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Ⅰ号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_王彦

黑龙江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 157000

【摘 要】目的:分析心衰Ⅰ号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6月142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之外,利用心衰Ⅰ号加用治疗,对照组利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77%,不良反应发生率4.22%,对照组总有效率78.87%,不良反应发生率21.12%,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致死率高,基础治疗对患者预后效果影响较差,加用心衰Ⅰ号患者心脏收缩效果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Ⅰ号;临床效果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晚期,患者的预后效果相对较差,与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存活率差异较小,可见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对患者生命的威胁较大。我国临床数据显示,我国临床上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死亡率也逐年增加,造成患者死亡率高、预后效果差,临床为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除利用西药治疗外,针对中药理论,采用中药治疗[1]。本文对所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加用心衰Ⅰ号的治疗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12月142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71例/组。实验组男33例,女38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7.32±18.68)岁,原发心脏病病程5~13年,平均病程(9.26±3.74)年,BNP(667.15±602.31)ng/dl,心功能分级:Ⅱ级23例,Ⅲ级19例,Ⅳ级29例,原发心脏病:冠心病26例,心肌炎27例,扩张性心肌病18例。对照组男34例,女37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8.61±19.39)岁,原发心脏病病程6~14年,平均病程(9.64±4.36)年,BNP(659.16±603.14)ng/dl,心功能分级:Ⅱ级25例,Ⅲ级20例,Ⅳ级26例,原发心脏病:冠心病27例,心肌炎25例,扩张性心肌病19例。患者均通过中医辩证、心脏超声确诊,并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利用基础疗法治疗,利用ACE抑制剂进行治疗,如患者存在耐受性差的问题,则加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如患者存在ARB、ACR抑制剂耐受性差的问题,则利用小剂量螺内酯进行治疗。

实验组则加用心衰Ⅰ号颗粒,包括生黄芪、炙黄芪、山萸肉、麦冬等药物构成,口服用药,剂量1袋/次,bid。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6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疗程后治疗效果,包括痊愈、显效和无效。痊愈:患者用药后体征、治疗消失;显效:患者用药后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无效:患者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出现加重或死亡;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数*100%。对比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差异。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胃肠道不适、咳嗽、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均数±标准差(`x±s),t检验,计数资料:总有效率,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5.77%,不良反应发生率4.22%,对照组总有效率78.87%,不良反应发生率21.12%,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主要以ACE抑制剂、ARB抑制剂以及小剂量螺内酯等药物为主,但患者多数存在上述药物耐受性差、过敏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利用传统西药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中医将慢性收缩性心理衰竭归结为“胸痹”症,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久病体虚、情志不遂、劳倦外邪等原因产生。患者多存在硬气虚衰、出现淤血等表现[2]。心衰Ⅰ号是中药制剂,主要包括山萸肉、麦冬、海藻、路路通、炙黄芪、生黄芪等药物。其中黄芪的主要作用是为患者补气,利用山茱萸、麦冬为患者补阴,并同时兼顾补阳作用,上述药物均有改善心肌收缩能力、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失常和心肌的耐缺氧能力等[3-4]。利用心衰Ⅰ号治疗,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本文利用心衰Ⅰ号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在传统西药治疗基础上,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显著提高,且不良反应得到显著降低,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均提高。

综上所述,利用心衰Ⅰ号对慢性收缩性心理衰竭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治疗后患者心肌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宋英林.心衰Ⅰ号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6,13(10):44-45.

[2]李海洲,王瑾.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衰Ⅰ号配方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0):44-45.

[3]洪泽华,黄楷彬,吴梓彬.心衰Ⅰ号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08):45-46.

[4]赵惠,李七一,张琪,赵坤元.心衰Ⅰ号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02):117-120.

论文作者:王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  ;  ;  ;  ;  ;  ;  ;  

心衰Ⅰ号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_王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