 和房地产价格的一路飙升可见一斑。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可以控制的时期,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到位,如果升值不到位难以抑制全球资本涌入引起国内资产价格高涨,加大未来调控的难度,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收稿日期:2007—07—30

注释:

① 假设初始状态下贸易是平衡的,如果国内F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则F商品的出口大于进口,在经常账户中就表现为贸易顺差;反过来,如果国内F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则F商品的进口大于出口,在经常账户中就表现为贸易逆差。

② 资料来源:《国际金融报》,2006年10月20日。

③ 包宗华:“对台湾住房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国建设报》,2003年10月29日。

④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数据。

⑤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Balassa-Samuelson effect),是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已故的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和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名字命名的,他们二人分别发现了这一理论。

⑥ 选取制造业部门作为贸易品部门的代表。

⑦ 最近股市处于震荡期,许多研究认为中国股市还会继续上涨。

标签:;  ;  ;  ;  ;  ;  ;  ;  ;  ;  ;  ;  

人民币升值对收入分配的影响_人民币升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