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核心素养指导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论文_王晓平

探讨核心素养指导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论文_王晓平

泸州市纳溪区河东小学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变化,我国教育领域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而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它对教学的要求不仅是让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相关知识的教育,内化知识,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从而学会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而核心素养理念作为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的具体阐述受到了学校的广泛关注,并运用在了具体的教学中。小学数学作为最基础的学科之一也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延伸了教学范围,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以学生为出发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着重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并借鉴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可塑性来帮助他们形成起良好的数学素养,从而夯实数学基础。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及意义

1、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

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概括而言,学生所具有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能力以及社会的参与能力是构建核心素养框架的三大主要方向。教师只有以此为教学方向,才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2、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从核心素养的概念中可知它涵盖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因此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作为一种思想和准则来引导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方向又该向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另外,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教学活动可以从多角度的来分析学生、反思教学弊端,并积极的做出调整,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生活实际以及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案和规划,让学生逐渐的对数学产生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观念陈旧。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不了解,甚至有些教师不以为然,固步自封。比如"成绩是对学生的唯一评价"这个观念始终存在,并影响着教师和学生,过度重视学生数学成绩这个结果,而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思维的挖掘、引导、培养和锻炼。其次,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并没有转变过来,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以"命令者"的身份来教育和管理学生。

2、模式滞后。教师通过备好的教案、板书的展现来传播知识,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知识传播载体也主要集中在数学课本、试卷、布置的练习题等,很少能在课堂教学中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被动化、类型化的教学方式会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只能是听教师所讲的内容,而无法将知识及时的消化,思维也不能得到拓展。

四、核心素养指导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1、挖掘教材内容。数学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用语言能够解释清楚、记忆牢固的,而是通过数字、文字以及各种图象的融合来给学生展现出一幅生动、直观的画面,从而实现知识的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让小学生用自己借助自己熟悉、能理解的一些外在影响物质来辅助自己的学习,让自己能够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有关加减乘除混合法的知识:一个橱柜有3层,每层可以装8本书,小明班一共有2个同样的橱柜,一共能装多少书?学生甲回答:先求出2个橱柜一共有几层2*3=6层,然后再求6*8=48本,即2*3*8=48本。这是最基本、学生最常用的一种解题思维方式。但核心素养要求的是学生思维能力要有多提高,因此思维方向要打破固定性,那么教师就要做出引导:除了这种解题方法,同学们再想一下还有别的吗?学生乙会回答:先求一个橱柜几本书3*8=24本,然后再求2个橱柜的24+24=48本。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教材的反馈,学生可以做到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拓宽思维。

2、创设教学情境。新课改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融入生活化理念,那么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也要以生活为指导,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自己所熟知的环境中、用自己所习惯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小学生开始学习乘除法的时候,口诀背诵很熟练,但运用起来还是有困难的。简单的、直观的题目学生会做,若是那些题目中有很多隐形条件的,学生就很容易出错。有一根12米的长木棍,爸爸锯了5下,而锯下的每个短木棍的长度是一样的,求它们的长度是多少米?这时学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在纸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纸上面标注上分割线,画上括号,将线段画5下,然后就会观察一共有6段,从而按照乘法口诀算出"12/6=2"这个结果。

3.通过实践操作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后,教师可出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思考:"将一铁丝围成的平行四边形用力拉成长方形,其面积变不变?"由于学生受教材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定势作用较强。稍不注意,学生可能判断错误,认为不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懂得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材是通过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高就是长方形的宽,面积未变。而上面思考题中的"拉"与教材中的割补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教材中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原来的底和高都未变,但用力拉铁丝围成的平行四边形为长方形,原来的底虽未变,但高则变大了,所以其面积变大了。再如,让学生用六根火柴棒摆四个三角形,应该怎样摆?按常规思维在同一平面上根本摆不出,须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寻找独特的思路,即在不同的4个平面内才能摆出这样的三角形(即三棱锥)。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结语

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不仅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丽娜《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许晓芹《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论文作者:王晓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探讨核心素养指导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论文_王晓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