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在有效改进,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只有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要求,选取适合的施工方式和技术,才可以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这在施工作业中意义重大。将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与水利工程有机融合,不但能够有效避免渗漏问题,还能大大缩短施工工期,使水利工程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保障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墙;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的使用极其广泛,并且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进行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的时候,一定要严格依照相关的施工技术以及规范进行,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按照设计工艺以及设计要求来对每个工序进行施工,确保了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更好地让混凝土防渗墙坚实稳固。
1 防渗墙施工技术的类型区分
在当前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防渗墙施工技术包括钻劈法、抓取法、钻抓法这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防渗墙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有针对性的技术,这样能够促使在应用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钻劈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自身需要根据相对应的距离来对防渗墙进行有效的区分,并且根据区分出来的长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在实践当中,利用钻劈法需要将临近的两个区块放在一起,之后根据具体的施工流程来进行实际的操作,才能够保证最终的应用效果比较良好。抓取法在实践当中,可以直接被应用到防渗墙一些比较小的粉尘层当中,这种方法在应用时,不仅能够实现高效率的作业,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缩短施工时间,促使水利水电施工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钻抓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被应用到一些具有非常大密度的土体当中,对于一些深槽地点的防渗墙来说,其自身的防渗效果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将钻法与抓斗之间进行有效的结合,促使两者之间能够协调作业,这样在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能够达到良好防渗效果。
2 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2.1导墙施工
作为地下连续墙施工的主要阶段,导墙施工的功能为成槽导向,标高控制及槽段定位,避免坍塌现象出现在槽口位置,要求按照设计规定,选取钢筋混凝土倒“L”型断面作为导墙防面形式。0.56m 为导槽宽度,导墙施工过程中,应精确放样到墙壁轴线,在10mm 以下控制误差。导墙壁施工应具有平直性,在3mm 以内控制内墙墙面平整度,在0.5% 以下控制其垂直度,5mm 为导墙顶面平整度,并将溢浆孔设置到各个槽段中的导墙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避免变形现象出现在导墙内,导墙基底应密切连接土面,拆除导墙两内侧模板后,可将木撑在相隔1.5m 进行设置,并在Ⅰ/Ⅱ期槽段结合位置进行混凝土隔墙(15cm)浇筑,如混凝土强度在70% 以下,在导墙周围禁止机械车辆通行。
2.2 成槽工艺
槽口板混凝土凝期超过70%,可进行槽孔开挖施工,首先通过冲击钻机钻凿端孔,随后利用抓斗进行副孔土体抓取以此成槽,入岩用冲击钻成槽。为缩短施工工期,提升施工进度,可选取液压抓斗施工成槽的方式进行土体段槽孔施工。顺着导墙壁抓斗挖土,为对成槽准确性有效控制,应做好抓斗垂直度调整工作,如向强风化岩层面位置开挖,必须将槽底修平,以此对冲击钻成孔偏差进行有效控制。
2.3 清槽
成槽环节,彻底清理干净沉积槽底的杂物,可对混凝土防渗墙底承载力、抗渗能力进行有效提升,进而对成墙质量进行全面提升。完成冲击钻修槽作业后,可通过液压抓斗将槽底沉渣清理干净,并对成槽现状进行详细检查,随后槽段接头在选取洗刷锤进行清理,确保没有泥屑出现,紧接着通过泵吸法反循环排渣的方式进行清槽,并向泵管内吸入沉渣,由管口排除,在清槽环节,优质泥浆可向槽内泵持续传送,以此确保液面高度符合施工规定,避免孔塌问题出现,直至清槽作业符合施工规定。
2.4 墙体混凝土浇筑
选取泥浆下直升导管法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25cm 为导管内径,浇筑施工前,导管需进行密闭承压试验。一期槽孔两端导管与孔端之间的距离在1.5m 以下,与孔端相比,二期槽孔两端管道之间的距离可控制在1m 以下,3.5m 为管道最大间距,如孔底高差在25cm 以上,可在此导管控制范围最低位置设置导管中心。导管安装环节,和孔底之间的距离,要求导管底部出口最大不得超过25cm。1.5m3 为早期浇筑储料斗的容量。混凝土开始浇筑前期,可将一定水泥注入导管内,并确保混凝土量充足,以此挤出导管内的木球塞,且向混凝土内埋入导管底部,如槽孔底部不平整,可由低到高浇筑。浇筑混凝土应具有连续性,并在2m/h 以上控制槽孔混凝土面上升速度,4次测量,导管内混凝土面要求相隔2h 进行一次测量,开始浇筑与结束浇筑阶段需对其测量次数适当添加。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将钢盖板安设到孔口,避免槽孔内洒落其他杂物,如混凝土质量不符合施工规定,则不得在槽孔施工中使用。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对确保记录信息的准确性,如防渗墙顶部混凝土与施工规定不符,需做好挖除作业,且选取粘土一层一层进行回填、压实作业,并在0.96 以上控制粘土压实度。
2.5 相近槽孔混凝土接头
选取直径400 mm 接头管法进行一、二期槽孔间混凝土套接施工,这样才能确保槽孔连接稳固。400mm 为接头管直径,12mm 为壁厚,3~6m 为节长度,在I 期槽孔位置设置2 根接头管。选取接头管法施工时,应确保混凝土早期强度适中,具有平整光滑的表面,可以连接稳固。
2.6拔接头管工艺及过程控制
选取超声波测井仪对一期槽接头孔进行孔形情况检测,如造孔质量差,应对接头管下设深度进行有效降低,也可选取钻凿法成孔的方式进行接头管下方混凝土施工。按照混凝土初凝时间、浇筑上升速度对接头管起拔过程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坍塌、卡管等问题出现在混凝土施工中。拔管时间较早,会有坍塌现象出现在混凝土孔壁内,则成孔难以形成;拔管时间过晚,则铸管问题产生,进而对孔口安全度造成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通常在5~8h 之间控制其时间。为对接头管外所有接触位置的混凝土具体龄期进行全面掌握,应对其浇筑情况进行分析。为此施工前期需进行相应记录表的绘制,如混凝土浇筑、提升导管等,以此对各个位置混凝土的龄期、脱管时间等进行准确确定。浇筑作业需密切配合拔管施工,能够有效控制浇筑速度。开始浇筑3h 后实施微动,随后在30min 以内控制活动接头管间隔时间,1~2cm 为每次提升高度。为确保能够最大限度达到凝结混凝土的目的,应合理确定微动时间及次数。管底混凝土龄期与脱管龄期相符后,即可根据混凝土浇筑速度将接头管拔出。
2.7特殊情况处理
如孤石、大块混凝土等出现在防渗墙造孔成槽环节,如选取普通成槽方式则成槽难度较大,在对孔壁安全性全面考虑的基础上,可选取重锤法等进行施工。如塌孔、大坝裂缝等问题出现在造孔成槽环节,需及时进行施工,并调整固壁泥浆配比、造孔方式,以此达到稳定孔壁的作用,如裂缝出现在施工环节,应选取行之有效的加固方式进行处置。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建筑物中,混凝土防渗墙的作用重大,可以起到防渗、防漏的效果,从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新桐.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防渗渠道的施工技术[J]. 吉林农业. 2015(17)
[2] 陈勇军. 试析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珠江水运. 2015(11)
[3] 杨文奇. 水闸工程中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16)
论文作者:王超悦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防渗墙论文; 导管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作业论文; 抓斗论文; 出现在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论文;