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多数学生在初中的阶段第一次接触到了生物课程,作为生物课程学习的基础阶段,有关于生物的教学就自然成为学校和教师关心的事情,通过长期的调查我们发现现有的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也对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帮助教师走出困境帮助学生学好生物。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030-01
中生物的学习是学生刚开始生物学习的阶段,可以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生物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相关深化理解,还能够更好地认识生物现象。初中生物教学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合理、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初中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因此,我们有必要来探究初中生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生物。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认识过于浅显
对于初次接触生物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学生会对显微镜非常感兴趣,恨不得将一切东西都放到显微镜底下仔仔细细的观察一番,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兴致和热情都表现在了实验的操作上,对于实验过程中体现的生物知识却不求甚解,多数学生都处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有一部分同学只对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活动感兴趣,而需要耐心观察,操作过程繁琐的实验则兴致缺缺;更有甚者则对实验完全不感兴趣,全程处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二)学生对于生物的抽象概念兴趣较低
对于新事物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表现的非常明显,然而随着实践的推移以及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复杂,学生在生物教学活动的参与上就表现出明显的惰性,尤其是对于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等名词和概念,由于初中学生的逻辑性和抽象思维还处于培养阶段,如果学生在一开始没有跟上教师的步伐,那么,很容易在随后的生物学习中掉链子。
(三)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主动性较低
尽管课改和新课程标准的活动已经进行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对于现有的教育模式来说,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依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被大大的削弱,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低,学生只是记住教师所传递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与实践探究的环节,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四)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没有延伸到课外
对于现有的教学场所来说,依旧以课堂为主体,学生学习的理论没有检验和实践的地方,久而久之知识会被学生淡忘,然而只靠日复一日的重复却并不能帮助学生真是的掌握相关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面临初中生物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升初中生物课教师素质
教学传递的为知识,但是它自己就为一种艺术。教学艺术的成长为一个积淀、较为迟缓的过程,也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流程。教师的教学能力成长至某种水平后,常常会呈现短暂的停止,尤其在面对现在的新课改,部分教师呈现出较严重的无法适应。并且很多教师在体会到此种情况后,并非自主乐观的去提升自己,反而觉得本身能力不足,如此便缺失掉一次质的突破的机遇。只要经过持续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在专业能力、教学理念方面提高本身,实际的学习方面,大多教师是将学科做为主要,在自己的学科知识区域内持续研究,以达到学科权威。然而学科素养只为教师当作一项专业的根本框架,并且教育思想才为进行教育事业的精髓。教师素质的提高不能离开对教育事业高深哲理性的思考。反思所有教学和教育环节,让所有教育现象变成反思的开始,让所有做法为反思所用。好学就可以克服单一的教,教师只要利用终身学习与持续反思就可以在教学方面具备十足的信心与勇气,在增强教学素质之际,努力攀爬过所有障碍。
(二)让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认识由表象引入到本质
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生物现象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却对生物原理极为冷淡。在此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地抛砖引玉,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独立思考,分组合作进行讨论。对于一些成功的实验总结经验,对于失败的实验就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生物的好奇心和动力才能真正的被激发出来。
(三)不断培养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耳熟能详的,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去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利用强权去强迫孩子学习生物,这种强迫的手段往往会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恼羞成怒,破罐子破摔,教师不光没有得到满意的教学结果,学生也没有得到知识。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大多学生是非常喜欢实验的,那么何不利用实验当做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跳板?在实验中增加师生互动的几率,对学生进行耐心、细心的指导;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这就需要叫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和实验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消除学生对于教师和生物的抵触心理,全身心的投入到生物的学习当中来。
(四)理论结合实践,学习生物的场所不局限在课堂
学习的知识不应该被固化,学习的场所更不应该被限定在课堂上,要知道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只有把教学与生活完全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的目的,才能达到非凡效果,离开生活的教学,是无根之教学,是无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在实际生活中就离不开探究和实践,让学生跳出“做题背定义”这个学习生物的怪圈,让学生在实验和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比如在植物的生长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放一个花盆撒上种子,让学生记录和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当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渗透的生物科学的时候,学生也就会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李波,初中生生物学习动机与成绩的关系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刘恩山,党凤良;初探初中生对生物学不同学习方式的兴趣[J];学科教育;2002年01期
3 施媛,初中生生命伦理道德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学生物学;2009年11期
论文作者:才项吉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生物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兴趣论文; 初中生物论文; 学科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