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主要原因、优劣势和改进策略①
铁道警察学院 周琦
摘 要: 实现人才集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创新人才政策是一个区域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保障。而河南省实现新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实现“中原更出彩”的宏伟目标,人才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分析河南省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主客观原因和优劣势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系列问题改进的相应策略和措施,对于中原崛起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人才集聚 人才激励 核心竞争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所以,实现人才集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创新人才政策是一个区域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河南省作为中原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如何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自身的实力,实现从人口大省到人才大省的突破,实现新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实现“中原更出彩”的宏伟目标,人才尤其高层次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为从根本上说,人才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支柱,抓住了人才,就有了团队,有了人才和团队就有了创新,这样单位才有动力,经济才有活力。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认识到人才在创新发展和经济驱动方面的巨大作用,纷纷出台各项政策来吸引人才,人才集聚效应也逐渐形成,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使得全省经济有了更大的潜力,为下一轮的中原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高层次人才的集聚,能提高全省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生产研发能力,进而取得国家在各项扶持政策上的倾斜。但是,目前粗放型的人才集聚政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加以解决和完善,以进一步改进人才发展的不良状况,使得高层次人才集聚形成与经济发展的合力,在“中原更出彩”的战略目标下为河南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振兴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 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主要原因
1.1 客观经济原因
有学者认为,高层次人才流动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是经济方面的原因。研究表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报酬率通常高于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优势行业比弱势行业的劳动报酬率通常是要更高的。在这样的劳动报酬率的情况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自然而然就会由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同样,高层次人才也会从弱势行业逐渐去往优势行业集中。最后,就会形成劳动报酬率高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优势行业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外部经济环境。而这样的外部环境久而久之会影响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大环境,进而加大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效应。从这方面来看,提高劳动报酬率也就成了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的重要手段之一。
2)一方面,教学应从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向无人机、飞行器特色转变,安阳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新开飞行器机械工程本科专业,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行业;另一方面,加强综合性控制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来改变学生的被动局面,培养联系飞行器实际的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
1.2 主观非经济原因
有学者认为,高层次人才流动有时也会受到非经济因素的重要影响。比如高层次人才对区域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天然外部条件,购物、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方面的生活条件,社会治安、文化氛围、历史底蕴等社会外部环境的考量,以期望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舒适度。所以,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高层次人才对于自然环境、民生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考量也是人才集聚不得不认真衡量的重要问题。
2 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主要优劣势
“人口流动或迁移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迁移者受到原住地的推力或者排斥力以及迁入地的拉力或吸引力交互作用而成的。”这就是首先由英国经济学家巴格内提出的人口“推拉理论”。该理论的观点认为,改善生活条件是驱使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而人口流动是就由推力和拉力两种力量所决定的。推力是流出地不利于改善生活的一些条件总和。拉力就是流入地的那些有利于改善生活的一些条件总和。因此,促使人口流动的推拉理论在本质上也就是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优势和劣势。换句话说,拉力是人才集聚的优势,推力就是劣势。
其次是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劣势。第一,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尚未建全。目前,在河南整体的区域范围内,高层次人才在落户就业、子女入学、商品房购买、配偶就业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相当多的地区,科技创新基础仍然很薄弱,创新的扶持政策也流于表面,激励和保障机制缺乏,创新的行业壁垒尚未打破,高层次人才流失相当严重。另外,全省正在积极发展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都急需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从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硬件”保障。河南省所在的中原地区历来是居住舒适的区域,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商贸发达,城市发展迅速,这些都为高层次人才集聚创造了有力的外部环境条件。河南省作为全国交通枢纽地区,高铁覆盖范围较广,且能通达全国各地,航空发展较快。2017年,河南省出台了《“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未来的公路、铁路、航空等各个领域的交通运输会更加四通八达(如图1和表1所示)。
首先是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主要优势。第一,制度保障。政策和制度通常都是人才集聚的首要保证。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部门和产学研单位对于“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创新创业人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管理等工作,通过各项人才类的优惠政策和制度相应加大了保障的力度。2017年,河南省发布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计划到2020年,河南省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硕士以上学历或具有较高水平和特殊才能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将达到四十五万名以上。同时,加大高端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实施国际人才合作项目,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地等,采取“项目+人才+资金”等形式,引进高端外国专家、专门人才和团队。计划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才十二万名来河南开展服务活动,其中硕士以上海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七千五百名,博士四百名。通过“特设岗位+项目研究+创新人才团队培养”等形式,引进一批在各自学科领域内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学术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领军人才或团队。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省会郑州市也相应发布了《关于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七项人才计划和十九条保障举措,提出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和鼓励人才落户等三十条新政。计划引进培育五至十个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一百名国内外顶尖人才、三千名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两千名社会事业领域领军和专业骨干人才,新增四万名高技能人才,每年引进二十万名高校毕业生来创新创业。而高层次人才是人才中最为活跃和积极的创新因素。这些人才引进制度的普惠性将给河南省带来大量的“新鲜血液”,必将大幅提升全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也就成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图1
表1
第二,人才服务环境尚未改观,政务服务和办事效率仍然较低。目前,河南全省范围人才的环境建设效果尚不理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尚不到位,高层次人才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展与合作力度尚不足,人才服务机构和政府办事部门的工作效率仍然不高,使得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创新活力不足,进一步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浪费和人才流失。
表2
首先是起主导作用的政府急需建设一个高层次人才的信 息和资源共享的平台。政府应该依据人才市场的发展和走向积极顺应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对高层次人才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对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和制度作出相应的精细化完善。各地区和部门可以建立高层次人才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相应的高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内所有的高层次人才信息的共享共建,打造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应对产业革新变化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生成性教学资源,在思维障碍处予以点拨引导,提前进行干预,帮助学生拨开思维的迷雾,获得发展。
第三,发展保障。国家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河南省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区域,也相应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在2012年开始实施的“中原经济区规划”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原经济区是包括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位于全国中心,交通历来就比较发达、经济发展潜力也比较大、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因而具有比较重要的战略意义(如表2所示)。
选取我国2016年31个省市的三大产业占比数据,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由于原始数据通常处于不同的量纲水平,因此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选用Z-score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消除原始数据由量纲问题带来的差异,使所选取的指标具有可比性。Z-score标准化的公式为标准化值=(样本值-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经Z-score标准化后,原始数据化为无量纲的处理数据,由此所选取的指标数据将处于同一个量纲水平。
3 高层次人才集聚问题主要改进策略
中原经济区建设等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改革的机遇有助于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更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形成。
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孙希园也表示,新的农业发展形势下,企业的经营模式需要及时创新和转变,但任何模式没有精准的服务都会夭折。中农控股搭建中国农资现代农业服务平台就是将两者结合,通过生产、生活、公关、金融四方面服务,精准服务农户,让农户能够切实获利。同时,中农控股还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将更多地资源融入到服务中来,努力打造出更符合当前市场运作模式的服务体系。
其次是优化“引才、用才、惜才”的高层次人才发展外部大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全方位的效率高的精细化服务和管理措施。只有人才外部环境的优化,才有可能更多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这是高层次人才集聚的“马太效应”所在。具体措施可以有:一是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多、快、好”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各地区和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设施装备等组织结构方面,组建一些办事效率较高、政策落实有力的机构。并且可以通过制定各项具体可操作的管理机制,划分职能,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打造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精细化的高层次人才服务和管理机构。二是创新精细化管理机制。人才集聚,最重要的还是留住人才,而不仅仅是引来人才。只有留住人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集聚。所以,高层次人才的认同和信任是创新制度建设和环境改善的重要风向标。对此,可以通过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股权激励、物质奖励等激励机制以及对其个体能力和所作贡献的充分尊重与肯定,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对高层次人才加以激励,防止高层次人才的过度流失。三是重视领军人才。领军人才是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核心和关键,同时关系着能否发挥人才集聚的团体作用。所以,领军人才是实现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集聚的组织保证。四是营造良好的“软件环境”,用柔性激励机制来拓展人才效用。按照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高层次人才对于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要相对更为看重,所以用情感激励等柔性的激励手段,创造一个弹性的工作时间、轻松的工作氛围和宽松的工作环境等条件反而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更有利于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并且能够通过产学研结合,使得科研成果转化加速,从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这也能够更有效的增强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效应和创新能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最后是加强高层次人才之间的协同交流,促进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的良性发展。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高层次人才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邀请区域内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各个单位开展交流合作,分享学术心得和研究成果,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以项目和团队为基础打造高层次人才的柔性交流和成果分配机制,促进项目和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团队的科研水平。有条件的支持高层次人才实现跨领域和跨区域的合作交流,提供充分的保障条件使得高层次人才能够全身心的投身于科研创新,从而激发其创新创业的热情,促进其多元化发展。
4 结语
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和发展,是河南省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化和生动实践,也是实现“中原更出彩”宏伟目标的强有力保障,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关键性要素。高层次人才的集聚能够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关系到区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carrier-phase observables can be given by
作为政府,从宏观层面应该为高层次人才集聚创造一个开放、高效、公平、自由的外部大环境。作为人才服务和管理机构,应该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和完善与高层次人才发展相适应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只有两者发挥合力,才能共同构成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有效策略。
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河南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任务和目标,就是要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打好“四张牌”,实现“三大提升”。而实现这一战略性目标的关键就是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因为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是创新活动和经济发展中 最为活跃和最为积极的要素之一。所以,高层次人才集聚可以大大提高河南省的科技科研创新能力,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给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活力,从而最终实现经济强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健,尤雯.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8(3).
[2] 曹威麟,姚静静,余玲玲,等.我国人才集聚与三次产业集聚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5(12).
[3] 甄月桥,朱茹华,聂庆艳.基于“推拉理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的适应性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3(6).
[4]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世界城市研究课题组.世界城市如何聚集高端人才[J].北京规划建设,2010(4).
[5] 邱丹逸,袁永,胡海鹏,等.国内外建设创新人才高地的经验与启示[J].科技与创新,2018(8).
[6] 籍家飘,宋然,代芃,等.产业聚集的人才聚集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2).
[7] 陈张婷.广西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以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为例[J].知识经济,2018(8).
[8] 张美丽,李柏洲.中国人才集聚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22).
[9] 牛冲槐,接民,张敏,等.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J].中国软科学,2006(4).
[10] 郑巧英,王辉耀,李正风.全球科技人才流动形式、发展动态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3).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298(2019)04(a)-223-03
DOI: 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07.223
①基金项目:2018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人才集聚效应下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8B362)。
作者简介: 周琦(1979-),男,汉族,浙江宁波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产业政策、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