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本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论文_廖辉

初中语文课本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论文_廖辉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大垌镇中心小学537613)

摘要: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科目,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极为密切。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使小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得到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形成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与家国意识。通过对小学语文教育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以启发,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育;策略

前言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富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文化或慷慨激昂,表达了作者甘愿为国家统一献出宝贵生命的可贵爱国精神;或壮美雄阔,描绘出祖国河山的雄浑气魄;或优雅婉转,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丰富情感。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我国伟大先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智慧结晶,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它们历史悠久且魅力无限,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大责任,落实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与悠久文明的任务,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与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核心素养。

1.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育在传统观念中的定义是教会学生认识基本的拼音字词,学会简单的写作与课文阅读。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小学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学学科,更演变成一门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小学生不仅要学会基础的文字内容,还应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中华传统文化虽然有一定的历史沉淀离我们距离较远,但其精神内涵和文化精髓是与我国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有益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内涵。

2.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没有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讲解课本知识而丝毫不提及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这就导致中华传统文化甚至没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机会。部分地区及其教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师自身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不足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中华传统文化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无法得到很好的渗透。此外,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不够优秀、教师教学质量低下,也是阻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问题[2]。

3.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措施

3.1营造氛围,让传统文化陶冶心灵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及专注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以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教材里面的传统文化要素。将抽象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学生看得到、听得见的具体形式,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还可以依托传统文化,开展相关的团体活动。例如,在学习《悯农》这首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以播放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农民伯伯辛苦种植大米的过程。这对观看视频的学生产生了视觉以及心灵上的冲击,通过视频,他们感受到了大米的来之不易,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再将这首词所要传达的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民族精神告知学生们。教师还可以将这首词写在黑板上关于学习传统文化的区域,让学生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反复学习,并从中感受到这首词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积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讲解传统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作为语文教科书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不仅仅蕴含了语文知识,同时还包含了中华传统优秀道德品质,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教师应当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当中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例如在《沉香救母》这一课当中,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沉香在救母当中遇到的困难,表达了沉香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师除了可以跟学生讲一些关于宝莲灯的故事,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将文中所描述的历史问题作为出发点,教师将历史事件和背景做详细的介绍,向学生讲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整个事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挖掘其中重要的民族精神,让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个故事当中存在的内涵,然后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能够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

3.3利用民族风俗,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国家,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文化沉淀,才形成我们现在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很多的风俗习惯、民间工艺等都蕴含了悠久的文化传统。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拥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以及文化素养,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做好准备工作,对所要讲解的知识应当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讲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泼水节是傣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其中有讲到节日、民族以及风俗等传统文化。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授课文当中的知识,同时还可以运用课件,让学生能够看到泼水节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一些民族风俗以及文化知识。还可以搜集相关的资料,给学生详细地讲解泼水节的由来、习俗等,帮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跟泼水节有关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各个民族之间不同的风俗习惯,从而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4结合教材,让传统文化拓展延伸

语文课堂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设计,将传统文化与课内教材紧密结合,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虽然小学语文课本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内容有限,但是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所呈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内容,对其进行拓展。如教师在授课《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时,可以与成语“卧薪尝胆”相结合进行讲授。语文教师在授课前通过互联网方式收集关于“卧薪尝胆”发生的背景、人物关系等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以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们进行展示,然后询问学生对于“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是否有了解,以及他们所理解的“卧薪尝胆”是什么?通过成语引出对课文的讲解。在讲解课文之前,教师可以事先抛给学生问题,通过课前问题的提出,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其注意力也能得到集中,学生的听课效率也将得到提高。教师讲课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让组员推选代表阐述组内观点。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所表述的观点进行归纳,并以此教导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不如意,都应该学习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不断提升自己的处事能力,不应自暴自弃,最终方能取得胜利。

结语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持久的过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做到积极学习传统文化,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在自身热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展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引导学生自觉爱上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17(08):39.

[2]任宏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06):23

论文作者:廖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课本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论文_廖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