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票资本的两重性_社会资本论文

论股票资本的两重性_社会资本论文

论股份资本的二重性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质论文,资本论文,股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2)01-10-05

股份资本是一种十分精妙的资本形态。它在保留单个资本所有者财产所有权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具有社会化性质的新的财产关系。两种财产权力关系同置于一种资本形态之中,相行不悖。正是股份资本产权关系的二重性质、二重结构和二重形态,才使得它能够成为发达市场经济的基本资本形态,并且在其基础上发展演化出诸多更高级的资本历史形态,从而包容和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因此,认识现代经济社会的财产关系,就必须对股份资本形态的所有制关系及其权力结构做出深入的剖析。

一、股份资本的二重权力结构

单个私人资本到股份资本的转化不仅表现为资本存在形态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包含着资本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正是由于所有制结构的这种变化,马克思才把股份资本称之为与私人资本相对立的社会资本;也正是由于股份资本具有了社会资本的形态,它才能够作为资本继续占有社会化的生产力,并使之不断向前推进。

股份资本是一种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把分散和独立的单个私人资本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经营的集合资本形式。它同单个私人资本相比在所有制结构上最明显的变化是,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即资本经营权的分离。马克思指出,股份公司出现后,“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即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即单纯的货币资本家。”“而这个资本所有权这样一来现在就同现实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完全分离,正象这种职能在经理身上同资本所有权完全分离一样。”(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5卷,493、494。)在股份公司里,原来的资本家只是以股权形式掌握着资本的终级所有权,凭借着这种资本所有权享有获取资产收益、选择经营代理人和对公司重大决策进行表决以及转让股权等一系列权利。但是资本的所有者已经不参加资本的实际经营活动,资本的职能已经交由专门的经理人员来执行,而经理人员只是别人资本的管理人。因此,资本的所有权与资本的职能在股份制度中是完全分离的。当然经理人员可能在实际上了拥有公司的股份,即也是资本的所有者,但是经理所完成的任务只是执行资本的职能,而与他的资本所有者身份无关,他只是资本所有者的代理人,他同所有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

在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分离的条件下,实际形成了资本的二重产权结构。一方面,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以股权形式掌握在货币资本家手里,而所有者据此拥有资产收益权。另一方面,融合起来的个人资本作为集合资本形成了公司自身的财产,并且这种公司财产具有相对独立性、实在性、完整性(即不可分割性)和延续性,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对这种公司财产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这就是说,股份公司包含着二重产权结构。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分离所形成的这种二重产权结构是股份资本所有制结构的主要特征。

在现实产权关系运行中,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的分离又分解为三重分离过程。第一,单纯所有权资本与现实再生产过程中真实资本相分离。一方面,资本存在于股票等“虚拟资本”上,作为单纯的所有权资本进行运动;另一方面,资本存在于生产资料等实物资本形式上,作为真实资本进行运动。产业资本在其发展中取得了二重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所有权资本退出了直接生产过程,资本所有者失去了运用和处置公司实际资产的权力,资本的私人权力主要体现在它的收益权、投票权和对股票的让渡权上,成为一种单纯的法律上的所有权。公司支配的资本则是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发挥职能作用的真实资本。真实资本的所有权是一种经济上的所有权,它体现为公司法人所有权,公司法人成为公司财产的实际占有和支配者。资本的社会权力在这种资本形式上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它作为一种融合的社会力量和社会权力发挥作用,从而公司的法人财产取得了社会资本的性质。因此真实资本与所有权资本的分离包含着对私人资本所有权扬弃的关系。第二,资本所有权与资本经营权的分离。管理的职能原本是社会结合劳动或协作劳动产生的,但在资本主义企业中,生产管理的职能与资本家指挥和监督生产的职能结合在一起。在单一资本所有权结构的企业中,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统一的,资本所有者也即资本经营者,资本家也就是企业家。在股份公司中资本家作为多余的人从生产过程中消失了,资本所有者失去了经营权,并且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人格化为股东和公司经理人员的分离。资本家在这种关系中蜕变为实际的食利者,已经不是原本意义上的资本家。经理人员则成为支配他人财产的企业家。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解决了资本家拥有的资本与个人经营能力不对称的矛盾。第三,资本所有权与劳动完全分离。股份资本包含着资本所有权与劳动完全分离的关系。这是因为:在单个私人资本企业里,资本家还要完成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而在股份公司内,资本家完全脱离了生产过程,管理职能已由经理人员来完成,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活动完全分离了。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与资本所有权已不再是一种直接对立的关系。由于经理人员介于资本家与工人之间,资本所有权与劳动的对立转化为一种间接对立的关系,体现着资本所有权与劳动的进一步分离。并且由此加强了资本的神秘性,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总之,单个私人资本集中起来,并由公司法人统一支配和经营,这种关系本身就是对旧有资本所有权关系的一种扬弃。正是由于股份资本包含的资本所有权关系的深刻变化,股份资本才区别于单个的私人资本,而具有了社会资本的形式。

私人资本的社会化程度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程度是基本一致的。而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程度则取决于公司资本所有权多元化的发展程度。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要首先区分资本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权。它们是三种不同的权利;资本所有权主要是指资本归属中形成的权利。资本控制权主要是指资本所有者选择经理人员和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的权利。资本经营权主要是指使用和运作资本的权利。一些人通常把资本控制权与资本经营权混为一谈,典型的观点认为,只要资本掌握着控制权,便实际上掌握了经营权。似乎只要资本家不失去资本的控制权,资本所有权与资本经营权就不会分离。实际上,即使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完全统一的情况下,也并不排斥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互相分离。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由资本所有权多元化的性质决定的。只要资本所有权是多元的,资本所有权就必须与经营权相分离,多个所有者就必须接受一个委托代理制度,选择他们共同的代理人去经营企业。否则,在多个资本所有者并存的条件下企业就无法正常经营。在股份公司制度中,一般的规则是每一个单个的资本所有者不能只是尊重自己私人的权利和执行自己的意志,而是必须放弃自己直接经营企业的权利和意志,即使资本所有者能够参与企业决策也是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进行。只有资本的私人权力转化为社会权力,转化为统一的企业指挥权,公司才能正常运行。

资本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权三者间的结合方式反映着资本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一般说来,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有四种基本情况:第一,所有权与控制权完全不分离。这主要是指一些家族企业为了取得一种法律上的身份,设立股份公司从其名目上得到某些方便。这种只是穿着股份公司外衣的企业,其财产制度和经济活动组织都不会有实质性变化。一般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家族内部发生财产分权后采取这种形式,当然也有少数大企业。福特汽车公司在很长时间里就属于这种公司,公司是由福特本人及其近亲们所有并控制的。但是由于福特汽车公司规模很大,许多高级管理人员也是外聘的,经营权也已在一定程度上与所有权发生分离。这是一种公司股票不公开,公司所有权封闭式的家族企业。严格地说它不属于实际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并且这样的大公司没有实现真正的股份化,应属特例。第二,所有权与控制权少数分离。这是一种占有多数股权的资本家控制企业的情况。股权多数有两种情况,一是单个资本家占有公司50%以上的股份;二是单个资本家的股份不占多数,几个大持股人结合起来实现对公司的实际控制。譬如,当时洛克菲勒家族拥有印地安那标准石油公司股份的14.5%,但是这个家族与其他大股东实行了联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的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没有分离,分离的只是那些小股东,但是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在股权多元化的公司中已经发生分离。第三,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多数分离。这是指占有少数股权的资本家控制企业的情况。在实践上,控制一个公司并不要求必须占有多数股权。在股权分散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大股东获得资本控制权所要求的股权份额也在下降,这样握有少数股权的若干大股东就可能联合起来控制企业。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股权已经与控制权相分离了,多数资本所有者已经失去了控制公司的权利。第四,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完全分离。这是股权高度分散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这种情况在19世纪末的一些大公司中已经出现。譬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其最大股东所持有的公司股票还不到1%。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控制权就可能完全操纵在经营者手中。这时如果大股东想获取资本控制权,他联合其他股东的交易成本将是很高的,因此他们往往放弃这种选择。这是一种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完全分离,而控制权与经营权相统一的情况。股份资本的特点是,资本所有权作为股权掌握在资本所有者即股东手里,而经理人员则掌握着资本的经营权。过去单个私人资本的所有权是一种完整的物权,而股份资本把原来私人资本的所有权分解为两种相对独立的权利,作为股权的资本所有权只是一种单纯的不完全的法律上的权利,而不再是一种完整的物权。物权发展为股权,这是企业产权制度的一次重大革命,也是资本所有权关系在自身发展中经历的第一次质的飞跃。只有在股份资本形式上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才必然实现分离,资本所有权结构才由一种封闭式结构转变为开放式结构。而这种资本所有权结构的开放构成了资本集中的必要前提。没有这种资本所有权结构的开放和内部权利的分离,就不能实现产业资本的集中,而没有产业资本的集中和资本占有方式的社会化发展,没有公司资本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社会资本形式的形成,资本就不能继续占有已经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生产力,也就不可能促进近代产业的发展。

二、股份资本的二重态是资本内部二重属性的外化形式

单个私人资本到股份资本的转化过程,只有在对资本内部矛盾的解剖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说明。股份资本的二重产权结构和二重形态,不过是资本内部二重属性的外化形式。

资本是私人性和社会性的对立统一。资本首先体现为一种客观物,它可以是一个货币额,也可以是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但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作为承担者的社会生产关系,物只有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才成为资本。资本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即资本家对货币或生产资料及生存资料的私人占有关系。这种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关系使物本身取得了资本的社会存在,并赋予资本内在的私人属性。因此,资本首先是作为私人资本而存在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规定的资本的私人属性,在经济关系中体现为资本的私人权力,即资本家个人作为资本的所有者和人格化占有、支配和使用资本的实际经济权力。资本私人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私人资本金的多少。经济权力关系要通过资本所有者的意志关系体现出来,而意志关系最终要通过法权关系来体现。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法权关系或意志关系的内容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资本的私人权力在法权关系上表现为资本所有者对其私人资本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即表现为法律上的一种私人产权。

私人资本同时具有社会性,一般地说,任何体现社会生产关系的客体都有它自己的社会性,资本作为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承担者也必然有其特定的社会性质。我们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容概括为四个基本方面:(1)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技术结合方式;(2)劳动者之间的技术结合方式即分工协作方式;(3 )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社会结合方式;(4)不同私人资本家之间的社会结合方式。 前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资本生产的物质方式,属于社会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后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资本生产的社会方式,属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实现方式。资本生产的社会方式的两个基本内容从不同方面反映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到资本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及其所体现的不同层次的资本关系。从第一方面看,资本作为劳动的异化形式,反映的是它无偿占有雇佣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剥削关系,它是资本生产社会方式中相对稳定的内容,决定着资本关系的剥削本质,这可以称之为资本第一层次的社会性。从第二方面看,资本作为一种社会结合的力量和社会权力,反映的是为实现剥削关系资本自身的结合方式,它是资本生产的社会方式中经常变化的内容,体现着资本的结合方式随着它占有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关系,这可以称之为资本第二层次的社会性。私人资本包含着一种与它的私人性质相区别并且相对立的社会性质,即私人资本作为社会劳动的转化形式,作为社会结合的力量和作为社会权力的体现所具有的社会性质。资本的这种社会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作为一种同资本私人权力相异化的力量发展起来,并且由于它的发展而引起了资本所有制结构、资本的占有方式和资本的存在形式的变化。随着资本为实现对日趋社会化的生产力的不断占有,资本的占有方式和存在形式也日趋社会化。

资本的社会性是私人资本的内在属性。首先,这种属性的形成根源于私人资本占有的物质内容所特有的社会性质。也就是说,仅仅由于资本作为社会劳动的转化形式,作为一种社会化生产力的特殊的社会存在形式,资本便取得了它的社会性。资本由货币转化而来,而货币作为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是社会劳动的一种转化形式和间接的体化物,是一种社会权力的体现。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成为资本的一般形式,资本则成为货币的发展形式。资本并没有扬弃货币固有的属性和职能,而正是在利用货币固有属性和职能的条件下发展成资本关系的。资本本身也就成了社会劳动和社会权力的发展形式和转化形式。这就使得私人资本具有了社会性,体现为一种直接的社会权力。另一方面,资本不仅是社会劳动的转化形式,而且是一种积累的社会劳动。只有货币积累到能够组织剩余价值生产所必要的数量时,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因此资本必须是一种积累的社会劳动。这一点对于资本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资本支配的物质客体是一种社会化的生产资料,“资产阶级要是不把这些有限的生产资料从个人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化的,即只能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就不能把它们变成强大的生产力。”(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中文第2版,742。)可见,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这种关系本身,就包含着货币所代表的社会劳动和社会权力在资本关系中的扩大与加强。它也说明资本本身只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其本身是一般社会权力的化身。其次,资本还是一种社会力量。资本作为一种社会结合的力量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否定直接生产者的私有制和小生产者的生产方式为前提,它一开始就以劳动和生产资料的聚集为必要条件,从而以支配社会力量为起点。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个人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它必须在社会结合劳动的基础上来使用生产资料、组织劳动过程和生产劳动产品。但社会结合的劳动所形成的社会力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却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和资本的力量。第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经济关系全面地社会化了,不仅生产过程表现为社会化的生产过程,分配过程和交换过程也都日趋社会化。私人资本在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关系中必须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存在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马克思说:“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许多人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的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动员起来。由此可见,资本不是一种个人的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卷,487。)资本的私人性和社会性是资本内在的二重属性,它们的对立统一构成了资本的特有性质。资本的私人性和社会性的矛盾,是由资本的占有形式和占有内容的矛盾所决定的。资本私人性和社会性的矛盾,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体现。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它的基本矛盾的展开,资本内在的私人性和社会性的矛盾也必然随之发展起来。

私人权力要转化为社会权力,资本必须具有二重社会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初期,在单个私人资本独立存在的地方,资本的私人性和社会性处于一种内部对立的状态。资本作为社会力量和社会权力必须通过资本的私人权力来实现,资本的社会权力存在于资本私人权力形式上,两种权力是不可分割的,整个资本在形态上表现为私人资本的运动。资本的社会性在这种状态中只是资本的潜在的属性,还没有取得一个独立的表现形式。一个资本额既体现为资本的私人权力又暗含着资本的社会权力,资本形成的社会力量和社会权力还没有摆脱资本私人权力的外观。在这种状态下,私人资本的所有权和它的资本职能是结合在一起的,占有这种资本的资本家也是一身二任,既是资本的所有者又是企业家。资本主义初期的家族资本主义时代,资本私人性和社会性内部对立的状态是一般的情况。这种状态与当时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基本上适应的。

单个的私人资本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融合而转化为社会资本,从而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即资本所有权的社会性和资本职能的社会性。1.资本所有权具有了社会性。单个私人资本通过内部联合,实现了资本私人权力的社会化。分散独立的资本的私人权力只有通过联合才能转化为一种资本集体的社会权力。在这个集体资本内部私人权力只是社会权力的元素形式,私人权力也丧失了原来的独立性,它只有通过社会权力来实现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对资本私人权力的社会扬弃形式,意味着私人权力已在一定限度内转化为社会权力。同时,资本所有权也取得了自由的社会存在形式。可见资本所有权具有社会性,是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的根本条件和根本特征,没有资本所有权结构的社会化发展就不会形成社会资本。2.资本职能具有了社会性。资本职能也要摆脱私人权力,转化为一种社会职能。资本职能的社会化是资本所有权结构社会化的另一个侧面。由于资本的私人权力已经转化为联合起来的集体的社会权力,从而资本职能也就失去了与资本私人权力的直接的逻辑联系,必然要与私人资本所有权相分离,而转化为一种社会职能。这时,资本职能具有了社会化的实现形式。单个私人资本家已经不能以资本所有者的身份承担资本职能,资本职能作为一种社会职能,它在性质上排斥私人所有者,委托代理制因而成为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结合的适当形式,即资本所有者集体行使资本的社会权力对资本经营实行控制和支配。资本代理人必须服从资本本性产生的客观要求,完成资本保值增值的职能。在这里,资本职能的实现也体现为一个社会化过程。真实资本作为执行职能的资本具有完全不同于所有权资本的独立运动,它更为直接地反映着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从而成为资本社会化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原因。

总之,在资本所有权转化为独立的社会形式和资本职能转化为独立的社会职能的条件下,私人资本才转化为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取得二重社会性的过程,便是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职能的社会化过程。社会资本是资本内部私人性和社会性矛盾发展的直接产物,是资本内部矛盾发展的运动形式。社会资本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资本占有方式的局限性,使得单个私人资本能够通过资本集中方式集合起来,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对资本积累方式和运营方式社会化发展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把社会生产提高到了一个历史的新水平。因此马克思说,股份资本作为社会资本,是资本的“最适当形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6卷下,167。)。

三、股份资本是包容和推动生产力社会化发展的适当资本形式

由于股份资本把个别资本直接联合起来取得了一种社会集合的形式,使其区别于独立存在的单个私人资本,从而具有了社会资本的形式。社会资本是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股份资本包容和推动生产力社会化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社会资本属性和特征上。

股份资本包含着一种社会资本的属性。在单个私人资本形态上,资本的私人性和社会性只是表现为同一资本的二重性,资本的社会性并无一种独立的表现形式。资本的私人权力和社会权力也只是体现为一种权力的两个方面,并不表现为两种相对独立的权力。在这种条件下,单个资本的运动过程也表现为资本二重属性以及二重权力统一的实现过程。资本处在这种形态上,资本的私人权力和社会权力统一在一起表现为一种物权,资本所有权作为一种物权也还没有脱离开传统财产私有制的那种狭隘性质,它支配的社会生产力也只以单个资本家个人拥有的资本数量为限,这种私人资本的占有方式与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显然是不相适应的。股份资本作为私人资本的发展形式,它的主要变革在于创造了资本私人性和社会性的独立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在股份资本形式上,资本所有权的私人性体现在所有权资本上,并以股权的形式表现出来。所有权资本是资本私人性的外部形式,它以股票作为私人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在资本市场上形成自身独立的运动。资本所有权的社会性则以公司财产的形式体现在真实资本上,真实资本作为执行职能的资本,在股份公司的实际运营中形成了区别于所有权资本的运动。股份公司的作为一种由其独立占有的社会集合资本,作为一种已经综合起来扬弃了私人资本独立性的资本,它已经不直接属于私人资本,而是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独立占有并统一支配的社会资本。股份资本作为社会资本是一种扬弃了私人资本独立性而由公司统一支配的资本。这种资本是由公司统一占有的资本;它是一种独立运动的资本;这种资本突破了自然人所有的自然界限成为一种自我永久化的社会经济组织或公司法人财产。因此,在股份资本形态上,资本内含的私人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外化为虚拟化了的所有权资本和真实资本的对立,即私人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对立。马克思所说的股份资本是社会资本,不仅包含着股份资本在形式上是社会资本的含义,同时也应该包含着股份资本内部属性上也是社会资本的含义。关于第二含义马克思虽然没有作出明确的表述和分析,但是从他的整个社会资本思想来看,这种认识与马克思的思想是一致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并没有把股份资本与社会资本只是在形式上简单地等同起来,而是进一步认为社会资本还是股份资本的一种社会属性,并且是这种社会属性的一种外化形态。这样,股份资本作为社会资本就取得了二重存在形态:整个集合形式上的社会资本和公司法人财产形式上的社会资本。

股份资本作为社会资本包含着对资本私人所有权扬弃的性质。股份资本作为资本的发展形态,其最主要的变化是资本所有权关系的变化。股份资本作为社会资本是作为私人资本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它是对资本私人性的一种扬弃。认识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股份公司占有的资本的客观实在性和它的所有权性质。首先,公司拥有独立的财产权。按照股份公司资本不变的原则,投资者一旦投入资本就不再抽回本金,投资者为此获得了分红权和投票权;而真实资本则形成公司的永久性财产,公司拥有对资本的实际占有和支配权。投资者拥有的只是法律上的虚拟财产权即股权;而公司拥有的则是真实财产权也即经济上的财产权,并且这种财产权具有不可分割性(不能分别为私人所有)和永存性(只要公司不倒闭)。其次,公司具有独立的经营权。公司财产经营权只是其据有独立财产权的逻辑延伸。公司的经营目标已不再受某个私人所有者个人意志的支配,而体现的是资本的一般性质,表现为一种社会人行为。公司具有独立的经营权,可以行使资本经营中包含的各种权利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再次,公司具有独立的收益权。公司收益权主要体现在公司利润的提留和支配权上。公司的全部利润实际上要分割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作为股息形成投资者收益,一部分作为公司留利形成公司的独立收益,构成其发展基金。正是由于股份公司拥有独立的财产权、经营权和收益权,我们便可以把这些权利的统一体现为公司独立的财产所有权结构。

公司资本所有权的存在不仅具有客观实在性,而且正是由于这种实在性才使得股份资本具有了社会资本的属性和存在形式。公司掌握的资本是由私人资本综合而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本身直接属于任何私人。相反,正是在私人资本溶合中形成了公司独立的财产权,而溶合的资本也因此获得了新的社会资本的性质。从所有权关系上看,股份公司拥有的这种社会资本并不会因为股票所有者的变更而有任何变化,并且公司财产已经独立于私人所有权之外,表现为一种私人资本所有者失去支配能力的异化物。正是由于公司资本的这种特殊性质,马克思才把股份资本称之为社会资本,把股份公司称之为社会企业。这样,法律上一物一主的原则在形式上并没有被破坏,但是股份资本形式正是绝妙地利用了这个原则,形成了实际上的一物二主的经济关系。在保留私人资本所有权的同时,却分解出一种公司法人所有的社会财产,资本有了二重形态,资本所有权有了二重主体,资本产权结构也变成了二重结构。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股份资本一方面扬弃了私人资本,另一方面又保留了私人资本所有权。现在进一步深入探讨股份资本二重所有权结构的社会属性或社会性质。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股份资本与单个私人资本相比其资本所有权的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股份资本自身具有二重的社会性质,它是私人资本所有权和社会资本所有权的统一,股权属于私人资本所有权范畴,公司法人财产权属于社会资本所有权范畴。这样,股份资本也成为一个二重态的资本形式,它是私人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统一。

私有产权就是属于个人的产权,财产的归属主体是私人,财产存在和使用中的一切法律规定的权利是私人权利。私人财产必须经过私人许可并给予补偿,其他人才能合法使用。可见私人产权依赖于法律规则,法律强制性是私人产权存在的重要条件。私有产权的实质是给予私人所有者对物的各种用途进行排它性选择的权利。在一个私有制社会里,要使生产专业化的分散协调得以顺利进行,人们必须得到有保障的可转让的私有产权。也就是说,私有产权在生产社会化发展的条件下,不仅要有排它的私人性,而且要有可分割、可分离和可转让的属性,才有可能组织专业化生产。股份公司就是一种以契约方式把分散的所有者的资源集中起来的组织。股权作为私有产权的发展形式,它在属性上保持了私有产权的排它性和可转让性。股权首先是一种私人财产权利,其选择权和独占权归属于私人资本所有者。股权同时还是财产权的抽象形式即资本价值的所有权,因此它是一种可让渡的权利。股权作为私有财产权的发展形式,不仅保持了私有产权的基本属性,而且是私人资本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所选择的私人财产所有权的适当实现形式。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化生产过程的形成和发展以私人财产权能够进行分割和组合的形式为前提,在股权形式上所体现的这种分割和组合,有力地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私有产权的效率。在股份资本形式上公司法人财产权是一种社会人财产权,它属于集体产权的性质。我们这里说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是一种集体产权,只是说就其性质上看它是一种社会集合的财产所有权。这种财产所有权不是私人财产所有权的简单合并,而是在集中过程中扬弃了私人资本属性的具有社会化性质的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是社会资本所有权。它不是共有产权,如合伙人入股形成的那种保留着私人产权性质的合作制形式的产权,这种产权在契约到期时还可以分割为独立的私人财产权。这是公司拥有的资本所有权,这种财产所有权在不同公司法人之间仍然具有排它性质。它是私人资本所有权向公有资本所有权过渡过程中的一种资本所有权,其过渡性表现在它没有割断与私人资本所有权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扬弃了私人资本所有权并且越来越使之成为多余的东西。社会资本在存在形式上虽然已经能够与私人资本区分开来,但是它又以私人资本作为其形成和存在的基础。它的运动果实无论作为股息直接分配给私人资本所有者,还是作为发展基金引起资本增殖,都体现着私人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因此我们说,股份资本作为社会资本是私人资本社会性的实现形式,它本身虽然已经具有社会资本的属性,但还不是社会占有的资本,它只是向社会占有的资本发展中的一种过渡形式或中间形式。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社会资本的基本特征简要地概括如下:1.资本积累方式社会化。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在社会范围内筹集资本,把分散的小额资本迅速集中起来发展为大资本。股份资本依靠的是社会资本的力量完成资本积累过程,它克服了单个资本主要依靠内部资本积聚方式进行资本积累的局限性。股份资本的积累以社会上已经存在的资本作为对象,以信用制度的发展为基础,运用的是社会资本的形成机制,表明其资本积累的方式全面社会化了。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信用制度的发展,股份资本积累方式存在着进一步社会化的趋向。2.资本占有方式社会化。分散的独立的单个私人资本通过社会集中的方式结合起来转化为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本占有方式的社会化。资本占有关系的社会化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3.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进一步社会化。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生产社会化发展是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运动和发展过程中的一条重要规律。资本社会化是生产社会化的社会实现形式,因而社会资本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但社会资本一旦形成,它就为社会化大生产创造了更为适当的资本形式,并且把生产社会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只是由于股份资本能够把分散的私人资本集中起来转化为一种社会力量和社会权力,它才使得资本有可能继续容纳社会化的生产力。股份公司的真实财产是一个由公司法人拥有的资源集合体,因此一个公司就是由企业专用资源和通用资源投入组合而成的从事生产和交易的一个集团。它实际提高了不同生产资源“协作”的生产力。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制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化过程,使得资本生产的物质方式进一步社会化。4.资本收入分配方式社会化。私人资本由于在利润规律和竞争规律的推动下实现了利润率的平均化,这是私人资本所经历的第一次分配方式的社会化。股份资本的形成进一步推动了资本分配方式的社会化。一方面,就整个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形成看,由于信用制度和股份资本的发展,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具有了更便利更适当的经济机制和资本形式,它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分配方式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社会化。另一方面,股份公司把大量的私人资本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过程,利润分配在股份公司内部贯彻的是股权平等的原则,这就改变了原来分散的私人资本占有剩余价值的比例,在企业内部使得一定量的资本具有了社会平均利润率。5.资本经营主体及其约束机制社会化。我们这里所说的资本约束机制,是指社会资本在其执行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机制。在单个私人资本的场合,资本所有者通常也是直接的经营者,即使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资本所有者也往往采取直接控制和支配经营者的方式来实现其意志。在股份资本的场合,私人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所有权主体与经营权主体也同时发生分离,企业家作为一种永恒的职业形成了经理市场,经营主体社会化了。在这种条件下资本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和支配方式发生了变化,并且约束机制具有不断社会化的趋向。在股份公司初期,大私人资本家由于掌握着股票多数,仍然坚持“用手投票”的方式对公司经营管理进行直接控制。随着股票的日益分散化,间接控制的方式便可能代替直接控制方式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也即通过资本市场上的“用脚投票”来约束资本代理人的行为。除此以外,产品市场上和经理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也构成了对经理人员行为的间接约束。这表明,资本职能的约束机制不断市场化和社会化了。

总之,资本的各种基本关系在股份资本形式上实现了全面的社会化。社会资本的基本特征只是它自身本质属性的表现。通过这些关系和特征,可以清晰地看到股份资本作为社会资本与单个私人资本相比其性质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是产业资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历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在此基础上现代股份资本的各种发展形式又进一步推动了资本所有权关系的变革,并且使得社会资本自身也取得了多种发展形式。正是根据股份资本的客观性质和历史作用,我们认为股份资本是推动生产力社会化发展的适当资本形式。

标签:;  ;  ;  ;  ;  ;  

论股票资本的两重性_社会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