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与金融稳定_金融论文

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与金融稳定_金融论文

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与金融稳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允论文,稳定论文,价值论文,会计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普遍使用,历史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金融发展的需要,无论是FASB还是IASB一直在努力,力求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欧盟、澳大利亚、香港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使用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进入实质性运用阶段。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也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这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公允价值会计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到了来自金融监管当局的质疑和批判,担心全面公允价值的运用会增加财务报告波动性,从而在宏观层面影响到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发展公允价值会计不仅应考虑到可能产生的会计结果,还应考虑其发展产生的经济后果,保证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发展公允价值会计。

一、发展公允价值会计的有关争论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会计政策的改变不会影响公司价值,因为未来现金流量并不直接受到影响。而在市场不是那么有效的条件下,会计政策的变化就会产生经济后果。斯蒂文·泽夫(Zeff)在其早期论文《“经济后果”的产生》(The Rise of“Economic Consequences”)中将经济后果定义为“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和债权人的决策制定行为的影响”。会计政策具有经济后果的属性在公允价值会计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一)美国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争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各界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争论不休。这些问题的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严重缺陷——缺乏相关性的认识。对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主要在SEC和金融界之间进行,FASB不肯轻易表态。但80年代后期存款储蓄行业的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FASB的态度和立场,于1991年10月正式接手制定这方面的准则,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公允价值会计向前发展的财务会计准则,具体包括SFAS105、SFAS106、SFAS107、SFAS114、SFAS115、SFAS118、SFAS119、SFAS133。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出现,在美国会计界和金融界引起强烈反响。以SEC和投资者为代表的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将极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且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和金融界为代表的反对者则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对现行会计模式(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的极端背离,不仅缺乏可靠性,而且将导致金融机构的收益产生巨大波动,促使金融机构的贷款决策短期化。只对部分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没有对表内的负债采用公允价值,将导致金融机构净值不真实地波动。

(二)IASB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争论。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着手制订关于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准则。对于衍生工具,会计处理最初的重点在披露,而不是用公允价值记账。199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后来被IASB取代,发布了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IAS39)。该准则规定特定的金融工具,特别是为交易而持有或可供出售的衍生工具、负债及权益性证券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一准则将会对银行等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特别重大的影响,该准则遭到猛烈抨击,并被认为注定夭折。2000年12月,由IASB前任和欧盟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成的联合工作组(JWG),提议对所有的金融工具采取公允价值会计。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种协调方法的情况下,这个议题将能够提供一种简单、一贯的金融机构和从事不同行业的经济主体账户中的金融工具价值计量方法。然而,JWG的提议受到了来自银行和监管机构的质疑,因为对于非流动和非交易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模型和估值模型尚未得到适当的发展以保证将公允价值会计用于金融机构财务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银行来说更是这样。其担心主要来自于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因为公允价值会计全面运用可能会增加财务报告的波动性。欧洲中央银行在2001年11月份向JWG表达了这种担心。

2002年,IASB提议修改IAS39,该提议包括银行账户中的几个部分可以继续使用摊余成本计量,但引入了一个不可撤销的选择权,允许金融机构在初始确认时用公允价值计量任何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欧洲中央银行对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应用给予了关注,IASB也承认对公允价值选择权的担忧,这种权利可能会被不恰当的应用,并宣布对选择权的应用限制在特定的金融工具种类中,引入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条件,承认监管当局的作用。2005年6月16日IASB发布了《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的修改:公允价值选择权》,对公允价值选择权的使用条件进行了设定。

二、金融监管当局对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担忧

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业,是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主要业务,其资金来源是广大存款人的负债,自有资金占银行资本总额的比重较小。高负债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除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外,更应注重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而且银行具有广泛宏观性和社会性,具有很大的外部效应,其倒闭具有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会导致金融的不稳定和经济体的动荡,所以,政府具有强烈的介入倾向。目前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或者银行监管当局都在加强对银行业的风险监管。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尤其是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会计信息的审慎性、可靠性极为重视。公允价值会计在提高信息透明度的同时,也引起了金融监管当局的担忧,因为从传统的混合会计计量模式过渡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引起资产负债、损益的波动,从宏观经济方面可能会影响到金融企业经营行为,进而对整个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下面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潜在危害进行深入分析。

(一)收益波动性的提高。波动性本身能够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本应该在财务报告中进行确认,然而过度地依赖公允价值,包括对在流动的二级市场中没有活跃交易的资产,受到金融市场估值的短期波动,或者由于市场的不完善,或者由于估值计量的不充分发展,会产生信息披露中包含人为操纵的风险。在银行贷款的亲经济周期效应(Pro-Cyclicality)的影响下,可能会增加潜在的成本。因为在经济回升期,银行利润和资本的增加,将能够支持信用的过度扩张,而这将为更深、更长期的经济衰退准备条件。在经济衰退期,资产价值的下降效果对银行利润和资本的影响也会加剧,进而限制银行的信贷,而且,另一潜在的结果是将限制对那些信用等级不稳定的企业,像中小企业的信贷,而中小企业日益成为重要的经济力量,决定了这将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国际银行业大都利用内部评级体系估计信贷资产的公允价值,在评级体系中普遍的做法是运用考虑了未来一年的水平的情况下,在某一时点估计的违约率,这种方法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允许内部评级能够立刻反应信用风险的变化,然而这样的评估将用来预测未来现金流量,会被经常性的改动。大强度的调整可能使银行无偿债能力,从而增强了亲经济周期效应。

(二)削弱银行的流动性转换功能。对存款和贷款的储备,使得银行发挥着为存款和其他金融部门和整个经济提高流动性作用。银行的这个作用与银行非市场化信贷合约所产生的价值模糊性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对信贷合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将会使银行不再具有某些优势,例如银行在克服借款人和贷款人信息不对称所发挥的作用。因为会计信息将不能反映出银行对于信贷扩张的态度,银行为了保持风险头寸的相互匹配,将会积极进行套期、证券化或者将风险转嫁给客户。由于利率的变化会直接地反映在损益账户中,银行的流动性转换功能将被限制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从这个角度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将会鼓励银行过分强调短期收益,从而牺牲了与客户的长期关系和投资需求。目前,丹麦是世界上运用公允价值最为深入的国家,最近的经验数据显示,引入公允价值后,丹麦银行部门的利率风险头寸有明显的降低。

(三)削弱银行对经济冲击进行缓冲的作用。在经济处于好的时期,资产的价格在不断上涨,公允价值会计很可能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特别是在经济媒体对经济处于上升期的风险评估过于乐观,在短期内反映在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对于资产的过高重估将反映在银行利润中,银行的管理将面临来自股东要求分配股息的压力,包括对保留在银行组合中资产未实现的收益。因此,银行平滑经济冲击的作用将因此受到负面影响,金融媒体功能的效率和稳定性受到影响。而在传统会计体系下,审慎性原则确认未实现的收益,在经济良好时期建立起储备,并在经济衰退时期消耗,这些将转化为收益的波动性,能够确保银行能够应对无法预测的经济环境。这种经济平滑功能在传统会计体系下将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四)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在公允价值会计下,当没有可观察的市场价值的情况时就运用估价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得到的公允价值应该基于来自流动市场的信息输入,以减少操纵的可能性的范围。目前,由于存在不同的估价模型,这些模型有着不同的信息输入和前提假设,如果在银行之间和资产负债表项目之间存在差别的运用,这可能显著地降低信息的可比性。而且,估值的日期和估值的目的对于确定公允的市场价值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信用风险模型,由于存在不同的模型和不同的估值目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不利于对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行客观评价,错误的判断可能引发过激的反应,进而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五)缺乏对公允价值使用的有效控制。IAS39中引入了公允价值选择权,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引入似乎不是完全为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首先,IAS39没有机制保证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所有的自由都留给了金融机构去选择计量公允价值的工具。并且缺乏对估价模型的监控,将会对会计报表的内容产生不利影响。再者,由于不是所有的银行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只有有限的、不同性质的工具——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信息的可比性受到破坏。而且,从一个更广的角度看,在国际水平上的信息可比性需要进行协商,因为在美国的会计准则中没有这样的选择权。从金融稳定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公允价值选择权的运用程度。对公允价值选择权缺乏必要的内控监督必须引起关注,因为一些银行受到机构投资者、评级机构和市场分析师的压力,会逐渐扩大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而这也会导致其他银行效仿。转向公允价值将因此无法得到控制,并受到那些不能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充分理解其负面影响的媒体的驱动。

(六)负债公允价值计量产生负面影响。监管当局关心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自有信用风险的会计处理。在公允价值会计下,银行的信用降低将会转换为投资者要求高风险收益。如果银行被要求用现行的融资率折现负债,那高风险边际决定了一个较低的现值,这似乎对于准则制定者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由于负债价值的减少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这个减少的价值就会转移到损益账户中形成利润,如果这部分利润不分配,就会增加权益储备。银行监管当局发现这是与直觉相违背的,银行信用的下降将会转化为利润并进入资本,这将会允许进一步地扩张信贷规模。如果从股东的角度,或者从银行破产的角度来看,会计准则制定者的方法是正确的。然而,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债权人,债权人将会因此而受到不利影响,会计方法无视债权人的利益是无法接受的。这当然会与监管当局对银行的评估发生矛盾,因为监管当局无论如何都不会将由于信用降低所引起的负债重估价产生的准备确认为监管资本。另一方面,对负债运用公允价值将不鼓励银行完善风险管理,因为信用等级的提高将会产生损失。

三、如何协调金融稳定与公允价值会计发展

(一)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要符合金融发展要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会对金融稳定产生一定的潜在影响。如果不顾金融环境的发展水平一味地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将会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一定要与我国目前的金融业发展水平相协调,既要不断提高信息的相关性、透明度,更要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对于从引入公允价值可以获取益处的市场来说,深度和流动性的市场和广泛普遍接受的模型被认为是采用公允价值的先决条件。由于我国目前信贷资产的市场发展和模型的建设,没有达到使用公允价值的先决条件,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和信用风险模型建设还没有令人满意,因此对信贷资产使用公允价值应持审慎态度。

(二)发展具有前瞻性的资产减值准备。虽然公允价值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但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却在不断的发展。目前许多国际大银行已经开发出按照违约率对贷款进行分类的内部评级体系,并可估计出违约损失率。通过开发包括预测负债的实际期限等在内的模型,银行对利率风险的控制也加强了。风险计量方式的变化使银行对一些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明显有别于会计处理方式,贷款也不再被认为是均质的。我国许多大型商业银行也正在加快内部评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业界的这些进展,提出了如何在财务报告中处理贷款预期损失和利率风险隐性损失等问题。公允价值计量相对于历史成本加回顾式减值准备的优点在于,在计量信用风险中引入了前瞻性的因素,允许对资产质量的下降提前进行确认。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大体是回顾式,尽管组合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仍然无法达到覆盖预期损失的程度。目前除了丹麦外,还没有任何国家的准备中可覆盖利率风险的隐性损失。在对信贷资产无法实施公允价值会计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于发展前瞻性减值准备的方式,利用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和利率风险管理工具,计提充足的资产减值准备,以覆盖资产的预期损失和利率风险损失,从而达到与公允价值会计相同前瞻性的效果,真实反映银行潜在风险,为银行股东提供关于银行资产质量更加准确的信息。从金融稳定的角度看,这将更加有利。

(三)对公允价值选择权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为了避免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应用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有必要对其应用进行事先的预防。2006年巴塞尔委员会制定并发布了《银行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的监管指引》,该监管指引要求银行在使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时必须具有恰当的风险管理系统、不能用于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金融工具、必须提供关于公允价值选择权对银行影响的基本信息。同时,监管当局也会对银行运用公允价值选择的相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在评估银行资本充足率时要考虑到相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可能带来影响,在计算监管资本时要将由于银行自身信用变化而产生的损益进行调整。因此该指引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对公允价值选择权的使用进行了制度约束,防止了公允价值的滥用对金融系统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目前,我国新会计准则中也引入了公允价值选择权,为了防范其可能对金融系统带来的危害,我国的监管当局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制定有关的监管政策,促使银行不断完善相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措施,保证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健康使用。

(四)加强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和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协调。考虑到会计政策具有经济后果,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对金融稳定有着潜在危害,因此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在制定有关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时应保持足够的谨慎,积极与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充分地沟通,充分了解公允价值究竟会对金融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考虑金融监管部门对于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意见,共同解决银行信贷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不断提高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同时,金融业和金融监管当局应积极采取措施以避免公允价值的使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巴塞尔委员会以及一些国家银行监管当局对IAS39实施给审慎银行监管带来的冲击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巴塞尔委员会鼓励各国监管当局保持现行的资本监管框架,将采用现金流量套期会计产生的公允价值损益、由于银行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的公允价值损益、持有待售工具的未实现损益排除在监管资本之外。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在上市银行中的实施,相关的资本监管政策应做出调整,以降低新准则对银行监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标签:;  ;  ;  ;  ;  ;  ;  ;  ;  ;  ;  ;  

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与金融稳定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