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健康论文,对策论文,单亲家庭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母某一方与孩子组成的家庭。导致单亲家庭的原因主要有离婚或丧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非婚生子女也成为单亲家庭的一员。单亲家庭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西方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单亲家庭占很大的比例,而我国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目前国内的调查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儿童期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国外一些长期研究也显示,单亲家庭的儿童在青春期和成年,更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并可能出现人格障碍,这将导致很多社会问题。也有研究提示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有积极作用。目前国内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者逐渐关注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尝试制定一些有效的心理干预对策。本文将对目前国内有关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状况和对策的研究进展做一系统综述。
一、单亲家庭儿童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种种原因更容易表现出孤僻、多疑、敏感、自卑等性格倾向,犯罪率也较一般人群高出数倍,目前对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他们主要存在下述几方面的问题。
(一)情感方面
1.孤独感和抛弃感:父母离婚后,孩子最明显的感受是寂寞孤独,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父母陪伴的时间减少,孩子在心灵深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都不爱自己的感觉,易产生被抛弃的感受。
2.自闭自卑心理和自尊心扭曲、逆反、仇视心态:离婚使父母亲的情绪发生变化,这种负性情绪会使孩子变得敏感、畏惧,导致他们自我封闭。其他孩子也带着好奇、甚至鄙视的表情去观察评价离异家庭的孩子,没有爸爸或妈妈的孩子在同学面前常常抬不起头来。觉得低人一等,因此他们不愿与同伴沟通,长时间下去造成自卑、封闭等心理。自尊心扭曲和逆反仇视心态随着自卑心理的加强,对外界的反应开始敏感,慢慢发展为即便是没有特别含义的话也会被歪曲为别有用心的神经似的反射,这样的儿童表现出不友好、倔强、攻击性高,很多儿童出现逆反情绪,甚至仇视心态。
3.自责感和不安全感:父母离异的原因是儿童特别是幼儿很难明白的,有的孩子还会认为自己是父母分开的主要原因,由此产生自己不是好孩子的想法,并且出现深深自责。这种自责是对自己的否定,会使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胆怯不安情绪,慢慢地转化成强烈的不安全感。
4.猜忌心理和不信任感:在缺乏正常家庭应有的温馨和关爱中,孩子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情感反应,具体表现为对亲情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情感脆弱,没有幸福感,不信任他人,在潜意识中对感情持否定态度,对未来的家庭生活充满不安恐惧,甚至发展为对所有事物的猜疑否定,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精神分裂症。
(二)性格和行为方面
完整家庭中家长会在互补中不断完善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单亲家庭中,部分家庭环境被剥夺,父母角色缺失对子女的智力完善和行为发展极为不利。单亲儿童具有高神经质、偏内向、情绪不稳定、心理发育不成熟的个性特点,严重的进一步变成仇视心态,有的甚至会从仇恨父母发展到对社会的仇恨,甚至发展为反社会的病态人格。有研究显示,随父亲生活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易退缩、明显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有的单亲儿童会出现性格不完善和性别角色移位。
(三)智能发展
单亲家庭除了会影响子女的性格等方面外,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智力发展。有研究显示,离异家庭儿童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儿童,学习成绩从总体上显著差于完整家庭儿童。另外Deborah Dawson的研究表明,与家庭稳定的孩子相比,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语言缺陷的侵扰。
二、单亲家庭对儿童教育的积极作用
有文献显示,单亲家庭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有调查显示,单身女性家长的家庭如果不遭受贫困的骚扰,多数孩子就像双亲家庭的儿童一样,都会有所作为,特别是相对于充满冲突、争吵的家庭来说,单亲家庭对子女往往具有更为积极的作用:(1)孩子的自立愿望得到加强;(2)有利于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3)部分子女的生活技能更多,因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从父母方面得到的帮助相对少,只能依靠自己,因此多数单亲家庭子女经历一段单亲生活后,都会在一定程度对单亲家庭生活有所适应,并培养起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4)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单亲家庭对大多数单亲家庭子女来说是不利的,但对那些尽管结构完整家庭环境却非常恶劣的孩子来说则不然。
三、处理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单亲家庭的儿童存在个性和行为缺陷,这对他们以后的人格形成和社会交往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及早进行干预。因为我国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特殊性,绝大多数人对于单亲家庭存在一定偏见,人们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不会去主动接受干预,只有当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时,才去接受干预。其实,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单亲儿童或家庭的心理干预策略,而对于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防患于未然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离婚父母、其他家庭成员、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单亲儿童提供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
(一)离婚父母方面
1.恢复和调整家庭的功能,给予孩子关爱,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离婚的父母双方尽快调整心态,从婚姻失败的不良情绪中走出来,以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来面对自己对婚姻的选择,重建新的家庭生活,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尽力给子女健康和完整的爱。
2.帮助孩子正确面对现实。
3.改善教养方式,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独立性。抛弃过分溺爱或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采用民主、平等、疏导的教养方式。根据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把他们的心思和精力转移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使孩子尽快地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同时,尝试让孩子学会自己决定一些事情,并在他做选择的时候提供参考和支持,让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判断力,独立地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摆脱由父母离婚导致的家庭生活的恐惧与阴影。
4.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单亲父母要学会赏识孩子,鼓励孩子走出去,重建社交圈,支持孩子带同学、朋友到家里聚会,调动社会资源,让孩子与双方亲戚保持经常往来,但是要特别关注孩子对这些交往的诠释,保证他们对互动关系抱有正面积极的态度。
5.给予孩子合理的期望。有些单亲父母把孩子作为唯一的寄托,对孩子抱有强烈的期望,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使一些孩子走向反面,不思进取,有些孩子虽发愤图强,但如果超出负荷,其潜在的心理创伤不容忽视。
(二)子女方面
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应为解决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做出努力。首先,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能够帮助自身应付挫折,增强应变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其次,积极主动地克服自身所遇到的困难,正确看待父母离异问题,采用积极的心态来应付;第三,为自我创造尽可能多的高峰体验机会,以此来提高成就感和自信心,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弥补自己情感上的一些不足;第四,多参与各种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多地与他人接触,以便产生更多的共鸣。
(三)学校和社会方面
学校不要把单亲家庭子女特殊化,对他们进行的教育也应是正常的,老师要做到对单亲家庭孩子一视同仁,正确引导其他孩子对单亲孩子的认知。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明确地指出:学校应当领导家庭。那么,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是有导向和指导作用的。学校要发挥好这种作用,必须与家庭和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要求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社会要改变传统观念,抛弃偏见,应该全面、客观地评估家庭变故对子女的实际影响,更平和地看待多元化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为单亲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寻找社会支持系统,借助强大的社会力量,通过外部干预和帮助增强单亲家庭成员的社会生存与竞争能力,积极开展单亲家庭的社会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增进单亲家庭的沟通,提高社会适应性,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广泛社会交往的基础上,弥补家庭成员缺席所造成的在性别角色教育示范上的困难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