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账户的变化及其宏观影响_资本项目论文

中国资本项目的变化及其宏观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的论文,国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资本项目的变化状况

我国资本项目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两次重要变化。一次发生在1993年,外国资本突然开始大规模流入,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从1992年的2.5亿美元逆差,迅速变为1993年的234.7亿美元顺差,此后顺差逐年扩大,至1996年已达399.7亿美元,远远超过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韩国等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前的资本净流入。另一次发生在1997年,资本突然开始大规模流出,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迅速降低,当年降低189.5亿美元,1998年降幅进一步扩大,达273.4亿美元,导致1998年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63.2亿美元,见表1。

仔细分析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及其构成,(注:根据IMF(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所制定的标准,资本与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变动四个项目,但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与金融账户只包含前三项,储备资产变动被单独列出。)可以发现,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重要变化以外,资本项目变化还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直接投资成为资本流入的主渠道。

从下页图可以看出,自1993年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迅猛增加,带动了资本持续大规模流入,即使在1997年以后资本大量外流的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仍然保持了很高的水平。1992年以前,我国利用外资主要依靠借外债,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和金额都较少,1982年到1992年期间,通过直接投资渠道流入我国的资本只占资本流入总量的18.3%,而1993年到1999年期间这一比例高达52.1%。(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外汇管理年报1999》中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流入流出金额按权责发生制统计。)在实际利用外资的结构中,1979-1983年期间直接投资只占12.5%,1984-1991年期间提高到33.1%,1992-1998年期间这一比例已高达74%。(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9》,实际利用外资额按收付实现制统计。)可见,直接投资已经取代外债成为资本流入的主渠道。

表1 我国90年代以来资本项目变化状况 亿美元

说明:括号中的数据为外汇储备变动。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1999)。

2.其他投资成为近期资本项目变化的最敏感部分。

其他投资项在1996年以前,数额较小,波动也不大,从1997年开始,其他投资项目下的资本外流数额急剧增加(如上图),使资本项目从1996年的近400亿美元顺差迅速降至1998年的63.2亿美元逆差。1999年其他投资项的回升又立即导致了资本的净流入。

其他投资项按交易方式可分为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及其他资产和负债四个部分,它们均与经常项目有关。1996年后,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削弱了对其他投资项的资本管制,以至于该项在近三年剧烈波动,成为整个资本项目中最不稳定的因素。

我国引进外资的变动情况

政府部门贷款在1997年以前一直是其他投资项资本流入的主体,但在1997年以后该项已没有资本流量。银行与其他部门是1997年以后资本外流的主体,它们主要通过贸易信贷、货币和存款以及其他资产与负债这三个渠道流出。其中贸易信贷项下的资本净流出在1997与 1998年均超过了其他投资项下资本净流出额的50%,而货币和存款项、其他资产和负债项分别是1997和1999年资本流出的主要渠道(见表2)。

另外,短期资本流出在1998年突然巨幅增加,其数额和速度甚至超过东南亚国家在危机爆发时的情况。其流出渠道主要通过其他部门的贸易信贷和其他资产与负债项,其中通过贸易信贷流出220.9亿美元,通过其他资产与负债项流出121.5亿美元。短期资本的大幅变化使资本项目的不稳定性加剧,应该成为近期资本项目监控的重点。

3.我国证券市场不是外资流出的主要场所,但对外证券投资已不容忽视。

从1991年首次向境外投资者发行B股和1993年首批9家国有大型企业在香港特区发行H股以来,对外发行股票已和对外发行债券一起成为我国通过证券市场筹集外资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对外资进入A股市场进行严格限制,并且B股在2001年以前只允许非本国居民进行交易,因此,外资无法从中国股市迅速撤资,国内企业通过一级市场募集的外资相当于外资的永久性流入。

从表1可看出,通过证券投资流入的外资在1992年以后明显增加,并在1997年达到净流入最高值92.3亿美元。1997年是我国资本开始大量外流的第一年,但证券投资却滞后一年才反应,这是因为外资在已经购买了我国股票和债券后,无法通过二级市场将股票抛售给国内居民或机构所造成的。外资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只能是停止继续流入,而无法流出。我国证券市场还没有成为外资流出的渠道。

但1997以后,对外证券投资项迅速增加,到1999年已达130.4亿美元,占当年资本流出总额的16%,而且当年已实现资本项目顺差,证券投资项却逆差112.3亿美元。因此,对于国内资金通过证券投资流出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4.在外债结构中,中长期债务所占比例远高于短期债务。

我国外债余额不断上升,到1999年已达1518.3亿美元,但负债率没有明显提高,1999年仅为15.3%,说明外债余额的增长与GDP的增长保持了合适的比例。

在外债结构中,一直以中长期外债为主,到1999年,短期债务只占债务余额的10%。这一结构特征使外债流出并没有成为1997年后资本流出的主渠道。表3的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外债流入一直高于外债流出,直到1999年,外债流出才超过外债流入。

5.资本外逃已不容忽视。

1990年以来,误差与遗漏项不断扩大,到1997年已达净流出222.5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存在巨额资本外逃。据李庆云、田晓霞(2000)估算,在1997至1999年中,我国资本外逃数额每年都超过了300亿美元,而且这一估算没有包含外逃资本的投资收益。

以上的分析表明,流入的外资绝大部分以直接投资为主,以外债形式流入的外资90%为中长期负债,以股票投资形式流入的外资因为对A、B股市的严格限制而不能流出,因此,90年代以来大量流入的外资,在1996年后,并没有迅速流出。据此可以断定,从1997年突然开始的大规模资本外流并不是流入的外资发生反转,而是国内资金的大规模流出。那么,外国资本在1992年以后大规模流入,而国内资本又在1997年以后大规模流出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资本项目变化的原因

(一)相关讨论

关于资本项目变化原因的讨论,从已有的文献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类。1.从国际收支平衡原理出发,认为资本项目必定与经常项目反方向变动,资本的国际间流动是国际贸易发展的结果。2.主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认为发展中国家本身具有对外资的迫切要求,因此会想方设法吸引外资流入。正如钱纳里和斯特劳斯提出的“双缺口”模型,发展中国家往往储蓄不足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外汇储备不足以支付对进口设备的购买,因此必须通过借用外债或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来弥补这两个“缺口”。3.从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出发,认为各国资本项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国际资本的逐利行为造成。这方面的文献集中于考察资本的跨国流动会获得哪些利益。最初的考察主要是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追求较高的资本收益率,较高收益率主要来自于垄断优势、交易成本降低、低成本生产要素和税收优惠等。后来对国际资本流动原因的考察扩展到游资(hot money)方面,最著名的是Fleming(1962)和Mundell(1968),将国家间的利率差作为资本流动的最主要原因,并由此将资本项目的变化引入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后来的学者将经过预期汇率调整的利率差作为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并认为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资本从危机国家大量外流就是由于预期汇率的变化造成。最近关于预期汇率的形成机制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讨论的一大热点。

有关国际资本流动原因的另一部分文献主要是计量检验。绝大多数对发展中国家国际资本流动原因的检验表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吸引力并不是资本流入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或资本相对富裕国家)的利率水平,经济繁荣状况才是影响资本流动的最主要因素(联合国贸发会议,2000; Kim,2000)。

事实上,发达国家的利率降低和经济萧条是作用于整个发展中国家的,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整体规模也许更加合理,但显然无法解释流入每个国家的资本规模的区别,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会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资本流入国,为什么流入泰国的资本要少于流入中国的资本。因此,东道国因素仍然是资本项目变化的重要原因。

由于我国资本项目的变化主要是由私人资本流动引起的,因此,本文根据以上第三类文献所采用的方法,即从资本的逐利行为来研究资本的跨国流动。我国资本的流入与流出是不同主体造成的,行为主体不同使资本流入与资本流出的原因也不相同。

表4 原始数据矩库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民管理局(1999);http://www.cei.gov.cn;李庆云、田晓霞(2000)

(二)资本项目变化的原因

1.巨大的市场潜力、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税收优惠是外资流入的最主要原因。

流入的资本主要是直接投资等长期资本,它们并非追逐短期利益,而是着眼于资本的长期收益,因此,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税收优惠成为吸引外资流入的最主要原因。由于我国没有提供投机资本流入流出的场所,所以国内外利率差和股市的发展与活跃不应该成为资本流入的动因。

2.改革开放政策的明朗化和力度加大消除了外资流入的疑虑和障碍。

资本安全性是投资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尽管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外资流入规模远远低于90年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80年代的中国仍然处于改革初期,经济走向尚不明朗,许多政策仅限于经济特区,因此,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了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1992年中国正式确定向市场经济转轨,并明显加大改革开放步伐,这一明朗化的政策大大消除了外资流入的疑虑和障碍,从而打开了外资大规模流入的闸门。

3.贸易顺差给国内企业带来的大量外汇资金是我国资本流出的主体,这部分资本流出一方面是满足结算的需要,但更多的是逃避国内的资本管制。

国际收支账户体现的贸易顺差有一部分并没有实际汇回国内,这些本应该汇回而没有汇回的资金构成了资本流出的一部分。这一方面是结算的需要,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些资金是为了逃避国内的资本管制。1998年大量短期资本通过贸易信贷和其他资产与负债项流出正是与贸易项相联系的,而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给这种资本流出提供了渠道。

(三)资本项目变化原因的量化分析

1.计量模型的基本形式。

根据以上的因素分析,对资本流入与流出分别建立基本计量模型。模型中资本流入数C[,i]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与金融账户的贷方发生额;y为我国经济增长率,表示我国的市场前景;W为中美两国的人均GNP之差,表示我国劳动力成本;D[,1]、D[,2]为虚拟变量,D[,1]反映1992年以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政策变化,其数值在1992年以前均为0,1992年以后(含1992年)均为1;D2反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冲击,其数值在1997年以前为0,1997年(含1997年)以后为1。另外税收优惠政策在90年代的变化可以包含在第一个虚拟变量中。

资本流入的计量模型为:

2.对模型和变量的说明。

(1)资本流入模型将90年代大量国际资本的存在当做既定的经济背景。(2)资本流入模型将引起投机资本流动的原因排除在外,主要考虑影响资本安全和长期收益的因素。(3)在资本流出模型中,资本流出数C。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加上李庆云、田晓霞(2000)估算的资本外逃数;r为中美两国一年期存款利率差;fy为美国的经济增长率。美国是资本流入大户,其经济繁荣程度对国际资本的流向具有重大影响。

3.计量检验结果。

对上述解释变量逐步引入两个计量模型,剔除变量采用拒绝概率10%的标准,并将Cot的一除滞后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方程(2)。样本区间为1990-1999年,以p代表拒绝概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四)检验结果分析

1.资本流出和国内外利率差并不显著相关,如果将利率差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方程(1),同样可以发现利率差并不是资本流入的原因。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资本管制加大了资本的套利成本,从而使利率差没有成为资本流动的主要动因。

2.资本流入与国内经济增长率以及1997年的冲击没有显著关系,资本流出也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没有显著关系。

3.资本流入与中美人均GNP差显著相关,说明流入的资本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4.1992年我国开放政策的巨大变化对吸引外资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资本流出与净出口高度相关,说明经常项目对资本项目有比较大的影响。

6.尽管从计量检验的结果看,不能认为1997年的冲击对资本流出有什么影响,但由于净出口在1997年也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因此不能就此认为1997年的冲击对资本外流没有作用。由于检验结果表明利率对资本项目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中国确实没有进入“Nybdull的世界”(樊纲,2000),因此Fleming和Mundell通过利率将资本项目纳入宏观经济分析的做法不能用来研究中国90年代的情况。分析资本项目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必须考虑固定汇率、利率变化不影响资本项目,且利率受到管制等特殊情况。

三、资本项目变化的宏观影响

(一)影响宏观经济的途径

1.对货币供应造成冲击。在固定汇率下,独立于经常项目的资本项目变化全部体现在储备资产的变化上,(注:这里忽略净误差与遗漏项)。储备资产的变化立即引起基础货币总量与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货币供应渠道和总量产生影响(李扬,1995)。即使不是在固定汇率下,只要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了干预,同样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变化。但有两方面的因素对资本项目的影响起反作用,其一是经常项目往往会抵消资本项目的变化,从而使基础货币变化很小或反方向变动;其二是中央银行的冲销政策,冲销政策只能对基础货币总量产生影响,不能改变基础货币结构的变化趋势。

2.直接或间接影响投资。资本项目变化通过两种方式影响投资。一是直接增加投资总额,如外商直接投资。另一是通过增加或减少资本供应量,改变资本的供求格局从而影响投资。

3.直接或间接影响净出口。资本项目变化可能直接导致净出口发生变化,如外商直接投资可能伴随着机器设备的进口,也可能建立外向型企业影响进出口。另外还可能通过汇率或价格间接影响净出口。

(二)模型假设

以下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来分析资本项目的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具体影响。

第一,假定资本项目的变化对整个宏观经济来说是外生的。这一方面是为了分析的方便,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假定比较符合我国现实。因为除了净出口以外,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与资本项目都不相关,而且净出口对资本外流的影响并不能说明资本项目的总体变化情况。

第二,假定中央银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维持固定汇率。

第三,假定中央银行对利率实行管制。

第四,假定0<A[,c]<1,也就是说,资本项目的变化会引起国内吸收的相应变化,但不会全部转化为国内吸收。

第五,假定-1<XM[,c]<0,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流入会带来进口增加,但流入的资本不会全都用于进口;同样,资本流出会带来出口增加,但出口增加额会少于资本流出数。

第六,假定|A[,c]|>|XM[,c]|,即资本流入导致国内吸收的增加会大于进口的增加,例如资本以直接投资方式流入,该假定意味着进口设备投资只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一部分。同样的情况适用于资本流出。

第七,假定XM[,Y]≈0,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的变化不会引起净出口的变化,这一假定纯粹是为了分析的方便。下面借助Flening-Mundill模型的基本框架,主要分析资本项目的变化对国际收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而不讨论失业率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在Flening-Mundill模型中,利率是内生变量,而价格水平不能内生决定(Mundell,1968;克劳威,1990),但在本文的模型中,利率是外生给定的,且利率变化不会引起资本项目的变化,资本项目可当做外生变量来处理,而价格水平在模型中内生决定。

(三)基本模型

P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或总产出,A为国内吸收,C为资本净流入,i为利率,XM为净出口,E为名义汇率,P与P[*]分别为国内与国外价格,G为政府支出,M为货币供应量,B为外汇储备,m为中央银行资产中除外汇储备以外的部分,B和m一起构成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L为实际货币需求,Bo为中央银行前期外汇储备存量,MX+C为本期外汇储备变动量。

由于假定实行管制利率和固定汇率,名义利率和名义汇率一起作为外生变量加入模型。

首先假设净出口不受实际汇率变动的影响,此时资本项目的变化立即引起国际收支的变化,由方程(5)和第五条假定可得,

即资本净流入必定导致外汇储备增加,资本净流出必定导致外汇储备减少,但外汇储备的增减幅度小于资本项目的变化幅度。同时,产出也跟着发生改变,由方程(3)和第六条假定得:

资本净流入通过增加投资扩大国内吸收,但这部分投资也会带来一部分进口,由于假定进口会少于投资增加,所以国内吸收的增加会大于进口增加,再通过乘数作用导致产出加倍增加。

此时价格的变化由货币市场决定,若货币当局采取一定的冲销政策,则由方程(4)可得(假设p=1):

由于资本流入一方面通过外汇储备扩大货币供给,另一方面通过产出增加扩大货币需求,因此价格的变化方向并不明确。

若货币当局采取完全的冲销政策,即dm/dB=-1,再假设基础货币结构不影响货币乘数(M[,B]=M[,m]),则dP/dC=-L[,Y]dY/MdC<0,即资本净流入会导致价格水平下降,资本净流出会导致价格水平上涨。这是因为完全的冲销政策没有考虑货币需求的变化。

若货币当局不采取冲销政策(dm/dB=0),则,因此有理由认为货币供给的扩张要大于货币需求的增加,此时,dP/dC>0,即资本净流入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资本净流出会导致价格水平下降。

可见,货币当局的冲销政策在稳定价格水平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现在,假设价格水平的变化会通过实际汇率影响进出口,在固定汇率和外生给定国外价格水平的情况下,实际汇率只取决于国内价格水平,此时,令XM=XM(C,P),并假设XM[,p]<0。

对(3)、(4)、(5)两边求C的全导数,可得:

也就是说,当货币当局不实行任何冲销政策时,资本流入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若货币当局不考虑货币需求的变化而实行完全的冲销政策,则资本流入反而会引起价格水平下降。由此,中央银行完全可以选择合适的冲销程度来稳定资本项目变化所带来的价格波动。

两种情况的结论完全一致:不管货币当局有没有实行冲销政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流入会引起国际收支顺差增加(或逆差减少)和国民收入增长,资本流出会引起国际收支逆差增加(或顺差减少)和国民收入降低,而资本项目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冲销政策。

下面选择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储备资产

以及基础货币的关系来分析我国资本项目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囚、资本项目对经常项目、储备资产以及基础货币影响的经验分析

(一)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影响经常项目:

1.直接影响经常项目。如外商以机器设备、原材料和无形资产投资,在国际收支中贷方记入资本项目的直接投资,借方记入经常项目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外商以投资收益再投资,贷方记入资本项目的直接投资,借方记入经常项目的收益项(利润汇出)。这两种情况都是由经常项目抵消了资本项目对储备资产的影响。

2.通过实际汇率影响经常项目。在浮动汇率下,资本项目对汇率的影响是即时的,对经常项目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但此时外汇储备不发生变化,所以这里不进行讨论。在固定汇率下,资本项目首先通过外汇储备影响基础货币,再由基础货币影响货币供应量,继而影响价格水平,从而影响实际汇率。东南亚国家1997年以前大量资本流入造成的国内通货膨胀使实际汇率升值,导致经常项目大幅逆差,从而使流入的外资没有形成外汇储备。我国由于在1994年汇率并轨时对人民币进行了大幅贬值,所以通货膨胀对经常项目没有造成太大影响,本文在以下的分析中也忽略这种影响。

3.资本流入流出通过建立外向型企业影响经常项目。如外商通过直接投资设立企业,生产产品用于出口,或者进口原料用于生产。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存在建厂周期,资本项目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下面建立一个回归模型来检验上述关系:

检验结果验证了前述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之间的相关关系。C[,t]的系数为负,说明当期的资本流入确实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机器设备原材料进口或是投资利润的再投资(同时也说明假定五具有现实意义)。C[,t-1]的系数为正说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导向较强,这正是我国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同时存在顺差的原因。R2值较小说明除资本项目外,还有别的重要因素影响经常项目的变化。

表5 基础货币资产方结构 单位:亿万人民币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0.2》,《中国金融年鉴1992》。括号内数据为外汇。

(二)资本项目与储备资产。

将方程(5)改写成差分表达式可看出资本项目与储备资产的关系:

B[,t]-B[,t-1]= X[,S]M[,t]+C[,t]

其中C[,t]为t期资本项目差额,XM[,t]为经常项目差额,B[,t]-B[,t-1]为储备资产余额从t-1期到t期的变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假定汇率固定不变,并忽略误差与遗漏项。

资本项目一方面直接增减储备资产,另一方面通过经常项目影响储备资产的变动。前面已经明确了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之间的关系,这里就可以直接对资本项目与储备资产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检验,结果显示(仅考虑资本项目对储备资产的影响,数据来源同9式):

回归结果表明,资本项目对储备资产的影响并不是一对一的,CT的系数为一较小的正数,说明当期资本流入大部分被经常项目所抵消,但并没有完全抵消。这与9式的检验结果十分吻合(0.277+0.759≈1,与6式的结论相符),因此,虽然该系数的T检验值较小,P值达17.3%,但仍可合理认为资本项目对当期储备资产具有正的影响。滞后一期的资本项目对储备资产的影响比较显著,而且系数为正,这是因为资本项目对经常项目的滞后影响所致。

可见,资本项目的变化不仅对当前储备资产造成正的影响,而且对下一期的正向影响更大,正是这种影响保证了1988年资本项目出现63亿美元逆差时,外汇储备仍继续增长。

依据(10)式,资本项目差额在当期有27.7%转化为储备资产,在下一期有47.3%转化为储备资产,另外25%为经常项目所抵消或成为误差与遗漏。

(三)资本项目与基础货币。

资本项目通过储备资产来影响基础货币,储备资产是货币当局基础货币资产方的重要成分。资本项目与储备资产的前述关系表明,资本项目的变化不仅可以影响当期基础货币,而且可以影响下一期基础货币,这种明确的关系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超前反应提供了依据。

正是由于储备资产在1994-1997年之间的超速增长(储备资产的变动比资本项目的变动滞后一年,资本项目从1993年开始大幅顺差),带动了基础货币迅速增加,1990年外汇储备仅占基础货币的8.2%,到1999年已占39.8%,比例最高的1998年达41.9%。从新增基础货币看,1994-1997年间,通过外汇市场发行货币成为货币发行的主渠道,其中1994、1995年通过外汇市场发行的货币分别占当年新增基础货币的72%和74%。

由于难以得到更详细的资料,无法分析中央银行面对储备资产变化所采取的冲销政策。1994年是外汇储备增长最快的一年,但中央银行没有实行明显的紧缩手段,甚至对政府债权也仍在增加。也就是说,面对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中央银行没有采取力度足够大的冲销政策,从而导致了1994年高达24.1%的通货膨胀率。1998年,外汇储备增幅迅速减少,同时中央银行继续收回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贷款,而没有实行必要的扩张政策,导致当年基础货币绝对额减少,通货膨胀率下降0.8个百分点。

四、结论和建议

1.资本的流入与流出是由不同主体造成的,因此其变化的原因也不同。流入的资本主要是在我国寻求长期投资收益的国际资本,我国的低劳动力成本和明确的改革开放对外资流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流出的资本主要是利用经常项目逃避管制的国内资本,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为资本项目管制增加了难度。

2.由于我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又没有提供投机资本流入的场所,国内外利率差不是资本流入与流出的主要原因,Mundell对开放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贡献不宜应用于研究我国资本项目的变化及其宏观经济影响。

3.资本项目顺差在当年只有一小部分转化成外汇储备,其余部分被经常项目所抵消,但资本流入所建立的出口型外商投资企业给下一年的经常项目顺差带来很大贡献,总体看来,资本项目顺差大约有75%转化为外汇储备。货币政策不仅要考虑到资本项目变化给当年外汇储备带来的冲击,而且要充分估计到资本项目变化对外汇储备的滞后影响。

4.资本项目顺差会对国内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改善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增长,而其对价格水平的冲击也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冲销政策进行抵消,因此,应该利用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吸引外资流入,同时,通过严格管理与经常项目有关的资本项目,防止资本流出。

标签:;  ;  ;  ;  ;  ;  ;  ;  ;  ;  ;  ;  

中国资本账户的变化及其宏观影响_资本项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