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音乐课中运用创新模式教学与思考论文_高浩元

在高中音乐课中运用创新模式教学与思考论文_高浩元

高浩元(榆林市第二中学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音乐教学应该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和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提倡学科综合。站在新课程理念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教学实际,确实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始终相信一点,只要敢于实践,善于思考,理顺教学中的几个关系,就能上出真正的好课。在本文中,笔者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有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2-135-01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知识的传授,音乐鉴赏课教学几乎采用固定模式,过于呆板,课堂气氛沉闷。要彻底改变音乐鉴赏课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教师和学生要变被动为主动,打破旧框框,走出老俗套,变满堂灌为点拨启发,组织学生欣赏、体验、实践,让学生在听、学、唱、练中感受美、欣赏美。变“让我听”为“我想听”、“我爱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陶醉在高雅的乐海中。多年来,我们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不断探索改进,大胆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巧妙构思、精心设计,突出作品“三性”。

新颖的构思、巧妙的设计是上好欣赏课的前提。音乐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其审美情感的内涵,优化教学目标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1.突出作品的思想性。音乐本身就是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和鲜明意向的艺术。学生在欣赏课上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赏析,进一步认识世界了解历史,提高对“真善美”的审美能力。教《人民音乐家-聂耳》一课教学时,我们针对学生对《国歌》很熟悉,但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品的影响及怎样定为国歌的历史模糊不清的现状,在备课时以时间为纽带,搜集相关的文字、音像资料,将《焦点访谈》播出的专题片“国歌产生的过程”录制下来,课上结合教材让学生一并收看,使同学们对作品有全面的了解,同时穿插一些运动员获奖升国旗、唱国歌的情景,加深学生对《国歌》含义的理解。

2.突出作品的艺术性。优秀作品能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目的。为此,我们在新课导入、背景介绍、作品分析、学生实践等方面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课前,我们做好音、像、图等各种准备,尽可能地在感观上给学生新颖直观的感觉。巧妙设计切入点,唤起兴趣,激发求知欲,进而将学生引入艺术殿堂。

3.突出作品的知识性。音乐鉴赏不仅是艺术享受,而且学习音乐知识,更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我们按照课程标准,把握住教学的知识点和知识的含量,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领会作品的艺术风格及丰富多彩的内涵的同时,还要讲清楚作品的种类、形式、特点及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诸如组曲、序曲、进行曲,奏鸣曲等概念,把握声乐套曲、歌剧、清唱剧、协奏曲等演出艺术形式,为学生介绍相关乐器的构造、音色及在乐队中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音乐与舞蹈》教学方案中,除了向学生讲述芭蕾的起源、形成及表现形式并欣赏作品外,还将女演员所穿的芭蕾鞋的形状、构造、作用等常识渗透在教学中,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创设意境,营造氛围,为学生理解作品提供空间。

创设音乐的情景,营造音乐的氛围,是上好欣赏课的关键。音乐的美是独特的,它必须用心灵去感受、去体会。要让学生真正“听”懂音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必须创设音乐情境,营造音乐氛围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启迪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发散思维,为学生创设一个任思维展翅飞翔的空间。

情景和氛围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创造。《黄河大合唱》是近现代音乐史上一部优秀的大型声乐作品,我在介绍创作背景时,以《黄河颂》为背景音乐,在宽广、深切、庄严的旋律烘托下,富有感情地叙述着,把学生带到那一泻千里、雄伟壮阔的黄河和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年代,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很快地投入到作品的情感意境之中。有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我仿佛已经不复存在,整个身躯,整个思想都融进了作品之中。”

三、寓教于乐,寓学于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美。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感受音乐美的能力,是音乐鉴赏课的目的。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教师为审美主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鉴赏的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感受美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音乐审美的直觉力、知觉力、判断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完成“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准确地把握各种节奏型,能使学生更深一步地感受乐曲的情感。教学中,我们把作品中具有特性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用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将打击乐引进课堂,在赏析器乐曲《喜洋洋》和《瑶族舞曲》之后,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人轮流执一件打击乐,通过敲击出的节奏,将自己对乐曲情绪特点的理解即兴表演出来。学生的参与性很强,纷纷踊跃上台表演,充分展示自我。虽然演奏水平不是很高,感受不尽相同,但毕竟在美的氛围中得以亲自尝试。此外,我们还将“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的简单动作运用到教学中,在欣赏藏族歌曲《酒歌》和彝族歌曲《跳月歌》时,依照单人、双人、小组、集体、由少到多的递增顺序,让学生按照节奏分别作出击掌、拍腿、侧踢腿、垫步、屈膝、走圆圈等前后左右的体态动作,在各种不同的律动中来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各具特色的节奏特点,体验到作品的魅力。

音乐鉴赏虽然是以听为主,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和延伸。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家喻户晓,其主题音乐优美动听流畅,词作家阎肃为音乐填写了曲名《化蝶》的歌词。教学中,我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歌词让学生学唱,学生不仅唱会了主题音乐,而且通过歌词内容强化了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DoReMi》将英语中与自然音阶七个唱名发音相似的词加以组接,妙趣横生。我在课堂上请七位高矮不等的学生分别扮演Do、Re、Mi、Fa、Sol、La、Ti的角色,唱出所代表的音高,其他学生以“接龙”的方式来演唱,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得到了美的体验,提高了音乐技能,增强了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培养锻炼了协作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教育部编.

[2]新课程标准.教育部编.

论文作者:高浩元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在高中音乐课中运用创新模式教学与思考论文_高浩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