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鹅口疮50例回顾性分析论文_林凤霞

小儿鹅口疮50例回顾性分析论文_林凤霞

绥芬河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 绥芬河 157399

【摘 要】目的:调查小儿鹅口疮的发病年龄、临床特点、常见发病原因、治疗经验及治疗效果,研究分析小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运用0.5%酮康哩联合思密达治疗。结果:50例鹅口疮患儿嘴中的均出现了乳白色斑膜的症状,这之中20例患儿有不同的程度上的呼吸道感染或者是胃肠道感染,21例患儿有长期应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的问题,9例患儿除嘴内有乳白色斑膜外,无其他明显临床表现,对所有患儿予以制霉菌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50例患儿中显效42例,有效8例,病愈后半年内复发4例,但经再次治疗后治愈。结论:小儿鹅口疮系白色念珠菌感染后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常见于婴幼儿,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导致患儿免疫力下降时易发,但经治疗原发病,抗念珠菌感染、增强兔疫力等辅助治疗后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小儿;鹅口疮;回顾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48-01

鹅口疮常见于婴幼儿,又叫做雪口病、白念菌病,王要是生活不卫生导致真菌感染引发小儿钻膜表面出现白色斑膜的状况。其王要症状表现为白色斑点,患儿的口内有灼热、干燥以及刺激的感觉,白色斑片与钻膜粘连导致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饮食与生活。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临床上对于小儿鹅口疮的治疗多采用缓解或改善症状的方法,不能根治,且副作用较多。我门诊通过对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决定采用0.5%酮康哩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鹅口疮,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到2015年9月儿科收治鹅口疮患者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小于三周岁,大于三个月,三月到一周岁的患儿15例,一周岁到三周岁的35例。其中人工喂养患儿22例,母乳喂养患儿28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均有口腔蒲膜上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症状,病患处周围无炎性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愕或唇内蒲膜上。

1.2方法

先让小儿鹅口疮患儿停止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在这墓础上,应用0.5%n酮康哩联合思密达进行治疗。在患儿进食后30分钟,服用0.5%酮康哩联合思密达,取每片0.2g药片,并将其中的0.1g加入到20ml的生理盐水中溶解。将患儿半卧并坐在家长怀中,家长以左肘关节来固定患儿的头部。同时,护士通过压舌板打开患儿口腔,用小手电筒观察患儿口腔钻膜的病变部位。再用蘸满生理盐水的棉签清洁患儿的口腔,然后用蘸满0.5%n酮康哩与思密达的棉签擦拭患儿口腔钻膜上的乳白色斑块3到4次,每天擦拭3到4次,直到斑块消失。如果患儿的口腔钻膜出现糜烂破溃,则必须在其进食前的30分钟,使用生理盐水口腔,并涂擦0.5%思密达溶液,连续使用3到5天,直到钻膜不再糜烂破溃。

1.3观察指标

患儿发病年龄,常见的发病原因、诱因,原发病、抗生素、激素应用对于病情发展的影响,观察疗效。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5到7d口腔内乳白色斑膜全部消失。②有效:治疗5到7d口腔内乳白色斑膜面积缩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无效:治疗7d口腔内乳白色斑膜面积减少<50%,继续用药后,口腔内仍有乳白色斑膜。④复发:治疗后3到6个月口腔内再次出现乳白色斑膜。

2.结果

50例鹅口疮患儿嘴中的全部患儿均出现了乳白色斑膜的症状,这之中20例患儿有不同的程度上的呼吸道感染或者是胃肠道感染,23例患儿有长期应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的问题,9例患儿除嘴内有乳白色斑膜外,无其他明显临床表现,对所有患儿予以制霉菌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50例患儿中显效42例,有效8例,病愈后半年内复发4例,但经再次治疗后治愈。

3.讨论

3.1鹅口疮发病原因

鹅口疮的发病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发现了这种危害婴幼儿健康的疾病,《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小儿鹅口疮王要是真菌传染导致患儿钻膜表面出现白色斑膜的状况。鹅口疮多发于婴幼儿和新生儿,究其发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对乳具进行严谨的消毒,乳母的奶头不干净或者喂奶者的手指比较脏。再有患儿出生时经产道感染所致。还有准妈妈产道有念珠菌感染。有的患儿出现过严重的腹泻或者大量使用抗生素所致。最后还有患儿的口腔钻膜比较娇嫩,抵抗力较弱,稍有擦损,就会产生鹅口疮。现代医学检验发现,当患者处于幼儿时期时,其免疫功能还处在非常薄弱的时期,正在发生和发育阶段。出生3个月的婴儿容易出现生理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其IgG水平不到成年人的50%,之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但在发生和发育阶段,婴幼儿口腔的免疫生理功能发育还十分的不健全,对病原微生物的抵御能力较成年人差很多,加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极易使其感染鹅口疮。

3.2小儿鹅口疮的病理

患儿的病理改变王要表现为口腔钻膜上皮变性,其角化层表面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了浅表溃疡。表现为白色斑点,口内有灼热,干燥以及刺激感,白色斑片与钻膜粘连以及吞咽困难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食道念珠菌病和肺部念珠菌感染,严重者可出现白色念珠菌败血症。

3.3小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

鹅口疮又被称为急性伪膜型念珠菌病。这种疾病可以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发生,在舌、颊、软腾、口底的发生率较高。由于小儿不同于成年人具有语言表达能力,身患小儿鹅口疮的患儿表现为患儿烦躁不安,拒绝进食,啼哭,用肉眼可以看到口腔钻膜的白色斑块。

3.4对于小儿鹅口疮的其他治疗方法

运用药物治疗并进行局部用药可将制霉菌素研成粉末,并与鱼肝油滴剂一起调制,将所得试剂涂擦在患儿的口腔钻膜表面,切记要均匀,每4到5个小时涂一次,一天涂三到四次。倘若患儿的症状比较严重,应该采取全身用药,服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哩进行综合性治疗。注意饮食卫生,餐具、奶瓶以及碗勺要专人专用。用后清洗,煮沸消毒。对于母乳喂养的患儿,必须在每次喂乳之前保证乳头的干净。应给予患儿易消化吸收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增加维生素B和C的摄入量,如多吃动物的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综上,0.5%n酮康哩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鹅口疮,可在短期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疗效显著,小良反应发生少,且在停药后极大的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在临床的推广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乃杰,蒋琳,孙小迪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鹅口疮[j] 儿科药学杂志2013年第19卷第12期:63-64

[2] 张晓,曹瑾芬,宋翠领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鹅口疮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年1月C第3卷第3期:502

[3] 杨英,崔玉芳,马建英 小儿鹅口疮的临床治疗研究[j] 论著 中国卫生产业2014.26.096:1-2

论文作者:林凤霞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8

标签:;  ;  ;  ;  ;  ;  ;  ;  

小儿鹅口疮50例回顾性分析论文_林凤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