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型城乡关系建设思考
王昌锋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 新时期新型城乡关系的核心内容是城乡融合发展,就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城乡平等、城乡互动、城乡融合,包括推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通联,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及社会保障均衡化,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等。
[关键词] 新型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城乡基础设施一体通联
1 我国城乡关系发展历程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城乡关系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乡分割体制形成和巩固阶段;第二阶段是开始突破城乡分割体制阶段;第三阶段是逐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发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方针阶段;第四阶段是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阶段。
提示:(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1.1 城乡分割体制的形成与巩固阶段
这一阶段起始于建国初期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初期。建国初期国家在当时国际环境下,为了实现工业化快速发展,选择了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为了获得大量资金投入,只有就通过牺牲农业农村来实现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于是国家实施了以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方式来支持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在具体方式上实行农业集体化经营、农产品统购统销和价格上国家定价三种主要方式,同时由于实际计划经济体制下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城市工业对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很弱,为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实施了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体制随即形成并巩固了较长一段时间。
1.2 开始突破城乡分割体制阶段
这个阶段是指改革开放初期到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共十六大召开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初期即改革开放刚开始时期,全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政府放开了农产品市场并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农业家庭经营使农民有了充分经营自主权和就业选择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沿海地区城镇大量三资企业的发展扩大了对劳动力需求,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激活了城市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这样格局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向城镇流动。这一时期城乡分割的蕃篱开始逐步被突破,以剪刀差形式的农业支持工业的负担数量逐渐减轻。
从志书编写规模、篇章结构、地图选择(含古图)、释文内容、体例、统计数字、单位运用等等,编撰者无不仔细推敲,认真揣摩,在志书的内容和体例上都作了不少创新。志书脱稿后,又由陈先生亲自统稿,卷首的前言亦由他执笔。此志正如浙江省地名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地名志〉编辑的纲要通知》中所指出的:“是用地名典籍的形式,提供准确详备的地名资料。”《杭州市地名志》全书81.6万字,扉页书名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1990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刊发,这是浙江省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地名志。
1.3 统筹城乡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从中共十六大召开到十八大召开的期间,中共十六大之后中央提出“五个统筹”的发展思路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城乡统筹发展在具体措施上首先是减少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就业和生活的诸多限制;其次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同时还对农户进行粮食生产的直接补贴,并在农村全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当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就医负担,之后在农村实施低收入保障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这一段段的特征是改变了过去的“以农援工”的城乡关系,而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城乡关系转变,同时进一步在户籍制度等方面拆除城乡分割的制度性蕃离。
1.4 城乡融合发展阶段
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新时期新型城乡关系的一大特征。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对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包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口味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就要求农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大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同时城镇居民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到广大发展农度假、旅游及休闲观光的需求不断增加,就需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民宿旅游等,就需要城市资金、技术及人才投向农村,形成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
2 新时期新型城乡关系的基本内容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融合发展,建立新型城乡关系的主要内容,要大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工资性收入、营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同时统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逐步使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险等统一到一个水平。
2.1 推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加大对农村水利、电力、电讯、道路及公交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准,补齐短板,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通联。尽可能多安排农村公共交通线路和营运班次,以实现公共交通服务的城乡广泛覆盖。
2.2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通联
根据人口分布和结构变化的情况,通过加大财政预算支持等,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如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服务标准统一,充分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2.3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及社会保障均衡化
新时期新型城乡关系的核心内容是城乡融合发展,就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城乡平等、城乡互动、城乡融合,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4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这个阶段是指从中共十八大以后至今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内。中共十八大以后提出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经济要素实现双向流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统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逐步使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险等统一到一个水平。
3 建设新时期新型城乡关系的对策措施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建立新时期新型城乡关系即实行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体制机制障碍,就要破除一系列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旧体制,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即采取以下措施:
3.1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
人力资源不足及人才资源短缺是当前制约农村发展一大障碍,而目前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在城镇对口专业就业难度大,有的专业人才在城镇呈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而农村相应的专业人才短缺,因此应顺势而为地引导、支持和激励专业人才到广大农村去就业和创业。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就业的人员要在工资待遇上给适当提高,对于下乡创业人员要在工商注册、融资和税收政策方面给予扶持,以促进人才向农村流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用地的主体是宅基地,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并按规定标准占用,同时还有一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仓库、工业用房等也是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建设用地。目前农村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规模化经营困难,投资者有效预期不足,同时在农村取得建设用地较难,使得城市社会资本难以流入农村进行产业开发,实现城乡经济要素的双向流动。
3.2 制订和实施激励人才下乡政策
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欠账多,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资充分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可以考虑发行“乡村振兴建设公债”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因此,要进行一系列农村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首先要推行承包土地的“三权分置”,即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置,推行土地经营权的有偿自愿流转,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其次要逐步试点探索农村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把一些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利用起来,努力解决农村建设用地难的问题,促进城市资本进入农村进行产业开发,实现城乡经济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3.3 改革相关的农村产权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两种不同的管理体制,在土地制度上体现较为明显,城市建设用地实行的是国家所有,使用权进行划拨使用,或有偿出让及招投标拍买等,土地使用权可在其用途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有偿转让。而农村实行的土地制度是集体所有制,耕也是集体所有制下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建设
采访正值“第十九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期间,杨三可来到瓮福集团展台,向国内外客商推介瓮福集团“DAP+”、磷酸二氢钾、聚磷酸铵等新型增效肥料。
2.1.2 磷。果实缺磷能够引发水心病,影响苹果的储藏质量。2012年全市叶片磷平均含量为0.28%(表1),说明烟台市果园磷的使用量在较高水平,果树减磷迫在眉睫。除非叶片磷的含量低于0.08%才进行土壤施磷肥。磷元素在土壤中与其他元素合作关系不是很好,能使钙、镁、锌、铜、硫等元素变得无效。低磷常与土壤pH低有关,酸性土壤中磷酸根离子与铁(Fe3+)、铝(Al3+)、锰(Mn2+)形成磷酸盐沉淀,使磷素失效;碱性土壤中的磷被Ca2+、Mg2+固定。
【参考文献】
[1]张海鹏.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J].中国农村经济,2019(3).
[2]赵洋溢,郭娟娟.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城乡关系变迁的理论与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
[中图分类号] A32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27-0196-02
项目来源: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2019创新工程项目“大扶贫背景下的社会治理”。
作者简介: 王昌锋(1966-),男,贵州省惠水县人,副研究员,西南农大农经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区域发展战略等。
标签:新型城乡关系论文; 城乡融合论文;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通联论文;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