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整治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测绘技术能够促进该项工作准确快速的开展及完成。同时测绘工作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它对于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前期性,既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地理信息,同时又可以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地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在土地整治中借助现代化的测绘技术,能够对土地问题的解决以及协调人与地之间的关系,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这不仅满足了现代化进程中对土地管理的要求,而且也较好推进土地整治的工作顺利开展。本文将就土地整治工作中测绘技术的应用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土地整治;测绘技术;应用
引言
土地整治手段是实现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及耕地占补平衡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其主要关注点在于开垦农村广大地区中未有效进行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或者是对既有耕地展开治理,通过对路、渠、田、林等系统开展统一的规划设计与改造,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的质量。测量是贯穿于土地整治过程中一项基础的且十分重要的工作。从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项目的初步设计到项目的竣工验收都离不开测绘工作技术的支撑。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规划设计研究,有利于提升整体项目的质量水平,确保项目的高效优质、加速经济开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1、土地整治中测绘基准建立要点
1.1建立坐标系与高程基准
平面坐标系统要选择和当地所使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一般,选择的平面坐标系统要满足投影长度变形的限值要求。在长度变形允许的情况之下,应当采用和国家坐标系投影带相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选择项目区的高程基准时应当先充分的了解当地状况,以当地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为统一的标准。而可行性研究则需要确切规划出项目的界线范围,采用GPS定位方式测定准确的坐标,获取主要拐点的经纬度坐标或者是平面投影。
1.2控制测量
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中,对项目地形地貌的现势性与准确性有着很高的要求,设计工作的底图需要采用比例尺大于1:2000全要素的地形图。同常规的地形测量一样,开发整理地形的测量也分为碎部测量及控制测量两个阶段。控制测量精度要达到:基础控制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mw不大于5cm;相对于图根起算点,图根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能大于图上的0.1mm。首级的高程控制要采用四个等级水准进行测量。待测的项目区是由一系列相连的地块所组成,在设置控制点的时候应该统一选点,提升控制测量的精度及效率。在实施测量的过程中,通常把基站设架在项目区的中心附近已知点中,而基站与移动站的距离不能超过10km,如此解算的速度与精度都比较好。
2、土地整治工作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2.1土地整治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测绘技术的应用
根据土地整治工作操作流程,土地整治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涉及项目选址、专项规划设计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将测绘单位测量的现状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现阶段,地形图的测量通常采用GPS技术,并通过RS技术进行遥感影像的获取,为选址工作提供准确、有效、大范围的工作底图。
GPS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起步大约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后GPS技术在研究、开发以及应用方面得到长足的进展,这使得测绘工作发生革命性变化。地形图测量时,遵循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因为GPS具有全天候、高精度、高效率、不受通视影响的优点,采用静态GPS(以南方GPS为例)进行控制测量,利用静态GPS在野外进行至少40分钟的数据接收,通过软件进行数据的后处理,删除不合理的基线,计算出控制点的三维坐标数据。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以载波相位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个标志,是一种高效的定位技术。土地整治项目准备阶段地形点碎步测量就是采用RTK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被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利用RTK进行碎部点坐标的采集,结合南方CASS7.0进行数据的内业处理,按照项目的要求标注相应的地形图要素,最后向项目承担单位提供一套准确、实用的测绘资料。
目前,遥感测绘技术(RS)在迅速的发展和普遍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人机带动低空遥感测绘呈井喷式发展,自从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极端天气和恶劣地理条件下,应用无人机进行了低空测绘后,无人机在低空遥感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且应用还不断深化拓展。无人机低空遥感测绘与航天高空遥感,数据互补,测量精度不断提升。对于较大范围的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地形图的测量,使用低空遥感能够快速稳定的获取地面的地理信息,减少了人工的投入,降低了测绘成本。利用遥感摄影能获取大范围的地形数据及其正射影像数据,在项目选址和规划阶段能够提供更加直观的地形和土地利用状况,为土地开发整治规划提供科学的数据信息,使土地整治工作更加优化、合理,达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增加土地利用面积,提高农民生产收入的目的。
2.2土地整治项目在实施阶段测绘技术的应用
土地整治一般包含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持等分项工程,为确保工程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及相关流程进行施工,将施工设计图上的工程如实的反映在相应的地形地貌上,即施工放样。施工放样工作的正确与否,是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步骤,例如设计中的沟渠能否修建在设计中的位置、真正起到灌溉的功能。
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测量需要采用水准仪、RTK等测绘仪器,水准仪可以通过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以判断土地平整中的填挖方量。RTK在进行坐标参数转换后,建立放样工作,只要将设计点坐标输入工作手簿中,手簿的界面会提示当前位置与需要放样点的实际距离,在工程施工中能快速、准确的确定设定坐标在实地的位置。施工测量过程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2.2.1务必熟识施工图纸,掌握设计意图,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程序要求和标准精心施测。
2.2.2务必勤测、精确、复测。勤测,每一道工序开始时都要施测,认为必要时可重测或加密施测。精确,施测采用检验合格的测绘产品进行测量,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设计和测量规范,保证足够的精度。复测即所有施工测量工作必须做到有放必复测,各项工作分别由专人负责,并应对测量标志定期进行复测,确保测量准确无误。
2.2.3务必保存所有外业测量资料,测量完成一段时间后,由监理工程师复核并签字认可、以备工程后期竣工验收查阅。
2.3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及新增耕地确认阶段测绘技术的应用
竣工验收是对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质量等是否达到设计及相关技术要求的检验。开展此项工作的核心要件就是土地整治工程竣工图,竣工图能够如实的反映土地整治各分项工程的实施情况。
因此竣工图的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测绘单位要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详细的竣工地形图的测量,向项目承担单位提供准确的现势性的图件,作为国土部门进行项目验收时工程量、工程实施情况的核查依据,同时为项目资金的拨付提供了直接的数据支持。
土地整治的目的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村生产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该工程竣工后对新增耕地要进行权属的重新划分和认定,即要开展地籍测量工作,根据不同的地形及现场的通视情况选择全站仪或GPS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工作。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3、结束语
土地整治的项目中测绘技术的应用尤其重要,只有针对土地整理工作的特征、现实情况、核心需求,明确测绘技术的核心价值、实际优势,探究对测绘技术科学应用的发展策略,才能够提高土地整治的项目中土地管理以及资源开发的控制水平,确保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廖榕生.浅谈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测量工作应注意的问题[J].工程管理,2010(24):161~162.
[2]卢新海,谷晓坤,李睿璞.土地整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3):34~36.
[3]韩小娜.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22):13~14.
[4]周道春,沈建国.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有关测绘新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的探讨[A].2010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10.
论文作者:薛燕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测量论文; 土地论文; 技术论文; 项目论文; 工作论文; 遥感论文; 地形图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