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与预测_经济论文

对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与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时期论文,模式论文,韦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引言

2008年5月7日,梅德韦杰夫正式宣誓就任俄罗斯总统。众所周知,在普京执政8年中,俄罗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即俄罗斯GDP连续8年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见下表),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①。尽管梅德韦杰夫是普京的“接班人”,二者会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一致,但是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会向何处去?俄罗斯经济会选择何种发展模式?梅德韦杰夫会在多大程度上继承普京时期确定的俄罗斯经济发展方略?这些问题是国内外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从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分析入手,初步分析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深入解析对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判断的基本依据,试图对上述问题给出具有说服力的答案。

二 对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在矛盾的分析

总结和评价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状况的角度和方法至关重要,它是得出相对正确结论的基本前提。“中位观察法”② 认为,经济转轨总过程作为一系列运动的系统总体,当它由“始位”运动到“中位”及通过“中位”继续向“终位”运动时,系统中的历史性特征便凸显出来。这时不仅经济转轨启动初期原来就存在的尚未着手解决的那些矛盾,而且包括经济转轨“运动到中位”之前由前期改革政策不当积累下来的矛盾,以及创新当时适当且显效、但后来实施时滞的改革政策因未能及时更新而产生的负效应,都会汇集在一起,将“后向拖累”变为“前向冲突”,成为经济转轨向前发展的深层次障碍。

(一)维持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

普京在2003年提出要在10年之内实现GDP翻一番的目标,而这一目标要求GDP年均增长率为7.2%。普京在2004年的国情咨文中指出,长期的经济危机,使俄罗斯的经济潜力几乎丧失一半。最近4年已经弥补了40%的经济潜力,但是还没能达到1989年的水平。“只有保持现在这样的高速发展,我们才不会被抛弃到世界经济的‘后院’。如今,为了在全球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占据主要位置,我们应当比世界其他国家增长得更快。”普京还认为:“我们完全能够像去年所说的那样,在10年内将我国经济潜力翻一番,只要将年均增长速度哪怕是保持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水平上就能够做到这一点。”按他的估计,俄经济在6%~7%的增长速度下,还需要5年才能使生产规模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而要达到今日英国、法国的水平,未来15年要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要赶上今日西班牙和葡萄牙,未来同期也必须保持8%的增速③。

1

在维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目标下,普京时期GDP的增长则主要靠石油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拉动,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非常大。燃料能源综合体占俄工业总产值的近30%和联邦预算收入的32%、出口的54%、外汇收入的45%④。其中石油开采在整个工业生产结构中的比重从1992年的9%上升到2004年的12.1%,2004年俄GDP增长的70%来源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在重轻工业结构中,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2年的76.6%提高到2004年的79.9%,而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2年的19.7%下降到2004年的16.8%⑤。

作为反映部门间耦合的整体性水平的结构聚合质量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结构聚合质量高,则意味着部门之间关系协调,社会再生产过程运动协调,从而保证了经济稳定增长;反之,经济增长将受到严重阻碍。2003年,俄能源和原材料产值占GDP的18%,其中仅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就占总出口的54%,对7.3%的俄经济增长率贡献超半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大了俄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结构调整产生深刻矛盾。据俄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表的报告预测,俄经济结构改造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即目前这种依靠石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状况暂时无法改变,那么,单一经济增长模式所面临的风险也将与日俱增。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开采业的格局,需要长期坚持结构改造才能见效。

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障碍因素是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来源问题。俄工业内部改造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企业的自有资金。能源部门目前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和部门,因此,在政府财政拨款有限的情况下,能源行业自主扩散到其他行业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石油领域。此外,外资大多也投向收益较高的能源、食品等行业。这是因为资源产业与国内其他产业的关联度低,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小。“结构关联程度深化与经济增长有一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⑦ 因此,这些部门的超前发展将扭曲国内的产业结构。结果将经济联成一体的部门间直接交换破坏了,“部门间平衡”变成了“部门间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增长指标仅仅是追求GDP总量指标,而不是追求各经济部门的GDP均衡指标。GDP指标本身只有在经济具有整体性、均衡性和比例性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而这在俄罗斯是不具备的。相反,失衡是其特性。这使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二)维持经济增长速度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矛盾

目前世界上通常用GDP总量来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既然按GDP绝对值、GDP占世界GDP的比重、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来衡量一国的经济能力,那么,就必须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目前俄GDP的实际增长速度仍不能使其经济实力迅速强大,因此,普京提出了俄GDP要在今后10年内(至2010年)翻一番的经济增长目标。必须看到,虽然俄经济保持了连续多年的增长,但是宏观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表明,增长速度在放慢:投资需求增长幅度在缩小,固定资本投资增长速度从2000年的17.4%下降到2001年的8.7%,再下降到2002年的2.5%,导致工业增长速度从2000年的11.9%分别下降到4.9%和3.7%,进而使得GDP增长速度从2000年的9%分别下降到5%和4%⑧。

可见,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必须具有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并提高经济效率,而失衡的结构会影响经济增长及其效率的提高。出口天然资源将使具有保护主义色彩的进口替代政策得以延续,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一些进口替代产业部门达成幕后交易,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维护这些产业的发展,因此,该经济系统就处于扭曲状态。同时,初级产品部门与其他产业相比不需要多少人力资本,因此,政府容易减少对公共教育的投资,这样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俄经济增长是源于依赖资源出口的带动,而这种增长由于依赖性大而显得相当脆弱,一旦国际市场有波动,俄经济便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目前,俄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石油输出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出口雄踞世界首位,这两者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68%⑨。还必须看到,出口增长势头虽然不错,但会削弱俄国内其他经济部门的竞争力。世界银行就曾经在一份经济报告中警告:俄石油收入的大幅上扬,使卢布币值迅速提升,促进了俄经济的增长,却也导致一些工业陷入困境。

(三)出口贸易结构低级化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

普京时期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军事工业、重化工业、燃料、原料和能源工业过重,农业和轻工业萎缩的局面依然存在。而改变这种局面仍需时日。2007年由于国际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世界经济转向复苏,使得俄出口增加,具有出口导向的燃料能源工业进一步增长⑩。1990年以来,俄在金融、税收等方面对能源产业实行倾斜政策,资源型企业占俄投资总额的3/4。这使其出口商品结构整体上依然具有原料性质:燃料能源商品占56.8%,金属及其制品占16.9%,化工产品占6.6%,而机械产品只占7.5%。2007年,包括能源在内的原料出口占俄出口总额的85%以上,而机械设备所占比重还不到6%(11);在对远邻国家的出口中,燃料动力资源产品约占60%,而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只占5%。俄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出口平均增长速度,当然主要是依靠原料商品及其价格的上涨。而世界出口的扩大依靠的是加工工业产品,特别是机器制造业的高技术产品和电子产品。

据世界银行统计,1995~2000年,西方七国自然资本占国民财富的比重平均不超过10%,生产资本的比重约为20%,而人力资本的比重为70%以上。在俄国民财富中,自然资本所占的比重为83%~88%,生产资本占7%~10%,而人力资本仅占5%~7%。如果再从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结合形成的再生资本状况看,俄更是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其差距就在于俄以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即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化为代价取得经济增长。从总体上说,普京时期俄经济增长仍主要靠人力、物力、财力、能源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实现的,而且是在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的情况下实现的。目前,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5%和西欧国家的25%。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很低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造成经济效率低下,导致多数国民经济部门的赢利水平不高甚至下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尽管也可以带来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会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上面临深刻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难度相当大。

必须承认,俄出口部门的积极效应是十分有限的,燃料和原材料部门的片面发展和出口不能发挥应有的技术上和体制转型上的溢出效应。因为20世纪90年代俄出口严重依靠燃料和原材料,而这些部门的技术设备是在转轨前建立的,转轨时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改造;同时,这些部门大多属于自然垄断性行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也没有走在非出口部门的前面。俄罗斯主要依赖对丰富资源加紧开采和输出来维持国内急需的外汇收入。但是,由于70%的设备已经陈旧(12),依靠不断增加燃料和原材料出口的“边缘化”国际分工方式难以为继。此外,由于地质勘探工作和矿藏开采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超过72亿美元,2002年年初俄受到破坏的土地面积已增加到58万公顷。俄石油和天然气泄漏也十分严重。俄石油工业每年因泄漏损耗2000万吨原油,相当于年产量的6%。天然气工业的情况亦然,每年从天然气管道和天然气井泄漏到大气中的天然气达500亿立方米。在俄罗斯,每年与石油和天然气有关的污染事故就达3万~5万起。据俄专家估计,要在今后避免国内市场出现燃料短缺,需要对燃料经济综合体增加50%的投资或者至少减少15%~20%的出口。出口贸易结构低级化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产生矛盾。

(四)维持经济增长速度与国际竞争力下降的矛盾

21世纪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展开的,在这场竞争中,资源力量、军事力量等“硬”要素的影响将呈下降趋势,而政治力量、科技力量等“软”要素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经济转轨初期,俄科技开发支出全面减少,投资不足,对创新重视不够(13),使得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和质量竞争力的产品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民用科技产品市场上受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排挤,俄产品份额还不到1%,其中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在俄出口中所占比重2003年为9%,2006年仅为7.2%(14)。

俄罗斯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所谓俄实力的恢复只是相对于制度转型初期而言的。实际上,美国10多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与当年相比,美俄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苏联最强盛的时期,GDP相当于美国的60%;1991年苏联解体时,俄GDP相当于美国的10%。尽管近6年来俄经济持续增长,但2005年俄GDP仅相当于美国的1/20,即便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也只相当于美国的1/12(15)。根据瑞士商学院发表的2006年世界竞争力年报,对经济状况、政府效率、经贸效益和社会资本4个领域综合评估,俄在61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54位。即使在4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俄罗斯也排在最后(16)。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对普京执政8年的俄罗斯经济发展过于悲观和过于乐观的看法均不符合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客观状态。普京认为,他已经找到适合俄罗斯发展的政治经济模式。在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的最高政权继任者只需要坚持已有的发展模式,就可继续保持俄罗斯政治经济的稳定。俄罗斯学者也认为,俄罗斯的发展道路已经确立“普京传统”。

上述四对主要矛盾应是普京执政后期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客观状态的基本表述,这些矛盾运动的发展和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将决定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走向。

三 对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判断

将整个经济转轨进程视为一系列由许多分过程和子系统所构成且表现为非平衡总系统和总过程的连续性运动,意味着将静态的市场化指标与动态的经济运行效率相联系,在互为参照的基础上,寻找全过程中由渐变积累到发生部分质变的关键点。熊彼特指出,发展不是基于人口、财富的积累性增加而造成的规模扩大,而是经济生活内部蕴涵的质的自发性突破,它是指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17)。俄罗斯大选前梅德韦杰夫对创新方案的公开支持、具体路径的确定、具体任务的明确和对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细化,表明俄罗斯已经找到发生部分质变的关键点。

(一)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定下梅德韦杰夫时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调

2007年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在第十一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提出了三种至2020年俄罗斯发展方案。这三种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到2020年俄人口数量将减至1.38亿,而2010年以后的通货膨胀将控制在3%~3.5%的水平(18)。

创新方案中经济建设将依托高技术领域,GDP年增幅达6.6%,贸易逆差为720亿美元。美元对卢布的汇率为1∶31~32。届时,中产阶层(19) 占52%;而按照目前人均收入2万卢布的标准来计算的话,中产阶层只占20%(20)。

按照惯性方案,原料出口模式将继续保持,但同时也将降低石油的开采量。2011~2020年,俄GDP的增长速度将降至3.3%,贸易差额将接近于零。美元对卢布的汇率将达到1∶44~45。

在实施能源原料方案的过程中,将进行燃料动力综合体和运输业的现代化改革,GDP的年增幅将达到5.3%,美元对卢布的汇率将达到1∶33~34(21)。

三种发展方案中所规定的社会支出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平各不相同。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所坚持的主要方案是创新方案。根据该方案,应建立一个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并推行高技术行业的项目(22)。

梅德韦杰夫在与外国实业家会面时表示:“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在过去的7~8年时间内积累下来的成果不会丢失也不会被平庸地浪费。”(23) 他表示:“国家政策的优先发展方向是加速人力资本的发展。”(24) 梅德韦杰夫打算启动新的国家优先发展项目(25)。城市发展项目可能会成为新的国家优先发展项目之一。他对俄境内实际上只有两座国际级大型城市的情况不太满意,因为美国、中国和欧盟国家的国际级大型城市数量要比俄罗斯多得多。梅德韦杰夫强调指出:“城市集群(26) 应该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创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制定高质量的生活新标准。”(27)

(二)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构想提出梅德韦杰夫时期发展的具体要求

2008年年初,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公布了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构想。该构想提出了至2020年俄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GDP、居民收入、工业生产、劳动生产率等宏观经济指标。例如5年内GDP将增长35%~36%(28)。该构想是根据时任俄总统普京的要求制定的。普京曾要求为实现俄在2020年前成为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的目标制定战略任务。该文件由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制定,历经多次修改。2008年3月3日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政府成员时,普京要求政府最晚在5月审议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构想,并对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该构想提出,每过5年俄GDP应该有显著增长。也就是说,2012年俄GDP应比2007年增长35%~36%,2017年应比2012年增长37%~39%,2020年应比2017年增长19%~22%。这些指标整体上符合俄经济近年来每年增长7%~8%的速度(29)。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在该时期也有显著提高。例如居民收入在第一个五年内提高48%~50%,在第二个五年内提高37%~40%,2018~2020年再提高20%~23%。构想中还提出,到2020年,俄新建住房面积将增加1.5~2倍,由2006年的5000万平方米增至1.5亿~1.7亿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30~35平方米(30);到中期,彻底消除现有旧危房的状况。构想的修订方案中还纳入了建立社会廉租房保障措施的有效体系。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副部长安德烈·克列帕奇指出,到2020年,俄劳动生产率将提高1.3~1.4倍,航空、造船和汽车工业等个别领域的生产率将提高2~3倍。该构想进一步明确了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任务。

(三)“方针”、“纲要”确定了梅德韦杰夫时期能源经济向创新经济过渡的具体路径

通过对俄政府《至2008年工作基本方针》和《2005~2008年发展纲要》(31) 的分析,可以认为,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由能源经济向创新经济过渡的具体途径有三种。一是摆脱经济发展长期依赖自然资源和主要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状况;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设备更新,实现生产现代化;加大对人的投入,增加居民收入和科教经费,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强基础研究,发展人力资本。二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使经济增长从主要靠外需扩大转为主要靠内需增加,从主要靠能源和原材料部门转为主要靠加工工业部门,从主要靠现有生产能力转为主要靠生产设备现代化。三是优化经济结构:在GDP的增长上,内需的贡献率增大,外需的贡献率下降;在满足内需上,本国生产的贡献率增大,进口的贡献率下降;在本国生产中,加工工业部门的贡献率增大,原材料部门的贡献率下降;在加工工业部门中,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增大,传统产业的贡献率下降(32)。为摆脱经济发展对能源工业的过度依赖,俄已采取多种措施,推进经济多元化。例如,在加快建设2个工业生产型、4个技术推广型和7个旅游休闲型经济特区的同时,2007年俄政府决定建立俄罗斯风险投资公司,把纳米技术、医学、清洁能源、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风险投资的优先领域,以实现俄经济从原料型向高科技型转变(33)。

(四)《至2020年俄罗斯发展战略》明确了梅德韦杰夫时期的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20世纪90年代俄经济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为期15~20年或更长期限的远景发展战略”(34)。普京在《至2020年俄罗斯发展战略》中深刻指出:“尽管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还是未能摆脱惰性的能源型发展模式。当然,发展能源业、增加原料开采没有什么不好。相反,建立世界上最好的现代化能源部门、设立从事原料开采和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无疑是我们的重中之重。”“但现在,在经济形势对我们有利的背景下,我们只部分地实现经济现代化。这必然导致俄罗斯对进口商品和技术的依赖性增强,导致我们沦为世界经济的原料附庸,在将来使我国落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并被挤出世界领先国家的行列。”“为避免事态这样发展,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是唯一现实的选择。该战略依靠我们的主要竞争优势——实现人的潜力,依靠最有效地运用人们的知识和技能来不断完善技术、经济成果和整个社会生活。实际上,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35)

工业化的起步或“经济起飞”意味着资源配置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全面变革。因此,如何促进有利于创新活动普遍开展以及创新活动全面而持续进行的创新机制的形成,成为经济起飞的关键(36)。关于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普京指出,首先是形成国家创新机制,它应建立在所有支持创新的国家和私人机制的基础之上;巩固和扩大我们的天然优势,发展我们的基础经济部门,包括自然资源深加工,利用俄的能源、交通和农业潜力;实现各经济领域现有产业的大规模现代化,为此我们需要大力提高企业管理质量,改进俄罗斯正在使用的几乎所有技术和机械设备;重要方向是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部门,首先是引领知识经济的高新技术部门:航空航天业、船舶制造业、能源业,此外,俄罗斯还要发展信息技术、医疗技术和其他最新技术(37)。

梅德韦杰夫(时任俄政府第一副总理)在2008年2月15日开幕的第五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经济论坛上阐述了自己的经济纲领:在未来4年,俄将把工作重心集中在4个优先方向(38),即国家制度化建设、基础设施、创新和投资。可以认为,梅德韦杰夫经济纲领是对“普京计划”的进一步细化。以上分析充分表明,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俄罗斯将选择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目的是降低对能源出口的依赖。创新经济的实质是在以新创意和新技术为资本建立最为有利的制度的条件下,对教育、对基础性和实用性研究的大规模投资(39)。

四 对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判断的基本依据

(一)普京执政后期确定的经济发展基本方略是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历史因素

从叶利钦时期开始,直到普京任期即将结束之时,俄罗斯高层对科技与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由不重视到高度重视的过程,即俄领导人特别是普京对未来经济发展道路的具体模式的认识愈加回归理性:逐步从经济转轨初期的“培植战略”、“引进战略”、“转让战略”向经济稳定增长阶段的惯性发展模式、出口发展模式和投资发展模式转变,而当经济转轨进入新阶段又将创新跨越战略置于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地位,反映了俄罗斯各界对创新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和其经济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即在维持经济一定的增速的前提下,更加强调和重视技术创新对于解决经济发展中内在矛盾和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俄政府认为,创新战略在解决社会、经济、投资、生态和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期战略有助于把握国家和企业实施创新跨越的关键方向。2002年3月30日,俄联邦会议依据《至2010年俄罗斯联邦科技发展领域政策基础及前景》(40),制定了至2030年俄罗斯联邦创新发展战略草案(41)。

关于实施创新战略的具体举措,2005年以来,俄在确保“长期占据国际能源领域主要、稳定地位”的同时,加大了扶持加工工业和高科技发展的力度,引导经济结构的良性调整,推动能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俄政府将现代能源、通讯、航天、飞机制造、知识服务出口等俄传统强势领域确定为“优先方向”,以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改变。俄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兴建工业生产型、技术推广型和旅游休闲型经济特区。推动飞机制造、汽车、造船等领域的公司和企业合并重组,以增强竞争力。成立专门的国防工业委员会,加大对军工企业的扶持。推进科学院改革并酝酿恢复国家科技委员会,使俄雄厚的科研实力更有效地服务于创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2008年3月,梅德韦杰夫在赢得大选后公布了自己经济纲领的细节,概括地提出其施政的7大主要任务:消除法律虚无主义、大大减少行政壁垒、减税、改进技术基础设施、打造强大金融体系、奠定创新基础、实施新的社会发展政策(42)。其中改进技术基础设施和奠定创新基础两大任务表明梅德韦杰夫“直接延续”普京的政策。

(二)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内在矛盾的解决出路是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内在因素

如前所述,经济转轨以来,在俄经济发展形成的主要内在矛盾中,结构调整是其主要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产业(或行业)的增长速度和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各不相同,有些产业衰退(渐渐退出市场),有些产业发展壮大(逐渐占领或主导市场)。不同产业间此消彼长的“自然演化”过程构成了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内容,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主导产业的变更。主导产业的变更也是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标志。那么,这种产业变更的动力何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靠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推动。”大量事实表明,哪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43) 越活跃,对创新成果的吸收和融合能力越强,创造能力越强,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速度越快,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越强,这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就快,规模就大,影响就广泛。如果这个产业又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波及效果,就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变革甚至产业革命,进而导致产业结构突变——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和升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即具备成长为俄罗斯新兴主导产业的巨大潜力。

科技水平和教育水平是俄罗斯实力恢复与崛起的重要倚重力量。世界尖端科技人才有12%在俄罗斯。正在由军用转向民用的高精尖技术将为俄提供以高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无与伦比的动力。目前,俄提出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总产值达到1200亿~1800亿美元,占世界高科技市场的份额达到10%~15%。美国高盛公司提出“俄重新崛起”的观点后,印度学者莫汉即一针见血地指出,俄罗斯拥有惊人的技术资源,“对于中国和印度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充分发掘自身经济潜力并抓住俄罗斯的技术,否则西方将会找到打败我们的途径。”俄高科技软件等已经迅速跃升世界先进水平,韩国“三星”、“LG”等公司的很多高科技软件都是俄罗斯人设计的。2004年俄IT产业总产值已达8000亿卢布,且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大幅增长。2007年俄信息技术产业的市场规模达1.5万亿卢布(44),同比增长25.4%。其中邮电服务部门增长24.8%;通信技术部门增长24.5%;软件市场规模增长40.4%,达800亿卢布(45),2010年将达10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7%(46)。

一个经济系统的结构和新技术引入所造成的结构变迁对经济整体绩效有重要影响(47)。“关键产业为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资本和中间产品,这些产品进入到下游厂商的生产活动中,并有助于他们自己的创新活动,二者都间接影响新知识的产生并直接影响平均成本的水平。”(48) 按照最新人口统计预期、资本积累和生产率增长模型估算,高盛公司预计,BRIC(49) 四国是未来40年经济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作为BRIC四个新兴市场经济体之一的俄罗斯将在2020年前超过意大利、2025年前超过法国和英国、2030年前超过德国。虽然到2050年BRIC的经济总量从总体上看将超过G6(50),但从人均水平看,差距仍然较大,只有俄罗斯能赶上G6的中低水平。

(三)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基本保留下来的科技资源与人力资本是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资源因素

尽管目前中国国内对未来俄罗斯崛起依据的看法并不一致,对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科技资源与人力资本的评价也有很大差异,但是笔者认为,未来俄罗斯崛起或发展的依据是经济转轨以来基本保留下来的科技资源与人力资本,它们是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最重要的资源因素和基础条件。一方面,传统意义上,俄罗斯是世界公认的自然资源大国(51),特别是某些战略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储量和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52);另一方面,经济转轨以来能源工业在俄经济转轨中为换取转轨资本、摆脱经济危机的确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必须承认,任何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大国其资源也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53)。正如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费多连科所指出的,如果对国家的自然资源继续实行掠夺性开采,那么这些资源尤其是森林、鱼类、水资源等会很快枯竭。“快速进步具有自然的极限,而不具备自我支持的性质。”(54) 鉴于此,“必须在现在的一代人和后代人之间保持再分配资源的公平平衡,对资源开采规定限额和实行许可证制度。”普京在2004年国情咨文中指出:“国家的主要竞争资本,主要发展源泉是俄罗斯公民。为了国家的富强,必须尽一切努力使每个人有正常的生活,他们能够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大国的文化财富,创造出一个新国家。”(55) 否则,无节制的掠夺性开采会使俄在几十年以后成为自然资源贫乏甚至一些主要资源枯竭的国家之一,从而走向“‘追赶型’发展的极限”(56)。特别是经济转轨以来能源工业在俄罗斯经济转轨中所带来的经济结构的畸形化和增长方式的粗放化,削弱了俄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综合国力的发展是个全面的过程,成为强国的必要条件还是在于硬力的强劲,根本在于国力资源的强劲,需要科技、人力资本这些高级生产要素的不断提升,仅仅靠人口众多和自然资源就成为强国是不可能的。为此,俄政府正积极致力于加快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提高“人力资本”的竞争力。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俄的自然资本居世界第一,人力资本低于美国、高于欧盟,但人力资本与自然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再生资本则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根据专家评估,在公认的70种关键技术中,俄有17种技术不低于世界水平,另有22种技术可在5~7年内赶上世界水平(57)。据俄科学研究和统计中心的调查,在俄罗斯,最具前景的关键性技术包括航空和宇宙技术、核动力技术、语言、文字和映像的辨别和统合技术、废弃核燃料的再生技术、放射性废料的利用和保存技术、数学模拟技术、激光技术等(58)。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俄就有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技术变革,大大缩小其在技术和工艺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四)经济科技全球化形势下转轨国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面临边缘化的危险是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外在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创新经济发展迅猛。美国、英国、日本相继宣布了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阶段过渡。这些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集中精力加快经济领域的创新进程,并建立本国创新体系。美国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工作的经费支出已占国家科学研究经费总支出的20%(10年前为12%)。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的创新型经济产值占GDP的比重已达2.5%~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30%,而俄罗斯不足1%。世界7个主要发达国家已占世界高技术市场的80%~90%,而俄仅占0.13%(59) (欧盟国家占35%,美国占25%,日本占11%,新加坡占7%,韩国占4%,中国占2%)。目前,世界上80%~90%的科学密集型产品及其出口贸易都被西方七国集团所垄断,俄只占0.3%的份额(60)。西方七国集团不仅垄断了该领域,而且在被称作50项宏观技术中有46项技术占绝对优势。其中美国控制着22项技术,德国控制着8~10项技术,日本控制着7项技术,英国和法国约控制着3~5项技术,其余的分别掌握在瑞典、挪威、意大利和瑞士等国手中。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形势使转轨中的俄罗斯面临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双重挑战。所以,俄罗斯只有发展创新经济,才能真正回归国际主流分工体系。

五 基本结论

总之,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经济发展存在深刻的内在矛盾,即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矛盾、出口贸易结构与转变增长方式的矛盾和经济增长速度与国际竞争力的矛盾。而这四对主要矛盾应是普京执政后期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客观状态的基本表述,这些矛盾运动的发展和变化界定了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走向。

第二,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俄罗斯将选择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目的是降低对能源出口的依赖。“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是唯一现实的选择。”创新经济的实质是在以新创意和新技术为资本建立最为有利的制度的条件下,对教育、基础性和实用性研究的大规模投资。为摆脱经济发展对能源工业的过度依赖,俄已采取多种措施,推进经济多元化。

第三,经济增长可以用GDP加以衡量和评价,而经济增长质量用GDP则难以甚至不能做出准确评价。经济增长质量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社会发展、人本身的发展(人类发展)、自然环境状况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而且经济增长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经济必须达到高速增长,而这种增长只有与长期和稳定增长、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等一系列经济增长的质量指标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第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范畴,作为一个转轨国家或者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使二者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否则,单有技术创新没有制度创新,就会使技术创新出现“闭锁”效应;单有制度创新没有技术创新,则会使制度创新最终成为“无米之炊”。

第五,未来俄罗斯崛起或发展的重要倚重力量是经济转轨以来基本保留下来的科技资源与人力资本,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人们普遍认为的自然资源。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俄罗斯就有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技术变革,大大缩小其在技术和工艺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正在由军用转向民用的高精尖技术可为俄罗斯提供以高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无与伦比的动力。

注释:

① [俄]格林贝格:《俄罗斯的结构政策:必然性与不确定性》,《经济问题》2008年第3期;[俄]罗伊·麦德维杰夫:《普京总统的第二任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289页。

② “中位观察法”指将一个经济体的经济转轨总过程视为从低到高的循环上升的开放系统和非平衡系统加以考察,从中寻找已经完成部分质变并具有不可逆性的位置,在此建立观察点,进行整体分析并做出线性序列概括,侧重于当前研究和预测研究的一种关于过程分析的新方法(吕炜:《经济转轨理论大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71页)。

③ Путни В.В.,Россия на пороге нового тысячилетия,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30.12.1999г.,с.1.

④ [俄]М.叶尔绍夫:《经济增长:新问题与新风险》,《经济问题》2006年第12期。

⑤ [俄]阿尔德莫夫、博雷金:《论轻工业创新发展的举措》,《经济问题》2007年第10期。

⑥ 同④。

⑦ 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3页。

⑧ http://www.gks.ru.

⑨ [俄]切芭索娃:《结构改造与增长质量》,《经济学家》2005年第3期。

⑩ [俄]米哈伊尔·杰里亚金:《后普京时代——俄罗斯能避免橙绿色革命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7~42页。

(11) [俄]М.叶尔绍夫:《经济增长:新问题与新风险》,《经济问题》2006年第12期。

(12) [俄]拉伊斯卡娅等:《经济形势与结构改造》,《经济学家》2005年第11期。

(13) 戚文海:《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7期。

(14) [俄]库秋科夫:《发展的竞争力问题》,《经济学家》2007年第8期。

(15) [俄]库秋科夫:《发展的竞争力问题》,《经济学家》2007年第8期。

(16) 中国排名第19位,印度排名第29位,巴西排名第52位。

(17) [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74页。

(18) 《俄罗斯媒体网》2007年6月13日。

(19) 指在俄罗斯2020年人均收入不低于4.6万卢布的家庭。

(20) 同(18)。

(21) 同(18)。

(22) 戚文海:《创新经济:经济转轨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新取向——以俄罗斯为研究重点》,《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6期。

(23) 《俄罗斯媒体网》2007年6月13日。

(24) 同(23)。

(25) 正在推行的国家优先发展项目的运作期限很快将结束,教育、住房、卫生保健和农业的额外开支将列入日常预算。

(26) 笔者将其理解为创新集群,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由供应商、客户和各种知识中心(大学、科研院所、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中介组织)形成的链条。在这种链条中,各个参与者之间有相互补充的能力,他们通过生产链或价值链被相互连接起来,能够共同改进工业过程和最终产品,能够参与创新和发展技术网络。

(27) 同(23)。

(28) http://www.economy.gov.ru.

(29) 同(25)。

(30) 同(25)。

(31) 该纲要提出了三种经济发展模式:一是继续实行现行的、走资源型与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经济增长模式;二是推动新经济部门发展即走创新型经济增长模式;三是人力资本型经济增长模式。俄罗斯要加速从资源型经济增长模式向创新发展型经济模式的转变,使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创新、人力资本、高科技与自由经营的基础上(戚文海:《创新经济:经济转轨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新取向——以俄罗斯为研究重点》,《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6期)。

(32) 许新:《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构想》,《红旗文稿》2005年第4期。

(33) 于宏建:《俄罗斯推出经济发展新构想》,《人民日报》2007年7月29日。

(34) Путни В.В.,Россия на пороге нового тысячилетия,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30.12.1999г.

(35) 《按照人的方式生活——普京在国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俄罗斯报》2008年2月9日。

(36) 张建华:《创新、激励与经济发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9~110页。

(37) 同(35)。

(38) 这四个优先方向均以俄文字母“и”打头:институт,инфраструктура,инновация,инвестиция(institutions,infrastructure,innovation,investment)。

(39) 戚文海:《创新经济:经济转轨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新取向——以俄罗斯为研究重点》,《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6期。

(40) [俄]博·恩·库兹克:《至2030年俄罗斯创新经济发展战略》,《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41) 相配套的部门或行业的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包括:《俄罗斯森林工业发展纲要》(2000年5月)、《至2020年俄罗斯燃料开采指标》(2000年5月)、《至2030和2050年核动力发展战略》(2000年5月)、《2001~2006年俄罗斯联邦电子商务发展目标规划》(2000年6月)、《俄罗斯七年铁路改革计划》(2000年10月)、《俄罗斯能源长期发展战略草案》(2000年11月)、《至2010年俄罗斯与外国的军事技术领域合作构想》(2001年6月)、《至2015年俄罗斯联邦人口政策构想》(2001年12月)、《2006~2015年俄罗斯联邦航天计划》、《2008~2010年纳米技术基础结构发展纲要》(2007年7月)等。

(42) 《俄新社》2008年2月15日。

(43) 可用R&D强度或R&D活动来表示。

(44) 按1美元兑换24.4卢布计算。

(45) http://www.sina.com.cn.

(46) http://www.00615.com.cn.

(47) [意]克瑞斯提诺·安东内利:《创新经济学新技术与结构变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页。

(48) 同(47),第88页。

(49) 即为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名第一个字母缩拼词。

(50) 即指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英国和日本等6国。

(51) 俄罗斯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许多矿产储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其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0%,金刚石储量占50%,镍储量占25%,锡储量占17%,石油储量占近10%。

(52) 戚文海:《中俄能源合作战略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3) 有资料显示,俄罗斯现有石油储量可以开采58.6年,天然气储量可以开采798年。而另有资料估计,俄罗斯的石油储量仅够开采22年,天然气储量也只够开采85年。

(54) [俄]伊诺泽姆采夫:《后工业社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55) 俄罗斯总统网站。

(56) 同(54),第144页。

(57) http://www.gks.ru.

(58) [俄]И.马捷罗夫:《俄罗斯“新经济”发展的因素》,《经济学家》2003年第2期。

(59) [俄]谢列金、斯特里哈诺夫:《俄罗斯科学的社会分析》,莫斯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60) 指在按预定参数创新某项高技术产品时的全过程技术,包括科研设计、试制、生产准备、批量生产、售后服务等。

标签:;  ;  ;  ;  ;  ;  ;  ;  ;  ;  ;  ;  

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与预测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